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秦,嬴政一梦三千年(第22章 百家)
以前的萧何,只是一县小吏,只是处理一县吏事都感觉有些忙碌,他自认为自己还算聪慧能干,可看到陛下这种工作的状态,他由衷佩服得五体投地,怪不得陛下能够灭六国一统天下成为始皇帝。
这段时间过来他己经有点儿了解陛下的脾气,陛下虽然威严霸气,但对身边亲近的臣子其实并不苛刻,像大秦国尉尉缭子,右丞相冯去疾等三公九卿的重臣都是可以和陛下坐而论道,甚至连他萧何面见陛下都免了施行跪礼,只需一揖即可。
嬴政看完萧何的奏书还算满意,他只是修改了部分民律,比如男子哭泣送官,耕牛瘦了罚钱,又减少了部分致人残疾的肉刑等等,的确只是让普通百姓黔首的生活更自由一些。
其实,他自己也可以根据后世经验修改秦律,此时天下战乱结束正是国富民强上升之期,当适用升平之法,不能完全使用战时之法,不过他的很多想法其实太过超越现在的大秦,如果秦律真的盲目的大力改动,只会让百姓们更加无所适从。
那还不如就按照萧何这种温和的改动法,慢慢放松整个大秦的社会束缚,后来的汉朝承袭秦制,并没有改动多少秦律,却成就了所谓的“文景之治”,这说明他的大秦律并没有大错,错的是胡作非为的胡亥和赵高。
想想汉初那帮人虽然侥幸取代了大秦,却根本不会治国,最懂政事的还是萧何这个一县小吏。
于是,他们只能把秦制完全照抄,而且他们不只是抄秦律,官职设定、典章制度、天文历法,甚至是阴阳五德推演,汉朝是能抄就抄。
不过,想了想嬴政还是说道:“萧何,再增加一条,把挟书律取消了!”
挟书律是当初他为了统一文字,下令焚书,收缴天下藏书,控制民间讲学,而设立的一条律令,后来儒家骂得最多的也是这事儿。
不过,据他所知这条律令后来汉朝可没有取消,甚至还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它学说的典藉不知被毁了有多少!
萧何疑惑道:“陛下,如此一来诸子百家恐会再度兴起啊?而且此律当初是您亲自下令实施的?”他其实很想说,现在又要废除恐怕会有人嘲笑您的!
“朕知道,此律现在己经不合适,统一文字己经完成,至于百家学说并不需要完全禁止,它们虽然会造成思想上的一些混乱和争斗,但也可以培养更多有才华之人,长久禁止下去天下百姓都变成了文盲,大秦上哪里再找治国的能臣干将?”嬴政毫不在意的说道,他觉得只要发现有错改过来就是,总比知错不改造成更大的错误来得好,像李斯的《谏逐客书》他不也听从谏言收回旨意了?
至于面子问题,那不是他需要考虑的问题,他相信没人敢当着他的面嘲讽他,而且只要对大秦有利,被人嘲笑两句又算得了什么?
那儒家都骂了他两千多年的“暴君”,他现在也没想把儒家赶尽杀绝,因为儒家身为诸子百家的显学之一,对于教化万民还是有些用的。
当然,他看中的是此时的儒学,而不是后世那种己经变质只会禁锢人心的儒教。
萧何听了陛下的话,不由心悦诚服的称颂道:“陛下圣明!”他也是爱书之人,对陛下焚书之事虽然理解,但其实也不太赞同,因为他这两年几乎找不到秦律之外的书可看了。
“行了,你下去办事吧!”嬴政说道,这话他不知听了多少回了早己不感兴趣。
李斯虽然被罢黜,但丞相府和属官都还在,因此政事并没未荒废,只是嬴政更加忙碌一些。其实,现在萧何做的事和李斯差不多,只不过他不是丞相没有丞相之权,而是依靠陛下直接传旨下令给丞相府的属官。
“是!”萧何答应一声便退出去了。
嬴政则拿过一个空白的竹简,开始书写,随口吩咐道:“来人,去把顿弱叫来!”
“是!”
其实,嬴政之所以解除挟书律,就是想要百家学说重新在大秦民间出现,百家学说虽然会造成一些争吵混乱,但也比只留一家学说好得多。
在梦境看到的未来三千年,让他明白了,诸子百家乃是天道衍化而出的学说,根本就不可能消灭,强行实施一家只会让天下失衡,后世独尊儒术两千年,却让华夏文明自始至终禁锢在一地,丧失了进取探索的心力。
而且,就算被儒家花费两千多年的时间,想尽一切办法打压抹黑,其它学说也没有完全消失。
比如道家后来衍化为道教,医术和风水占卜等一直存在,还有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等经典道家学说也一直在民间流传。
再比如墨家,它在华夏大地被压制两千年,贬为奇巧淫技,可却被异族人拿去奉为圭臬大放异彩,最后用墨家技术打败了儒教奴化的华夏国,所谓的科学技术只不过是墨家技术换个名字罢了。
还有法家,虽然后世皇朝从不公开支持法家,但真正施行的国策却是外儒内法。
兵家更是一直存在,数千年间不知道打了多少次的战争,从地域之间的战争到国家之间的世界大战,几乎就没怎么停止过。
所以,他想要统一文字可以,但统一思想根本无法做到,而且对一个国家来说,只存在一种学说有害无益,只有百家争鸣才会进步。
其实,他也明白后世皇帝的想法,儒家教化百姓忠君仁义,三纲礼常使得天下百姓变得温顺听话利于统治,当然受到皇帝们的欢迎,甚至后来还嫌不够,又引进了佛教,让百姓们在来世中寻求希望,不要抱怨今生的困苦。
如此一来,天下百姓是不怎么想着造反了,但是也没有了披荆斩棘开疆拓土的进取雄心,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安于现状,每次都是被人欺负的实在受不了才想办法打回去,然后继续躲在家里自娱自乐。
其实在他看来,儒家不过是给皇帝画了一个看起来美好无比的大饼,而实际上的结果却是削弱束缚了皇权,当天下人都是儒教信徒之后,天下就变成了儒家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天下了。
要不然为何每到皇朝中后期,皇帝根本掌控不了天下政事,反而是皇帝被儒家掌控,连出宫的自由都没有,甚至还让试图掌控国政的皇帝短命早逝。
每次改朝换代只有开国皇帝能够有些权利,就是因为开国皇帝往往还有兵家支持,其实不论是兵家还是墨家都是儒家的克星,因为不管是兵家还是墨家的子弟成员大都来自底层百姓,而儒家则代表了贵族世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