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不是杜甫以偏概全,反应太偏激?

2021-05-20 13:14 作者:红叶奇说  | 我要投稿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于唐代大诗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

“朱门”:古代指经过红漆的木门,一般来说,都是富裕人家。

“酒肉臭”:酒肉,是生活中的奢侈食品,也是大户大富人家的特征;臭,作者用此字,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辛辣讽刺。

“路有冻死骨”:清楚明白地告知,那些不能饱腹之人,即穷人在天寒冷时被冻死的情形。

固此,这两句诗,呈现出对仗,真实地描述了富贵和贫贱的生活差别。

内含意思:富贵人家里漂出酒肉的香味,而穷人们却在街头上因饿而冻死了。

“愤怒出诗人,血泪即诗魂”

没有大悲大痛、大哀大切是万般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

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前夕,"风雨欲来风满楼",正当唐玄宗,杨贵妃及权贵们正在骊山温泉中逍遥,快活之时,殊不知安禄山巳於范阳起兵反叛,只是消息未传到京城而已。

”安史之乱"是唐朝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的总爆发,从此李唐王朝一蹶不振。杜甫根据自已在京城生活了十年的感觉及这次来奉先沿途的所见,敏锐地感觉到国家的危机巳迫在眉睫。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是当时社会情景的真实写照。此诗深刻地反映出当时尖锐地社会矛盾,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统治阶级和广大平民百姓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而决非杜甫以偏概全,反应太偏激。

这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和诗人后来被贬后,流落四川成都草堂所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三吏》和《三别》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那些身在官场的人是为了当官发财而当官,他们当官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以后的幸福生活,身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为天下的百姓着想,没有当官得一点功德心,正是在这种极大的反差下,诗人当时的心里肯定也是义愤填膺,为百姓谋取不平,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诗人没有在官场上做的自己想做的事,只有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每个时代社会都存在贫富差距,我们隔着时空去读这首句诗,如果不代入到他当时所面临的处境,是无法体会当事人心中的愤懑和悲伤的。人间疾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不是杜甫以偏概全,反应太偏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