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变态小孩子,都有一对失格父母,中岛哲也《告白》第三期

其实整体来看这部电影反映了很多方面,一开始修一母亲本身对自己的了解就存在偏差,因为她骨子里就是个对自己抱有高要求高期待的人(并且这种对自己要求和期待是要在其他方面给予回应的,比如受人尊敬的头衔,令人羡慕的工作,爱情和家庭,优渥的生活等等)。而一场车祸后,觉得自己是遇到爱情,在爱情的氛围中,对婚姻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即对另一半也蒙上了滤镜光环,且对自己的定位就是贤妻良母,愿意为家庭消磨一生的人设。更可能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可以完美的婚姻学业家庭三不误,沉醉在自己的臆想中不能自拔,但当真正进入其中,才会发现个个方面跟自己之前心中的幻想差异巨大。日积月累的失望与自己对自己不愿意割舍的期望所形成的反差,让她认为现在所拥有的所有都成为了自己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自己的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也会觉得对方骗了自己,自己是个受害者,这种矛盾的情感相互交织,幼小的孩子成为了宣泄的出口,而母性和道德的要求,又让自己在发泄以后,陷入了更深一层的自责和矛盾,让其深陷痛苦不能自拔。变为了性格扭曲的变态,这是她自己为自己种下的因,之后不管是离婚还是不离婚都会被自己的孩子反噬。而修一的父亲他的做法真的借着“我为你好”的外衣,做着表明“你就绊脚石的”行为。装瞎装死,可能自己在再婚的时候跟修一说的是“为你找个新妈妈照顾你”,在新孩子降生的时候说的是“为你添个新弟弟陪你玩”,在让孩子搬到仓库住的时候说的是“新弟弟哭闹打扰你学习”。这些话语恐怕在修一看来都是虚伪到没边儿的好听话,实际不就是把自己当绊脚石么。甚至于对于弟弟给予了所有的爱,完全没意识到自己还有另一个孩子,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催化出修一这种对于爱的渴望达到了匪夷所思的顶点,完全没有同理心,只是一味地自私这种果,真的是种悲剧性的必然。看到最后我也赞同up那句都炸死,世界会干净很多,但仔细想想这世界不是每天都有类似的戏码不断上演么?被过度美化的爱情,分不清现实与妄想且拎不清自己所在位置的个体,由生到死的人生,要学习和更新自己认知的经历太多,祝各位在每一段经历当中都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更新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成为付责任的人,而不是懦弱无能,掩耳盗铃,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