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故事·柳崖外编(七)
柳崖外编(十六卷家刻本)·卷二
17,素素

记鬼真逢鬼女来,姻缘可惜隔泉台。
荆生友谊元良义,其奈刘郎死不回。
太原的刘璋先生,写了一本《钟馗斩鬼传》的小说,颇为奇特。其中尤其惊奇的如“没脸鬼”一篇,大概说的是:钟馗遇到一只没脸鬼,用刀剑戕戟等利器朝它的脸刺了无数次它都毫无畏惧,不知道该怎么办,判官上奏说:“此鬼的脸乃是千层桦树皮,不是刀剑戕所能伤的,也并非语言文字能化解。”钟馗便问有何计谋,判官说:“只有用良心可以消解。”于是寻遍阴曹,却找不到一颗良心,忽然在酆都城外看见有半颗人心,像是在噗嗵地跳动。判官于是高兴地将之取来给钟馗,说:“这是半个良心。”钟馗于是再次与没脸鬼缠斗,事先令判官暗中手持良心躲在高处,一有机会就用良心去打那鬼。钟馗与之交战正酣,没脸鬼十分凶勇,少有退却。判官就用腰间系着的半个良心打它,没脸鬼忽然就羞涩退缩,再打,那没脸鬼脸上的桦皮层层下掉,打了十几下后,没脸鬼就倒在了地上。钟馗一记回马斩将之斩杀。其它不再细说。
刘先生原本就是有才学的名士。他有个儿子名玉郎,年纪十五六岁,极其聪慧。玉郎有次在山西的府庙中游览,庙廊下停放有一口灵柩,因所用木料薄,尾部的挡板都已经开裂了。玉郎朝缝隙里边窥了一眼,看到一只小绣鞋,如同新的一般。玉郎看了非常喜欢,私下敲弯细针做成钩子,用帽子上的缨穗系上,将鞋子钩了出来【这也想要,胆子也太大了】。放进袖中,悄悄回了书舍,晚上在灯下细细把玩。还作了一篇赞词说:“
芙蕖逊艳,凤头让小,
宓妃比洁,织女同巧。
对之销魂,魂固渺渺。
子如有情,与子偕老。”
正吟唱间,忽然传来一阵急切的敲门声,玉郎急忙将绣鞋藏进袖中,并把写着那篇赞词的纸稿放进笔筒里。打开门,却什么也没看到,等关门入室,见一艳美的女子坐在桌案前,正用纤纤细手探取笔筒里的纸稿,拿出来细声诵读。玉郎问:“姑娘是何人?”女子说:“妾名素素,是前任太守的小女。我来这儿是想让你真正‘销魂’的【对应前面的词句‘对之销魂,魂固渺渺。’】,你愿意吗?”玉郎知道她是鬼,悄悄伸手在桌案下撩起她的裙子看,一只脚上朱红色的绣鞋和自己袖中的一模一样,而一只脚上则是绿色没有花纹的鞋子,毫无针线的痕迹,他于是取下素素那只绿色的鞋子,打算在灯下细看。就在这时,忽然又传来一阵敲门的声音,女子急忙飘然离去。玉郎正惊恐之际,一人摇摇晃晃地进门来,自己拉了张椅子坐下。玉郎对这个人的行为很生气。不肯与他打招呼。那人却连忙说:“在下姓游名䩄。”玉郎不说话。那人又说:“在下是来给公子做媒的。”玉郎还是不说话。那人接着说:“郎君的意中人,定是才见一面之人。”玉郎脸色稍有缓和。那人又接着说:“有酒吗?”玉郎说:“没有。”又说:“钱也行。”玉郎掏出一贯钱给他。那个游䩄却说:“我不要这种钱,你把这钱换成那种钱,拿去街上烧给我。”玉郎恼怒了,于是叱骂他,也不走,又拿镇纸打他的头,还是不走,又用唾沫唾他,他才离开了。那人走后,玉郎拿出刚才脱下的素素的那只绿色鞋子,靠近灯前端看,原来是一用树叶编的,怪不得鞋是绿色的,大概是因为丢了一只鞋,才用叶子来替代。玉郎此时实在是困极了,就握着素素的鞋子睡了。之后的好几个晚上,都没有怪事发生。
