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解构建构论(1-1-2-4)——解构主义的最劣版本之美国心理学...

解构建构论
|名称:解构建构论deconstructing constructivism
|评价:前反思
|编号:1-1-2-4
|代表:科尼斯·格根
在科尼斯那里,第一人称的人类心理现实本身也是一种社会建构的产物,人的体验被消解成偶然的社会文化和群体语言建构的幻觉。这样,那些所有的实证主义科学话语的底层根据[感性经验的第一人称报告,逻辑明证性]就被消解掉了,经过一种“关系主义”理论[去节点化,去实体化,去中心化]。用关系,用主体间的话语来代替主体内在的明证性体验。
而他又认为世界本身是有某种功能性的结构的,用人类的话语和知识去把握就永远会失真,所以他提出要用一种关系化的描述——emerging contour,轮廓的涌现,不同话语之间的一致性。
|场域论:1=“底层一致的实证主义宇宙”
场中还是有某种固定的秩序
|本体论:1=“真的关系|关系主义”
这个本体论没有辩证性,它可以模型化的,并用一种二阶化的方式实证的把握[比如搞些统计学]
|认识论:2=“知识vs价值”
这里的价值是超知识性的,它不需要关系性来把握[比如:平和性的,包容性的,开放性的……],所以可以通过某些价值来建构主体间的包容的交流。这其实是一种平等主义幻想[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这里的知识则是关系性的。如果它不是关系性的,会失真。如果它是关系性的话,那只能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去勾勒,通过某种开放的对话,一种话语生产机制去勾勒,切中某种“真实”[他还是相信有某种真实]
|目的论:4=“体验的相对性”
这种相对主义不像科学革命论一样是从真理角度来设立的,而是从体验的可能性角度。
所以建构论者甚至认为人类共同体内部都没法在一个范式内获得一个统一的认识,而用语言可以建构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说的那种用语言建构世界的那些材料,基础。它们本身就是如语言一般结构出来的。
|批判:建构主义的庸俗在于,它始终认为有“建构者”和“被建构者”的二分。有一个主动的建构者施加建构活动,把不可认识的原材料建构成东西。而对于结构主义来说,不存在结构者,结构活动与结构的三分,只有结构本身。结构本身就是它的结构过程,结构者。没有符号系统当然不可能讨论什么结构者,因为结构者本身也是在符号系统里被注册的,它不可避免的要二阶化。
配合阅读:https://zhuanlan.zhihu.com/p/109329838
补充信息:本文字稿只用于传播和交流学习。创作权归原创者。文本有差异于原创,有疏漏和错误请予以指出,编辑者将承担修改的责任,避免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