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s":[{"insert":" 刘迎秋老师说,有一次他要在长安戏院演出【柳迎春】,特意去程先生家请教,程先生给刘老师从头到尾“捋”了一遍,然后提示刘老师说,你在台上做身段时,不光要注重人物正面的身段,还要注意侧身、转身和背影,这三方面更能体现细节的美,不容忽视。程先生强调,古诗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在台上做戏,要让观众从各个角度看到古典女性的身段曼妙之美,即使是转身、背影,也不能草率,更要让观众看到美。程先生说,文姬归汉里的行路、梅妃里的惊鸿舞,里边就有正(正面)、侧(侧身),欹(倾斜)、转(转身)、背(背影)五种身法的专门运用。这好比太极拳每个式子的连接式,起承转合靠的是这个。程先生说程枕霞先生擅长复原古典侍女像,他常喜欢观察他复原的古典侍女的侧影和背影,就是找这种感觉。\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b1844d53abd912565e3458465c038e4f39a2a223.jpg","width":2152,"height":3488,"size":2517931,"status":"loaded"}}},{"insert":"程先生【聂隐娘】“闺怨”之扮相\n\n 程先生在舞台上做戏,非常强调“互动”和“对称”。王龙章老师讲过,【锁麟囊】选妆奁的“看囊”的三翻水袖,最初程先生设计三看翻三次水袖,饰演梅香的名丑刘斌昆先生首演时并没有矮身托囊迎身的互动身段。第二场演出后,程先生三翻水袖时,刘斌昆先生矮身走武术的“鸭形步”,矮身托囊迎着程先生走三步,程先生水袖翻飞如瀑布飞泻,这样高低错落,动静结合,美不胜收。(王老师演示过,前两个翻袖,第一个是右手水袖搭左臂,左臂举起,程先生袅娜吸气拧身,以腰带臂旋转左臂水袖在空中抖一个平花再散下。第二个是左水袖搭右臂做同样身段。第三个是把太极拳的“六封四闭”化用的,很圆很畅)。事后程先生表扬刘斌昆先生配合的好。刘先生考虑,程先生之所以用他配梅香,可能就是考虑他有武术基础(刘斌昆先生身手矫健,被誉为江南第一名丑),因此做身段更能配合程先生。——后来,可能没有了像刘斌昆先生这样的高级配角梅香,程先生看囊这组美妙的组合表演,也成了广陵绝响了。\n 梨园界很重视师承关系,但师承关系又很随意。比如荀先生的公子荀令香先生,1932年拜师程先生,成为程先生开山门的弟子。但是,第二年2月20日,荀先生又在家中宴请荣蝶仙并把荀令香拜入荣蝶仙门下。众所周知,程先生师从荣蝶仙,那么他与荀令香的关系又怎么算呢?可见梨园对这师徒关系还是不太在意的。还有,很多人拜师就是为了挂名,未必能学到什么真东西。比如在台湾很有名的名旦顾正秋也拜过梅先生,但是发生在1947年底轰动上海戏剧界的“中华戏剧赴美演出团”事件令梅先生非常愤慨,梅先生委托秘书发表的对记者公开谈话里明确说,他和上海戏校关某并不熟识,只是在收顾正秋为徒时见过,何谈推荐他带队赴美演出?就是顾正秋拜了梅先生为师后,梅先生也只总共和顾正秋见过三四面而已。——所以说有些拜师就是挂名而已,且拜师后老师肯不肯教,学生能不能虚心学,也是很关键的因素。\n 说起荣蝶仙,一般人只知道他苛待程砚秋,但其实后来程先生在初出茅庐自己搭班唱戏时,荣蝶仙却表现出了一位负责任的老师的有情有义的一面。他和程先生的岳父果湘林为程的组班、搭台唱戏四处奔走托关系,某位伶界前辈因听别人闲话,不允程砚秋搭班,荣蝶仙百般央求而不允,气的荣蝶仙要挥拳打此人。吴富琴先生对王老师讲过,程先生初次组班时,荣蝶仙先生那时对程先生是真心负责和爱护,去上海演出时,除了给程管理班社并做配演外,为避免程先生被人“算计”,荣蝶仙几乎寸步不离保护程砚秋,夜里睡在外间衣不解带,对程的饮食必须亲自过问检查,真的是尽心尽力。据说四十年代后荣蝶仙辗转到上海,因生活问题还曾向到上海演出的程先生求助过。\n\n\n\n——春节到了,给各位朋友拜年!\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