忽然有一个晚上,来了一个穿戴着高大衣冠的人,玉郎肃然以礼相待。那人说:“在下姓元名良,我本来是鬼仙。郎君和素素本有夙缘,但不应该得罪那天晚上的来人。”玉郎说:“这是为何?”元良说:“那天晚上来的就是所谓没脸鬼了。令尊曾作传痛斥他,昨晚你又如此羞辱他。如今他心怀怨忿,请求某庙的邪神将素素嫁给自己,今晚就是成亲的日子。”玉郎忙问:“元老丈可有办法?”元良说:“今晚花轿必定经过文昌街,我和你去路上守着。”于是一同前往文昌街,埋伏于路边。过了会儿,只见灯光闪烁,经过数十对仪仗后。游䩄正骑着大马缓缓走来,身被红花,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后面跟着的花轿中传出嘤嘤哭泣的声音毫不止歇。元良说:“就是这个时候。”玉郎又问接下来该怎么办。元良一言不发,径直冲上前去将游䩄扑下马,对轿中人说:“跟我来。”一路将素素带到书舍中安置完毕,元良说道:“这是临时之计,不可长久。要想偕手百年,当另作打算。”说毕便飘然往云端飞去。素素止住眼泪,对玉郎说:“今晚是什么日子,没想到还能靠在我的玉郎身边。”两人遂成夫妇之礼。式食庶几,式饮庶几【出自《诗·小雅·车舝》“虽无旨酒,式饮庶几;虽无嘉肴,式食庶几。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直译是“虽然没有好酒,但希望你能喝一盏。虽然没有好菜,但希望你能吃一点。虽然我的德行难以配得上你,希望能一起欢歌喜舞。”这是说“我家虽没有美酒佳肴,我也没有崇高的品德,但却有一颗与你相亲相爱的心。”《车舝》整首诗描述的是以男子的口吻写娶妻途中的喜乐及对佳偶的思慕之情】。素素很是安于现状,两人闲暇之际常谈论史书古文中记载的奇异事物。玉郎说:“亡父曾作《斩鬼传》聊以娱乐。但游䩄、元良却真有其人,这是为何?”素素说:“天地只不过是气化神罢了,以前太极分为阴阳,阴阳分出善恶,善有千善,恶有千恶,光是说还说不完,更别说文笔所写,有气神与之对应也就不足为奇了。”玉郎以此为然。
玉郎和素素一起住了一个多月,家人并不知道。还为其提亲某大姓女子,玉郎却找借口拒绝。又提某氏女,又拒绝。他的表兄荆生,向来和玉郎关系不错,他就对玉郎说:“男女住在一起,这是人之大伦。家人给你提了好几家婚事,你都拒绝。可看你肌肤日渐消瘦,眉间发青,其中必有缘故。为什么不告诉我?”玉郎笑笑不答。到了晚上,荆生潜伏于书舍一旁窥看,只见一媚丽女子,与玉郎对坐,两人正在咏《柳梢青》的词:“
萼绿华身,小桃花扇,安石榴裙。
妾歌娱子,君怜惟妾,扫却间尘。
悠悠羁旅伤春,似零落青天断云。
何处销魂,初三夜月,第一流人。”
大概是因为当日正好是上巳节所以咏起这首词。荆生听到这儿,仍然潜伏不动。又听那女子说:“妾身都已经属于你了,鞋子可以还我了吗?”玉郎从袖中拿出绣鞋,说道:“此事再议。”女子靠上前去抢夺。还没靠上的时候,荆生大声呼喊,女子忽然就不见了。玉郎呆立了半晌,方才醒悟过来是怎么一回事。荆生进门问他:“你老实告诉我,刚才那个女子是鬼吧,她和你纠缠多久了。”玉郎以实相告。荆生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里人,家里便将玉郎住的地方移到家中的内室,不让他一个人住。玉郎之后就得了病,他经常能看到素素在其左右,能感受到素素意念的人才能看到,而玉郎的家里人都看不到她。
