《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5.9 海克尔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9、海克尔(公元1834—1919年)
德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主义者、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代表之一。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他在耶拿大学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将近半个世纪;晚年,在德国种系发生博物馆[1],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和社会活动。
他热情地宣传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他在生物学领域中进一步批判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痛斥了反达尔文主义者微耳和关于禁止在学校里讲授进化论的反动建议,指出反达尔文主义者的口号是“神的创造和物种”,达尔文主义者的口号是“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二者的对立和斗争是不可调和的。他总结了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丰富资料,建立了种系发生学,即生物种系的发展史,创立了生物进化的系谱树;提出了生物发生律,即“个体发生就是种系发生的短暂而迅速的重演”,或者说“胚胎发育是种系发育的精简的缩短的重演”,这是生物发生的重要定律,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发展。他还扩大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念,认为物种变异是适应和遗传相互作用的结果。他和拉马克、达尔文一样确信,后天获得性是可以遗传的,并批判了魏斯曼的种质连续学说。他还证明了人类是由猿猴进化来的,就像猿猴是由低级哺乳动物进化来的一样,并在解释人类意识的起源方面作出了贡献。
他尖锐地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唯心论和不可知论思潮。一八九九年,他发表了《宇宙之谜》一书,批驳了资产阶级唯心论者所谓宇宙根本没有“谜底”,人类既不能解开“物质之谜”,更不能解开“意识之谜”的谬论。他认为宇宙之谜可解,世界可知。宇宙之谜,归根到底就是“实体之谜”。随着人类对“实体定律”认识的深入,就会逐步解开宇宙之谜,找到宇宙的“谜底”。他反对宗教唯心论和二元论,坚持唯物论一元论,唯物地说明了“物质之谜”和“意识之谜”。他继承了斯宾诺莎的“实体是自身原因”的观点,认为自然界统一于物质的“实体”,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内在属性,变化发展着的自然界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不断产生又不断消失,恒星在这里升起又在那里陨落,“整个宇宙本身就是一架包罗万象的永动机”,物质和运动的总和永远保持不变。他认为大脑是从最简单的原生质发展来的,意识则是大脑的机能,是自然界发展的必然结果。列宁谈到《宇宙之谜》时指出:“海克尔这本书的每一页对于整个教授哲学和神学的‘神圣’教义说来,都是一记耳光。”[2]因此“在一切文明国家中掀起了一场大风波”。[3]它一方面受到广大读者的拥护和赞扬,另一方面则遭到世界各国反动势力和神学家们的疯狂攻击,声称海克尔是“现存教会的敌人”[4]。“这点一方面异常突出地说明了现代社会中的哲学是有党性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及不可知论的斗争是有真正的社会意义的。”[5]
但是,海克尔毕竟是自由资产阶级的学者,具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他的唯物主义基本上是机械的。他拒绝唯物主义称呼,把他的哲学称为一元论哲学,并经常把“一元的”和“机械的”当作同义词来使用;把无限的宇宙归结为一个以力学为基础的“实体定律”,把心理还原为生理,把生理“归结为物理和化学领域里的现象”,说“现代生理学······在其领域中只许物理 化学的力 或广义的机械力 起作用”[6],不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他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列宁说:“海克尔的缺点是:他还不懂得历史唯物主义,因此,他在谈到政治,在谈到‘一元论宗教’等等时,发表了许多非常荒谬的言论。”[7]他猛烈地抨击了德国政府,但却幻想“执政者”掌握了生物学基本知识会改变现实。他批判了宗教,但却提出“一元论宗教”和一元论伦理,提倡什么“自爱与博爱并重”,鼓吹“不要暴力革命,而要宗教精神生活的合理改革”,反对社会革命。他还错误地用生物学规律来解释社会问题,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又进一步堕落成为沙文主义者,为帝国主义侵略辩护。
主要著作有《宇宙之谜》、《生命的奇迹》、《自然创造史》、《人类起源》等。
注:
[1] 宣传进化论的博物馆。
[2] 《列宁选集》第二卷358页。
[3] 《列宁选集》第二卷356页。
[4] 转引自《列宁选集》第二卷230页。
[5] 《列宁选集》第二卷356页。
[6] 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595页。
[7] 《列宁选集》第二卷3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