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学前教育考研经验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20-05-31 11:41 作者:徐影老师  | 我要投稿

文|白 F / 凯程集训营复试集训班学员

北京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学前教育专业

 

基本情况

 

性别:女。

本科: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

目标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硕。

考试科目:政治,英语二,333,868。

成绩:初始355;复试307,总成绩662,排名第六。

 

考研原因

 

我的考研初衷是因为那段时间,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些困难,有很多想不明白的事,对自己当时的状态很不满意,觉得自己不该浑浑噩噩的玩下去,看到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不知道怎么去改,想要通过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

 

考研过程中我的动力来源是儿童的魅力。我在幼儿园实习了两个月,临走和孩子们拍了一些照片,后来当我学不下去的时候,我就回看那些照片,觉得很感动,他们就是我学习的动力,现在仍然是我电脑屏保,看到他们就觉得很开心。

 

还有暑假在家,晚上骑电动车,在黑夜中看到一双明亮的眼睛,大概是一个7、8岁的男孩,纯粹、好奇、平静、懵懂,令我动容。所以我决定坚持走完这一程,不给自己留遗憾!

 

对于考研原因,我的建议是一定要记得自己的初衷,就像那句话: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考研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除了学习上的以外,还会有同学、家人、环境、心态等等。无论如何,记得自己当时为什么出发,记得自己来时的路,这会是你的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院校专业的选择

 

我的考虑因素的重要性排名:地区>院校>专业。

 

首先我本科在北京,以后也想在这边发展,所以我的目标院校有两所,首师和北师。一开始定的是首师,后来在一位老师的建议下,改报了北师。我的想法是把目标定的高一点,全力以赴;即使失败了,我不后悔,而且我不排斥调剂。

 

其次是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因为想学钢琴(儿时未完成的梦),所以报考学前教育;考研选专业,因为我对学前教育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而且对它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所以我还是选择忠于它。

 

时间安排

 

3月-6月——打基础,重理解。

 

这段时间,我主要学习任务是英语、333和868。333我是跟着徐影老师的基础课来的,就是那个2011年左右老版本,画质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抱了个假班(偷笑),那个时候的徐影老师看起来很年轻,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徐影老师的声音居然没变,依然很甜美。

 

英语:背单词;看语法课;英一阅读。333:看专业书;听基础课;做笔记。868:看专业书;做笔记:通读→画自己感觉重要的内容→根据章节目录做笔记,提炼关键词、关键句,或是自己总结段落大意。

 

3月到4月还好,进度一直在往前赶;5月到6月幼儿园实习,白天实习,晚上还要写记录,而且在幼儿园实习很累,回来脑子糊糊的,啥都不想看,就想睡觉。

 

6月-9月——保持匀速,增加政治。

 

政治:看基础课,暑期看完了马哲、史纲、毛中特;英语:单词,英二阅读;333:听暑期课;做笔记,背诵,听一章背一章;868:做笔记,边做笔记边背诵。

 

9月-10月——刷题,背诵。

 

政治:继续基础课,毛中特→思修法基→热点;一刷肖秀荣1000题;英语:单词,英二阅读,限时做题→分析错误原因;333:二轮背诵;868:看专业书,做笔记,接着背。

 

10-12月——冲刺呀。

 

政治:二刷肖秀荣1000题(全做),三刷1000题,只做错题或标注重要的题,做肖八、肖四;英语:单词,全套模拟,掐点计时,最后半个月背作文模板;333:继续二轮背,三轮背;868:边做笔记边背诵。

 

总结:相信大家都看出来,我的复习其实是存在很大很大问题的,即868进度太慢。可能是因为其他三科都有固定的课,而这一门主要靠自学,而且每次做完其他三科的任务以后,留给这科的时间已经很少了。

 

最后,868进度实在太慢,我不能等全部做完笔记再背,只能边做笔记,边背诵。还好我本专业出身,而且从事了不少幼儿教育的实践工作,而北师大有几道大题偏实践,侥幸过关。所以,在专业课二的学习上,我算是给大家当了一次反面教材,非常不希望大家像我一样,大家能引以为戒。

 

各科方法

 

我的学习方法可能并不是最高效的,也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大家可以根据我最后的成绩以及学习时用到的方法,自行选取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政治:63分。政治内容为马哲+毛概+史纲+思修法基+热点。

 

听基础课:有框架,有逻辑,重理解。

 

刷选择题:一刷:全做→对答案→看解题分析,在题的旁边补充知识点;

二刷:全做→对答案→看自己之前的标注,反思→错题和有价值的题标注出来;

三刷:只做错题→看标注,思考。

 

刷分析题:①马哲:看材料→分析(根据之前做的框架图,分析用哪个知识点,自己组织语言,誊写关键词或关键句)→对答案,分析自己思路中的漏洞,补充。

 

