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普】马鬃龙:地泽万物,神农不死!

2022-05-20 00:15 作者:秦风-无衣_  | 我要投稿

身为华夏民族的一员,我想大家都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吧。


在上古时代,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谁也分不清楚。黎民百姓只能靠有限渔猎过日子。当飞禽走兽都很少的时候人们也只能饿肚子了。

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看在眼里,疼在心头。于是他走遍了四海为百姓们找吃的,白天,他亲自采摘花草放到口里尝,晚上就生起篝火把它们记录下来。这些植物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都被写的清清楚楚。经过了艰苦的跋涉,神农氏终于带回了稻、黍、稷、麦、菽五种谷物的种子教会了人们耕作,开启了华夏民族的农耕时代,这便是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也正因如此,神农不仅被先秦时的农家奉为祖师,也被整个华夏民族奉为人文初祖,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华夏的人文始祖之一神农氏,传说之中是他尝遍百草,带领先民学会了耕种

神农尝百草让华夏民族收货了新的食物来源,让这个东方民族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而在遥远的白垩纪时期,那个时代的霸主恐龙家族也有一位属于它们的“神农”。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的世界。


诺曼 马鬃龙 

Equijubus normani


分类

鸟臀目 鸟脚下目 禽龙类 鸭嘴龙超科


体长

7米


体重

2.5吨


分布

中国甘肃省酒泉市


时代

早白垩世

马鬃龙的复原图


马鬃龙,可不能顾名思义顾名思义地认为这种恐龙的样子是长着骏马一样的鬃毛。它们的命名和五彩冠龙一样来自于发现的地方---它是2000年在甘肃省马鬃山地区被发现的。它体长7米以上,体重超过2吨,也算是一个大家伙了,正模化石包含9节颈椎,16节背椎,部分骨盆以及一个完整的头骨。通过这些化石,科学家可以推断出马鬃龙属于最原始的鸭嘴龙类之一,和之前介绍过的锦州龙薄氏龙是亲戚。

马鬃龙的发现地马鬃山
马鬃龙正模化石的已知部分


不过这种和这种恐龙的食谱比起来,它分类学上的位置就显得平平无奇了。科学家们检查了马鬃龙的牙缝以后宣布了一个大新闻--马鬃龙第一种食草恐龙!


说到这里很多伙计可能就要疑惑了,这动物按照食性分类叫做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不是很正常嘛。比马鬃龙还早的剑龙,梁龙,马门溪龙不是吃素的吗?它们难道不是食草动物了?


这就要看草的定义是什么了,在植物的科学分类中,“草”是被子植物下属的禾本科植物的俗称。而禾本科植物在侏罗纪时期根本就没有出现,也就是说,那些侏罗纪时期的恐龙根本就吃不到草,也别说它们是什么食草动物了。称呼它们叫“素食动物”或者“植食动物”保险一些。


而马鬃龙就和它们不一样了,2018年,中国古脊椎所的科学家们通过对马鬃龙的牙齿进行了研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头恐龙的牙齿中间居然发现了植物植硅体和植物细胞的残留。什么是植硅体呢?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植物体内的结石,因为比较坚硬所以非常容易保存下来。科学家们又对这些植硅体进行了研究,发现这是一种禾本植物的植硅体残留。这一下子可捣鼓出了一个大新闻,因为这个发现不仅将禾本植物的起源从白垩纪晚期提到了白垩纪早期,也是世界上发现动物食禾本科植物的最早证据!

马鬃龙的头骨和头颅复原
马鬃龙的牙齿化石
在马鬃龙牙缝里发现的植硅体
马鬃龙保存的表皮细胞和植硅体属于禾本科(草)最基干类群

为了应对这些富含硅质的禾本科,马鬃龙的吃饭装备也做了相应的升级,马鬃龙的脑袋很长,还有凸鼓的面颊,可以容纳更多的牙齿,嘴巴前部也有坚硬的角质喙嘴以咬下坚硬的植物。这样一套装备在配上禽龙和鸭嘴龙咀嚼的看家本领。对付当时的禾本科可以说是手到擒来。也为这个家族在整个白垩纪大放异彩奠定了基础。

马鬃龙的头骨化石
摄食的马鬃龙复原图

马鬃龙生活在早白垩世的中沟组,在当地它们和似鸟龙类的北山龙,镰刀龙类的肃州龙,角龙类的黎明角龙还有同属于禽龙类的叙五龙和金塔龙共享栖息地。凭借强大的吃饭能力。马鬃龙可能在这些素食恐龙中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但是这不代表它们不会被掠食者盯上。目前中沟组发现的肉食恐龙只有我们之前介绍过的雄关龙,它们是霸王龙的老前辈。当马鬃龙遇到掠食者的时候,它们会用禽龙家族祖传的拇指钉子和大尾巴防御。如果打不过的时候,它们也可以切换为两足奔跑模式使出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不过和2吨以上的马鬃龙想比,体重500千克左右的雄关龙还是太过渺小。目前我们仍然不清楚马鬃龙面临的最主要威胁是什么……

陕西自然博物馆陈列的马鬃龙尾椎化石,它们可能会用尾巴防御

大约1.15亿年前,一只马鬃龙行走在那年的河西走廊。它看到沙石间萌出的几株小小的禾本科植物。饥肠辘辘的马鬃龙走上前去用鸭子般的大嘴狼吞虎咽的咀嚼这几颗看似不起眼的小草。也许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但是它不知道的是,这样的举动却指引了后世千千万万的动物。无论是它的恐龙同类,还是如今依然在地球上活跃的猪马牛羊,它们不会再将草叶视为难以下咽的魔草,而是将它视为自己的美味佳肴……如此看来,马鬃龙便是为动物家族尝过了百草,它便是动物们的“神农”


同样的,禾本科植物对于我们人类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贝,今天我们餐桌上的小麦,水稻哪一个不是来自禾本科的成员?为了驯服它们,又有多少先辈在田间流尽了汗水呢。先是上古神农尝百草的壮举,再到百家争鸣时农家的探索,从南北朝时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点滴到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对稻麦种植的描述……再后来,一位名叫袁隆平的老爷爷在稻田间种下了一颗种子,结出了郁郁葱葱的“东方魔稻”。还有一位名叫庄巧生的老爷爷在麦田中俯首躬耕,让那滚滚的麦浪更加挺拔……是他们的付出让曾经在华夏大地肆虐横行的饿魔成为了过往。


如今,神农的肉体早已遁入幽冥,但是阎君带不走他们的魂魄,只要我们记得,他们永远都在。


地泽万物,神农不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英雄……


资料来源:

百度恐龙吧

微信公众号:中国古脊椎所

维基百科


感谢

rax博士

擅攀鸟龙


为本文提供资料和支持

【科普】马鬃龙:地泽万物,神农不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