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鹭与少年》—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宫崎骏最新的这部电影——《苍鹭与少年》终于在新加坡上映了,我自然也没有错过这个机会,第一时间就到电影院看完了这个电影。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稍微看了一眼风评,大概知道本作是一部作者性浓烈的作品,所以我自己事前也在调整好了自己的预期以后,才走进了电影院;但不得不说,即便做了相对应的预期管理,本作的故事与叙事,仍旧比我所想象的还要抽象、还要符号化。
这并不是说本作的故事非常难懂,事实上本作的表故事还是相当纯粹和简单的,说白了就是男主真人在“塔内”的奇幻世界中,透过冒险来获得成长与救赎的一个故事。只是虽然本作的表故事并不难懂,但它间中的一些过渡、变化、符号、以及它们所对应的思考与表达,我认为都还是比较抽象、或者并没有在作品中得到相对直观的表现的。
也就是说,本作确实是一部比较不好评价的作品,我也不认为我自己真的有搞清楚作品的核心表达是什么;所以这篇文章,就真的只是一篇纯粹的,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的个人想法了,仅供大家参考。
注:本文含有相当程度的剧透,还请自行斟酌阅读。

如果要我说本作最大的亮点是什么,那毫无疑问,就是那由极为强大的作画力所堆叠出来的演出效果。真的,好久没有看到全片制作力那么强、作画如此顶尖的作品了;所以单看这样的画面表现力,单单是纯粹地欣赏其中的美术,我认为都已经值回票价了。
且,这些技术层面的堆砌,也不仅仅是单纯地在炫技,它其实也予以了本作非常多的情绪输出口。至少在我这里,本作所有的感染力,都不是建构在作品文本叙事下所堆叠出来的结果,更多是在某个桥段,仅凭音画演出、仅凭那个瞬间作品对于角色情感的描绘,所打造出来的共情与感动。
这里列举三个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桥段:
第一个是最一开始的火灾,作品对于这场火灾所予以的极致表现力,让我们对沉默寡言的真人、乃至于对这整个故事,产生了最为基础的共情。
第二个是后半段真人与后母夏子在产房的和解;说实话,作品之前其实并没有多少交代夏子想法的描写,所以我们对这个角色是不慎了解的;但当我在看这个桥段的当下,两人的情感变化,那种因为善意所化解开来的“误会”,还是挺让人有所感触的。
第三个是最后真人和火美的告别;虽然这里更多是火美的话语让人有所感触,但那个当下的相拥、结合火美在奇幻世界中的“身份”,以及当下的紧急情况,真的是很能够将这股纯粹的情绪给渲染出来,并让人能够理解真人对于母亲之死的这件事的释怀之情。

只是作品虽然能够借由演出,去把个别桥段的情绪最大化地输出出去,但反过来说,它就不是依靠叙事、依靠文本、依靠剧情层面的环环相扣,去将这样的情感给堆砌起来的。
就我前面也提到的,本作的男主真人,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角色;且不止如此,他还是一个没什么表情的角色,这就导致了我们在除了关键剧情以外,无法借由台词与角色的表情变化,去判断这个角色的想法、去与这个角色达成共情。
也不仅仅是男主,后母夏子对真人的不满、她走入塔内的理由,也完全没有在故事的前期得到体现。当然,我相信大体上大家都能够意会到前者就是后者的理由,甚至都有可能是因为被在工厂打拼的丈夫(也就是真人的父亲)所冷落,所以才会跑进塔内逃避一切;但是一来,作品在此之前完全没有表现出夏子对真人的负面态度、二来作品也展现过丈夫回到家中与她卿卿我我的侧面描写、三来她之前就卖力地从苍鹭手中将真人给拯救出来的片段,说明她自己也很清楚走入塔内是多么地危险。所以即便大致能够明白她的想法,它的说服力也是非常不足的。
再来还有苍鹭。就同样的,看到最后,我们其实也搞不清楚他的目的是什么;他一开始为什么要抓真人、要引入真人进入塔内,之后又为什么能够和真人达成和解、甚至开始主动帮助真人。虽然硬要解释,我也能够整理出相对应的理由来进行找补,但在看的当下,确实多少会觉得这个角色有点莫名其妙。
而当这几个推动着故事的核心角色,作品都没有予以其对应的合理动机与想法描写时,说实话作为一般观众,确实是很难代入到他们身上、很难代入到这个故事之中的。所以,即便作品依靠它对于关键剧情那堪称顶尖的演出,去硬生生地将故事的感染力给拔高,但回归文本、回到整个故事,我认为它还是过分缺乏细节、过度轻视叙事了。

