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瑞医疗,股东跑路进行时
有消息称,中国延迟退休计划即将正式启动。一方面,由于人均寿命的普遍提高,和对岸74岁、78岁老年人还在不遗余力的争夺一个就业岗位相比,中国现在55/60岁的退休年龄确实有点早;另一方面,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医疗行业成为未来清晰的投资方向。尤其是在国产替代领域,迈瑞医疗为首的技术含量极高的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设备等行业,发展极为迅速。
但是,就像最近戛然而止的蚂蚁集团暂停上市一样,发展越快的行业,也容易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资本市场赚钱要比经营来钱快,容易给企业发展带来一些副作用。
翻开迈瑞医疗的前十大股东清单,会发现所持股份不断的减少,甚至大部分上市前的股东早已清仓跑路。
一、三季报业绩的一体两面
三季报显示,2020年1-9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60.6亿元,同比增加29.8%;实现归母净利润53.6亿元,同比增加46.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2.6亿元,同比增加45.3%。
单纯看数字的话,这是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但是,公司是从事呼吸机和监护仪的厂家,现在欧美各国对呼吸机的需求是天量,公司的业绩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惊人。
问题出在哪里呢?
星空君研究了一下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认为主要原因是产能不足。
货币资金变化不算太大,虽然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0多亿现金,但和174亿的基数相比,占比不大,同时公司净利润超过50多亿,现金流入也比较可观,所以留存的现金不算太多。
那么,钱去哪里了?
一是存货,资产负债表显示,存货增加了20多个亿;二是采购原材料,公司的应付款项比上年同期还要低,欠款都及时结清。
公司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都增长甚微,这说明公司并没有大规模扩产。
即便是把公司的合同负债(预收款项)算到收入里也不算多,公司的订单增幅也非常有限。
在这种黄金时期,为什么没有产能爆发呢?
主要原因,是核心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一部分核心元部件依赖进口,供应跟不上,导致产能跟不上。
手机芯片我们被卡脖子,呼吸机也有芯片被卡脖子,不过这种卡脖子是因为全球都缺。
呼吸机的零部件中,大部分已实现国产,但核心零部件方面与国际水平尚有明显差距。
据报道,国产呼吸机在压缩机、芯片、传感器、电磁阀、氧气源等核心零部件上仍严重依赖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国际供应商。
随着合同负债的余额不断增加,公司未来的业绩虽然有所保证,但和市场上爆发式的需求相比,公司的产能爬坡有点太缓慢了。
二、国产化替代的广阔空间
剔除掉2020年疫情的影响,迈瑞医疗的核心业务主要包括三大块。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星空大数据
生命支持类(呼吸机、监护仪等)、体外诊断类(试剂及设备)、医学影像类(X光、CT等)。
在各大三甲医院,医疗器械主要以进口产品为主,比如医学影像类大多是佳能的产品,随着国产化替代的进行,这些设备逐渐更新为国产,迈瑞医疗在这几个领域几乎是国产化首选。
而体外诊断的市场更为广阔,除了医院更换设备外,现在的中老年人体检的主观意愿都加强了,无论是大医院的体检中心还是美年健康这样的商业体检机构都常常爆满。
体外诊断行业有许多上市公司,在庞大的市场空间下,大多混的都不错。
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比较受欢迎,在体外诊断国产化替代浪潮中,属于头部。
已应用于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市场,公司产品覆盖中国近11万家医疗机构和99%以上的三甲医院,包括全国知名的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等。在国际市场,作为全球领先医疗机构的长期伙伴,如梅奥诊所、约翰·霍普金斯医院、麻省总医院、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长期合作伙伴,公司已赢得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医疗机构的广泛认可。

三、脚底抹油的股东们
回到文章开头的股东们。
2016年,迈瑞医疗33亿美元私有化,从美股退市。
短短四年,A股迈瑞医疗的市值已经飙升到4000多亿,赚的盆满钵满的,是参与迈瑞医疗上市的财团们。
2018年10月和2019年10月的限售解禁时,符合条件的财务投资者,清仓跑路,下一次解禁是2021年10月。

当然了,很多财务投资者参与IPO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走人。
除了限售股以外,公司的流通大股东们都在跃跃欲试,不断减持,就不太容易理解了。

这才持股几年?是因为觉得公司的业绩到头了吗?
不仅如此,减持的同时,2020年起,大股东们开始进行了股权质押。虽说尚未达到60%的警戒线,但股权质押会上瘾,大股东们会不断的增加减持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