②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直接背肖八肖四中的知识点+最后同学给的知识点总结。背诵方法:记关键词或关键句,分析答题思路。

 

③热点:每天吃饭的时候,留意食堂里电视上的新闻;关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评论等,看自己感兴趣或感觉重要的新闻;充分利用肖八肖四中的热点题:看材料→自己想到哪些点,组织思路→与答案进行对比,补充。


英语:68分。英语二考试内容为:完型+阅读+新题型+翻译+大小作文。

 

单词的重要性:单词不能停!单词真的不能停!单词真的真的不能停!其实你无论看哪篇考研经验帖都会强调单词的重要性。这并不是我提出来的,是我借鉴之前的学姐学长们的经验。

 

背单词的方法:①背阅读中出现的单词;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下面详细介绍);③手机软件:百词斩;扇贝单词;流利阅读等。(考研期间,我只用了一段时间的百词斩;考研结束后在看流利阅读。)

 

根据遗忘规律,我是这样背诵的:


其中,d1表示第一天背的新单词,而且第一行是新单词,下面几行都是回顾。一天50个,到后面岂不是一天得背250个单词?其实没那多啦,每次背完单词以后,把你认为不熟或者不重要的单词圈出来,回顾时只背圈出来的单词,就没有那么多啦,如图:

 


阅读:前期分析翻译英语一的阅读:通读→查生词→断句→翻译→做题→对答案→分析→第二天复习生词。后期开始接触英语二的阅读:通读→做题→查生词、翻译→分析对错,找原因。最后冲刺阶段,做全套题,掐点计时,一般下午进行模拟。

 

其他部分:完型练过六七套,很零散;新题型我直接算到阅读里了;翻译,我没有刻意练过翻译题,就是通过前期翻译阅读时积累下来的经验,最后做全套题的时候进行模拟。作文是我的弱项,最后看了几个模板,整理了一份自己的模板,能记得的都用上了。

 

333:成绩121分。333考试内容为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

 

333一共进行了三轮复习:

 

第一轮(3~6月):听凯程基础课,做笔记,重视理解,不强求自己能背诵。对知识体系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第二轮(6~9月):听凯程强化课,做笔记。如果说一轮时我还像是在听故事一样的听课,那么这一轮我就是思考故事的主线或思路了,然后进行背诵。听一章背一章,没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第三轮(9~12月):直接背第二轮的笔记,听这一阶段的课,是的,我又忘记叫什么课了(凯程真题课和冲刺课),对二轮笔记进行补充。其实三轮复习,我听课的时间已经很少了,熟悉的内容跳过;要不就倍速。

 

框架式记忆:这是我这一年跟随徐影老师学习收获最大的一点。

 

我是理科生,一直都没有掌握背诵的好方法,哪怕是大学期间,也是靠死记硬背和熬夜突击熬过了期末考试。而通过这一年跟随徐影老师学习,我渐渐掌握了学习文科的方法。

 

教育综合的知识看起来庞杂,专业书摞起来好厚好厚的~但其实他们之所以这样组织是由逻辑联系的。首先把333分成四大块,而每一块又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比如,教育学原理(笔记较乱,用软件提炼了关键信息):

 


再往下,每个角度都可以再从几个角度去阐述,如上图红笔所写的内容:

 


背诵方法:背诵,不是单纯的照书念,书上怎么写,我怎么背。

 

第一,背思路,从大到小。比如,教育学原理一共包含三大部分;其中,教育学这一章讲了两个问题,第一个,名词解释,第二个,历史发展;其中,名词解释包含是三个问题,解释+研究对象+研究任务。

 

第二,背关键词,关键句。背诵独立形态一共分为五个时期;首先是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一书中首次提出应该教育学这样一门学科,看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很快的回忆出当时在听课时老师说的意思和思路。直接上图:

 


第三,首字连词法。如上图,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培夸康特赫。

 

第四,精细加工。每种方法,从两个角度去记忆,一是概念,二是要求。比如教学方法部分,一共有8种教学方法,徐影老师总结了一个顺口溜,如下:


第五,自己给自己讲。我会找一个没人的楼梯间,先捋一遍要背的资料,再合上书,自己复述,复述的时候,会联想到好多其他的问题,也顺着说出来,加深自己对这一块知识的理解。框架背诵从大到小。

 

答题思路:分为正式答题和模拟答题。

 

根据题型分配时间:比如六个名词解释一小时;四个简答一小时,两个分析一小时。确定好每道题答题时间。

 

看题型:如果是名词解释,一张A4纸答4-5个,用铅笔在试卷上表好范围,记号尽量小一点,答完一个擦一个。如果是简答,一张A4答两个。依次,到时候徐影老师讲的更细。

 

