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乱世佳人张爱玲

2021-11-12 09:44 作者:嘉鱼女侠  | 我要投稿

有的人想成为传奇,有的人只是不得已才成了传奇。比如张爱玲。


说起张爱玲,似乎一直是毁誉参半。爱她的人无数,讨厌她的人也同样比比皆是。


巧的是,这两种人对她抱持不同态度的理由竟然完全一致。爱她的人是因为她的传奇,讨厌她的人同样是因为她的传奇。


的确,张爱玲的一生丝毫不逊色于她笔下的任何小说。又甚至比她小说中的故事还要引人注目。


而其中最受瞩目且难以绕开的,便是她不同凡响的感情生活。尤其是与大汉奸胡兰成的那段。而这也恰恰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张爱玲曾说:“爱一个人可以低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这便是她与胡兰成之间感情最真实的写照了。


可惜的是,低到尘埃里的她既没有得到胡兰成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没有获得世人的认同与理解。因为“开花”只是她一个人的事,而其他人看到的,唯有她的卑微。这正是她被人轻视的根源。


而她与第二任丈夫、美国剧作家赖雅的故事,则更是令人唏嘘费解。相遇时,张爱玲36岁,而赖雅却已然是65岁的高龄。单是年龄差,就足以令所有人惊叹。何况他们生活窘迫,俩人曾长时间住在专为落魄文人提供食宿的文艺营,方才勉强维持着温饱。


赖雅去世之后,张爱玲更是独自一个人过着常人难以忍受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她不停地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不停地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至于与赖雅这段婚姻带给她的究竟是幸福还是苦难,恐怕连她自己都很难说清楚。


不过在世人看来,答案却分明是显而易见。


除了感情和婚姻生活,张爱玲的作品也同样为一些人所诟病。


虽然她的《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些列作品早已脍炙人口、迷倒了无数痴男怨女,并且也一再被搬上银幕,感染了无数观众。但过于专注于男女之情,也使得她被许多人批评缺乏格调。


比如钱钟书夫人、知名作家杨绛就曾对友人表示:“我觉得你们都过高看待张爱玲了······我说句平心话,她的文笔不错。但意境卑下。她笔下的女人,都是性饥渴者。”


比如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曾在某读书节目中表示:


“张爱玲的小说写得非常精致,非常漂亮,语言漂亮,情感写得也很深,很多比喻都非常精辟,她那种幽默、调侃入木三分,要说刻薄,可能也是天下第一刻薄。但她的小说,我觉得总还是缺乏一种广阔的大意象,还是一种小家碧玉的东西,非常精致的东西,玲珑剔透的小摆件,不是波澜壮阔的,托尔斯泰式的,陀斯妥耶夫斯基式的,没有那种狂风暴雨般的冲突。”


除此之外,还有人对她的外貌和穿衣打扮也提出了异议。同样还是杨绛先生,引用其侄女的话说:“张爱玲死要出风头,故意奇装异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难看,同学都看不起她。”


有趣的是,张爱玲的“奇装异服”却偏偏又是无数人赞叹崇拜的焦点。


关于张爱玲,的确是众说纷纭、难有定论。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张爱玲成了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呢?


我国当代作家、画家木心先生的一句话可谓一针见血。他说:“她是乱世的佳人,世不乱了,人也不佳了。”虽不点名,名已了然。


乱世佳人,这四个字用来形容张爱玲是何其贴切!


张爱玲来自乱世,也只能属于乱世。


她在乱世中是一道绮丽的风景,而在不乱了的风景里,她却成了一个极突兀的存在。


而这一切,与她的身世可谓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张爱玲出身名门。其祖母李菊耦为前清名臣李鸿章之女,祖父则是同为前清名臣的张佩纶。


这样的家世,按理说是非常令人艳羡的。可到了其父张志沂这一辈,情势却是每况愈下。


家道中落的名门,不但没有带给她太多的荫庇,反倒将她的命运推进了幽暗的深渊。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原名黄素琼)是新式女性,因与张爱玲父亲张志沂感情不睦,故而在张爱玲很小的时候就与张爱玲姑姑张茂渊一同远赴英国留学,并在张爱玲10岁的时候与张志沂正式离婚。


随同父亲一起生活的张爱玲由此开始了她孤独辛酸的童年生活。除了要忍受痴迷大烟的瘾君子父亲,她还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应对神经质的后母。


沉闷乏味的生活,使得她只能寄寓书本、与文字为伴。既无趣又无爱的家,让她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而命运也再一次以颇为残忍的方式为她提供了一个契机。


17岁那年,因为一点家庭琐事,在后母孙用蕃的撺掇下,张志沂狠狠地毒打了张爱玲,并将她囚禁起来,不让她出门。在此期间,张爱玲病得奄奄一息,父亲却不闻不问,使她险些因此丧命。


后来几经曲折,张爱玲方才在一个夜晚侥幸逃走,从此再没有踏入父亲的家门半步。而她也由此记恨了父亲一生。


投奔母亲之后,张爱玲的生活虽然有所好转,但却并不尽如人意。对于她的到来,母亲黄逸梵的态度并不能谈得上是十分欢迎,或者更多的只是出于“母亲”这个身份所对应的职责。


有一次,张爱玲挣了很可观的一笔稿费,于是欢天喜地地拿给黄逸梵,想要给她一个惊喜。结果却被黄逸梵怀疑钱的来路不正当,怀疑她与其男老师有染。大概从这时候起,张爱玲对她母亲的心便也逐渐冷却了。


而黄逸梵一再抱怨自己为张爱玲花了多少钱,也让张爱玲感到十分“刻骨铭心”。于是后来等她终于有了一大笔钱的时候,便郑重地表示要将它还给黄逸梵。而这个时候的黄逸梵方才知道自己曾经如何深深伤害了自己的女儿,方才哽咽着反复表示“不要”。尽管如此,已经僵硬的母女之情终是不可能再重新培养的了。


悲苦的身世和成长经历,让张爱玲成了一个极度缺爱的女人。


而一个极度缺爱的女人,往往一边清醒凉薄,一边却只能穷尽一生来寻求爱的治愈。


就像张爱玲。无论是她生命里的三个男人、她笔下的男女情爱故事、还是她奇特的着装以及迥然不同的为人处世······本质上无一不是她应对自身“缺爱体质”的矛盾体现。


她想要获得极致的爱,所以甘愿对所爱的男人付出极致的爱。她用内心涌动的情思描写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爱情,却又止不住流露出灵魂深处的刻薄与清醒。她清冷孤傲、遗世独立,却又时刻想要以自己的与众不同来吸引世人的关注和肯定。


这样的她,曾惊艳了乱世,却也由此惊诧了后来的众生。


或者套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她是乱世的红玫瑰,只不过后来就成了某些人眼中的蚊子血。


诚如作家叶兆言所言:“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


END



乱世佳人张爱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