一晚,玉郎梦到有个差役来招他去到一座官署,有一位神穿着绣花的官服坐在上座,以前见过的元良坐在一旁。上座的神说:“你与素素本有夙缘,但时间未到。有人告你夺其婚姻,我已经解决了。但是你如今不生不死,半鬼半人,不能长久。现在我且问你,你若是愿意和素素做阳世夫妇,那么素素转世,我把文书移往天曹,待五年后降生,后再十余年便可与你为妻。如果愿为死夫妻,那我就削其生籍,招你魂来,将你二人一同安置在晋祠中,掌管水流和浇花的事。你选哪种?”玉郎说:“人的寿命如此短暂,哪儿能等到黄河变清呢。我愿意减少我的阳寿,和素素尽快在一起。”元良连忙制止道:“玉郎失言了,以你的才华什么求不到,为什么要偏偏急于求死呢。”玉郎不作回答。元良无奈,看了看生死文册,看来已经注定,于是只好送玉郎还阳。玉郎醒来,对家人说:“我死后,请把我和晋府庙廊下那口女柩合葬一起。”家人答应了,玉郎就死了。
后来某太守调任河南观察,途径山西,打算将女儿起柩安葬,听闻了和刘家玉郎的事后,就将两人合葬在了一起。第二年。荆生游览晋祠,打盹的时候,看见玉郎正与素素携手看花,回头对荆生说:“我在这里很快乐,你回去后告诉家人里,不用再对我伤感了。”
柳崖子说:“刘玉郎这是真情痴儿啊,爱素素爱到死也不后悔。至于元良出谋划策,可谓莫大的功劳。虽然未救到刘玉郎的性命,他的用心也算良苦了。岂止‘半个’呢。”
18,吴伶
赏音谁复识吴伶,众里相逢眼独青。
今日敢矜声价贵,为君重演牡丹亭。
有个姓吴的伶人,是苏州人士。他外出游历山东,寄住在彩舞团中,他的才艺在团里首屈一指。没过多久,彩舞团解散,只留下吴伶一人,贫穷得难以自活,于是又依靠在大庆团过活。所谓大庆,就是戏曲中比较俚俗土气的一类。我九岁时,居在济南,和同学结伴游春,遇到大庆团的表演,就稍微驻足观看了几眼。只见喧嚣的表演中有个打旗手,虽然看他神情忧郁,但丰彩不凡,就像郑元和【1】在歌舞馆中,不像有乞丐的气象,心里有些惊讶,但没有说出来。等到喧嚣声毕,吴伶独自出演《牡丹亭·拾画》【“拾画”是《牡丹亭》(从后文提到的吴音来看,这里当是昆曲牡丹亭)的第四十二出;后文提到的“惊春”是其中第一段唱词“金珑璁”的开头;“好事近”是第三段唱词的标题;“门儿琐”是第四段唱词“缠绵道”的开头。】一剧。只是刚唱起“惊春”二字,就已经进入妙境。静心细听,却曲不对声,非缓则促,笛不配调,一点也没有在声弦上。吴伶屡次瞪视演奏的人,众人愈加慌乱羞愧,反而越加跑调。吴伶只好唱了一段《好事近》,唱到“门儿琐”就下台去了,观看的人无不拍手称好,笑声震地,只不过笑的是奏乐的人而非笑吴伶。我让老仆去叫他过来,对他说:“你有如此绝技,怎么会到这种地步呢?都说‘一只狗看到影子叫起来,很多狗也跟着乱叫,’然而只有第一只狗才是发自肺腑。荆山和氏璧,丰城龙泉剑,大众都不能看透。我和你萍水相逢,但就凭你的音喉来说,字头字尾收放清晰,转喉换气运脉细致,吴音纯正端重,这是绝技啊。你怎么就到了这般地步呢?”吴伶难过地哭了起来,说起他落魄的缘由。我说:“弦乐和管乐是应和用的,鼓乐和檀板是打节拍用的,既没法应和也没法打节拍,还不如去掉,你为何不重新戴上儒巾儒服,再登舞台,自己完完整整地演完一场,让众人都能明白你的绝技呢?”吴伶连声答应,于是撤下丝竹乐器,独演《牡丹亭》。后面有再来看的,有看到一半就走的,只有我等到他演完此剧,再次赞叹一番,才离去了。
