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考博参考书真题复试分数线
(1)有些院校内部信息,官方是不会公布的,比如材料审核标准,复试面试评分标准,论文要求,教育背景等。
(2)不管是博士考试还是申请考核制,论文都是硬实力。所以有读博意向的硕士期间一定要不遗余力发论文,多出科研成果。最好是提前两年就开始准备。
(3)名校博导名额紧张,基本都是1-2个。每年报考前导师基本已经预定好了人选,联系比较晚的需要排队等,再等1年2年甚至3年。所以有志读博的一定要要做规划。
(4)博士报考,考试成绩的决定性并不是很大,综合实力+院校资源关系,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5)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实行“申请-考核”制,申请资料撰写(学术简历+研究计划+其他资料)很重要,之后才能联系导师“套瓷”,还有就是命题规律和侧重点,这些都是育明辅导内容。
一、招生目录

二、参考书

三、笔记资料:
《美学原理》
记录学习杨宁老师课程
第一章、美的本质问题
美的普遍性
带来的问题
对美的偏爱,随时在变
艺术鉴赏有关
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关系到一系列的知识储备(主观性)
美的特殊性
美是主观性
美是靠内在眼辨别别的
美感能力是天生的“内在感官”
美是物体中能够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些性质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性质
人的感觉是可靠的,是全部知识的来源
所有的观念都来自于个人经验
英国经验美学核心
没有感性经验就没有美感性比理性更重要
美是我们的主观性密切相关
没有主观感官和知觉,就不会有关
趣味问题审美真正的标准是什么?
现代美学的核心问题:审美无利害的问题
英国经验美学影响
非感性-直接感性
客观性-主观性
外在性-内在性
普遍性-特殊性
本体论转变
大陆理性派
美在关系真正的美,寓于关系的感觉中的美
美是明晰的混乱的认识
把感性和理性的东西结合起来看待美
表面:知识来自于感觉经验
实际:之所以能够认识事物和把握真理,就是在我们心中有一种潜在的真理或观念能力
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1750年美学诞生
《诗的哲学默想录》-美学
西方美学
第一阶段:美的研究
美是数的和谐
美是合适
美是理念
第二阶段:神学美学
美在上帝《忏悔录》
美是一眼见到就使人愉快的东西《神学大全》
第三阶段:美感特征的研究
纯粹美纯形式的美、花鸟的山水的美(美学学科中的美)
依存美人的美、建筑物(日常生活中的美)
四个契机
非概念VS普遍性
概念--普遍性
美感--普遍性美感不是概念,但又有普遍性
英国经验派美学
美学学科
康德美学
是否是客观的不知道,只关注美感是如何可能的
《纯粹理性批判》--认识论--真
《实践理性批判》--伦理学--善
《判断力批判》--美学--美
非功利VS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