列思路:再草稿纸上,简单列一些自己想到了那几个点,然后进行整理,排列。一道题,1~5分钟左右为宜。

 

誊写:根据提前规定好的范围,誊写自己想到的几个点,控制好每个点的具体内容。不可夸夸其谈,也不可只写关键词,要连成句,前后有逻辑。

 

868:成绩103分。868考试内容为幼儿教育概论+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868的复习策略基本与333相同。区别在于,868是自己看书,自己整理,所以花费的时间多了一些。而且考研期间,我进行了为期两个月(5-6月)的实习,以及连续16周(9-12月)去幼儿园上课,听一线老师给我们讲幼儿园里的实际教学经验,其教学内容与幼儿教育概论思路大体一致,对我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即使最后868我复习的最慢,但是因为我一直浸泡在这个环境中,所以其实无论出什么题我都能说上一点,区别就在于我说的专业不专业,能不能说到点上了。所以最后考了103,我非常感谢两所幼儿园以及北师大阅卷老师。

 

但希望大家能按照333的方法来进行规划,多轮复习更保险,这样的剑走偏锋实在太悬了。

 

六、复试

 

复试我依然是报的凯程训练营。而且是开营第四天我才去。前期我一直认为自己能独立准备复试,但当我连续两天时间都在做简历的时候,我的心态崩了。

 

照我这个速度下去,我得准备到啥时候。而且心里特别没底,没人告诉我,简历做到什么程度才算OK。后来多方考虑我还是选择报了凯程的面授复试班。

 

我报凯程复试的目的是:一是帮我确认我的简历;二是模拟面试;三是找学姐了解往年情况,而这些凯程都可以满足我。

 

首先, 简历指导。其实我简历格式没大问题,但徐影老师在看完之后帮我找到了侧重点,让我对其中的某个部分进行了详略的调整,更能凸显自己的长处。

 

其次, 三次模拟面试,两次小组面试。(今年北师改革,我准备的那些问题一个都没用上,但是我不紧张,毕竟经历了多次面试,我其实有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淡定,不管你出啥招,我见招拆招。反正要改大家一起改,要难大家一起难。

 

再次,凯程找的学姐特别温柔(也可能是学前的姑娘都特别温柔吧)跟我讲了很多往年的情况,并对我的简历和经验进行了多轮提问,让我大概形成了一个自己的答题思路。

 

最后,我想说,还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报不报班,我了解到的一些优秀的人没报班一样也考上了。其实还是看自身的学习能力吧。

 

如果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很有效率,完全没必要报班;如果你像我一样,非常想学,但不知道怎么学,那选择凯程,选择徐影老师或许会是一个让你受益匪浅的选择。

 

思维方式

 

1.解决问题的思维。

 

在考研过程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让你过不去的坎。有关同学的、家人的、自己的、环境的等等。但无论如何,请你一定要面对,就事论事,哪里有问题就解决哪里。

 

我室友睡的早,我睡的晚,那我就去楼道背嘛,或者求打扫卫生的阿姨给我留洒扫间的门;我这种学习方法已经不怎么管用了,那我就再换一种咯;我周围那个女孩说我背书太大声,那我就跟人家道歉,然后找一个没人的地方继续背,下次尽量不选人多的地方背。

 

解决问题还可以解释为心态问题:不抱怨,试图解决。是的,我知道这件事情这个东西,它有缺点,它不完美,但是我能不能想点什么办法缓解这个问题呢。

 

2.抓主要矛盾。

 

不管怎样,我的目标就是理解知识,背过记住。这就是我的主要矛盾。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其他的小矛盾我都不Care,我都会努力去解决,去摆平。

 

3.相对性、辩证性。

 

其实任何事情的发生其必然性,而且都有两面性。比如说11月25日交开题报告这件事吧。直接看,好像影响到我的复习进度了,而且的我开题报告写了两回,第一篇完成了一万字后被否定了,又重写了一篇。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开题报告锻炼了我的论文写作能力,而且868最后一道是研究设计,刚好与开题报告的内容高度重合。

 

这样的例子其实在生活和学习中数不胜数,比如考研结束后我姥姥病危这件事吧,直接看也是不好,我非常消极郁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件事让我更加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日子,反思了自己以前陪老人太少的行为,并在实际行动上作出改变。

 

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凡事都有它存在道理。无论你遇到多么糟糕的事情,都一定存在对你有益的那一方面,因势利导,万事才能为你开路。

 

4.批判思维。

 

尽信书不如无书。无论看谁的经验贴,看什么书,都一定不能全盘套用和接受,都要批判式的吸收和保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选择的接受,或者说,有加工的接受。


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学前教育考研经验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