后来过了好些年,有个大官在趵突泉景观旁开了间戏馆,他颇识音律,为庆贺太平,又为点缀自己的馆舍。一听闻有在歌曲上身怀绝技的人,不远数千里都要聘人前来。各种行当伶人曲手都已准备妥当,独差一位小生【戏曲中扮演青少年男子的行当】。吴伶一身褴褛上门自荐,但看门的家丁拦住他不准他进去,吴伶有些愤怒,于是自己当场高歌一声,趵突泉的泉水突然涌起三尺之高,大官惊问是何人声音,吴伶才得以进门见到那个大官。吴伶歌唱一曲,大官十分满意,将他安置在诸伶人里,第二天,大官在趵突泉的蓬莱阁外的结彩楼,招揽远近的人们。人们相传有奇异的人士暂时寄住在结彩楼的乐部中,人们摩肩接踵前往结彩楼。我也和同学一起前往想要一睹风采。到了时候,吴伶演唱起《千金剧》,登台舞旗,左右意气风发。音律协和,箫鼓有节,吴伶放眉高歌,观看的无不争相称赞。他在台上看到了我,等到剧目一完,还披着唱戏用的绣甲锦袍金兜盔,来不及换下,就从彩楼上下来,长跪在我面前说:“公子来了么!几年前曾在《拾画》一剧中受公子知遇之恩,请让我再为公子演奏一曲《牡丹亭·拾画》,于是楼上的人,堆翠为石山,植采绘诸花木,其中有棵蔷薇半架,半倚半立,吴伶登楼脱甲,还未登台,楼上奏起《麻婆子》【可能出自《桃花扇·守楼》,其中有“……别过杨老爷罢。……前途保重,后会有期。”等语句。如果确实出自《桃花扇》,那么吴伶在此处反串小旦一角。从后文“观者跰足叠肩,想望丰采,若景星庆云之出现矣。生出益谨慎。余合目击节而赏之,终阕无一字诬者。”这个情景来看很有这个可能】一阕。于是,观众们都踮脚叠肩,想要一睹丰采,就好像在期盼景星庆云一样。吴伶登台更加谨慎。更随着戏曲的节拍观赏着,直到阕终。过后,我对他说:“今天的曲子还是以前那样没变,人情也是!‘如今你佩了六国相印,还记得在洛阳的日子吗’【这句话源自《苏秦列传》,(苏秦曰)“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这句话在说苏秦以前在洛阳时贫困潦倒,如今身居六国之相。】?”吴伶竟然泣下沾襟,呜咽不能说话。
【1】郑元和是“郑元和败子回头,落魄成丐中状元”的主人公,《太平广记》中的“李娃传”也有记载。郑元和随父郑仁仰任常州刺史迁居毗陵三皇街。郑元和少年天资聪慧,不到二十岁就以“名列第一”的成绩通过了常州地方的科考,取得入京会试资格。至京后误入花街柳巷结识烟花女子李娃,两人热恋贻误考期,所带资财耗尽,被娼家驱逐流浪街头,成为代办丧事的挽歌手。其父进京见子不肖,玷辱门庭,毒打几致于死,沦落街头为丐。李娃情深意重,寻觅得见时郑生已奄息待殁。李娃不顾鸨妈阻挠,毅然赎身与生同居,决心重塑公子。郑元和“败子回头”,终于高中“名列第一”,授成都参军之职。娃知为娼有辱官府,碍生前程,欲与元和分离。元和不允,宁不作官。与此同时,郑父移官成都府尹兼剑南采访史,李娃之节行使郑父深受感动,欣然认媳,父子和好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