除此之外,在剧情推进的过程中,它也在不断地抛出新的设定与世界观。
往好了说,正是因为这样,作品才能不断提供新的奇观,让我们这些观众在视觉层面上大饱眼福;且在看完整部电影之后,稍微整理思绪,也能够发现这个世界观本身也算是相当的自洽、相当的有意思。
但怎么说呢,剧情后期才抛出一些前期几乎没怎么铺垫过的东西,甚至一个都不知道算不算得上反派的家伙,直至电影的最后30分钟才登场,这确实会让人跟不上故事的发展、也会让人对作品的冲突愈发感到模糊,甚至会逐渐在电影中感到失焦与无聊。
事实上,这就是造成本作抽象与符号化的根本理由。
毕竟当作品抛出一个前面没怎么铺垫过,它也和真人当下想做的事情没啥关联性的设定与元素之时,它存在的意义本身就变得很模糊。而面对这些元素,如果我们选择置之不理,那么本作要“置之不理”的东西就太多了;但反之如果我们想要对其进行解读,那就会因为作品自身没有提供多少材料去让我们进行联想与连接,它多少就会产生“过度解读”、“强行解释”之嫌。

那么话已至此,我就来尝试“过度解读”,来给出一个我个人对于本作表达的看法与讨论吧。
我认为本作最关键的一幕,就是最后真人拒绝舅舅继承高塔的这段剧情。
而这段剧情背后所指的核心表达,其实可以归结为作品直译的标题“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只是,虽然剧情是同一段剧情,表达也应该是同一个表达,它也能够拓展出两套不同的解读与论述方式。

首先,真人拒绝继承高塔的理由,是因为他坦诚自己早就不再“纯洁”、不再“良善”;自己脑袋上的印记,就是自己“邪恶”的证据。而这样一个带有恶意的自我,是不配、也无法去染指“干净纯洁”的积木,自然也就不可能维持整座高塔的平衡了。
事实上,在我看来,这段剧情颇有一股对于“善恶”的延伸与讨论。特别是在正式邀约之前,真人也曾在梦境里与舅舅见过面,而当时舅舅给真人看的积木,是怀揣恶意的。这就意味着,积木迟早是会变得“污浊”、迟早是会“变坏”的。
进一步来看,舅舅虽然说塔内比塔外那纷繁的世俗与战乱要来的单纯得多,所以才会想要邀真人来继承这里,并维持这样的“美好”;但事实上,在舅舅所处的“上层”以外,塔内中下层,不也是同样的纷杂与扰乱吗?

这里的两种鸟类,鹈鹕与鹦鹉,它们都没有食物来源,所以前者被迫要以新生灵魂为食,而后者则是以人类为食。当然,大伙各自为了生存所以进行“杀戮”,这本就是自然界中的“弱肉强食”,但这样一种维持生存所需要的欲望,一旦被放大,它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恶意的来源,就像是最后的鹦鹉王那样。
换句话说,“恶”是无法彻底被根除与剿灭的,即便是在这样一个相对单纯的世界里,即便能够依靠积木来勉强维持某种程度上的平衡,积木最终也会被污染、平衡终究也会被打破、恶意也终究会侵蚀过来。
所以,与其去追逐那一触即溃的纯洁、与其花时间摆弄那抽象且无意义的积木,与其去费力维持那本就倾斜的平衡,那还不如去关心自己周遭的人,不如去重视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朋友。毕竟,比起前者那抽象又空洞的完美,后者虽然间中会夹杂不愉快、可能也会因为误解而产生恨意,但是不完美的人生,或许才是更有意义、也更有价值的人生。
也因此,“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我想要一个不完美但有意义的人生”。
这,大概就是作品的一个核心表达了吧。

其次,我认为塔内所展现出来的这个世界,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生的一个周期;死亡、新生、长大、衰老,一个不断轮回的周期。
换句话说,在塔内的奇幻世界冒险过来的真人,其实也同时见证了这样一个人生的周期。只是,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相同的周期,但是每个人都会迎来不一样的人生;如果死亡是注定的,那么死亡之前的“活着”、的过程,不才是那个真正定义每个人的关键事物吗?
所以我认为真人拒绝舅舅,可能心里边也怀揣着这样的理由;
自己的人生,不应该在这样一个孤寂的塔内度过。
只是,直至此刻,他仍旧没有彻底放下对于自己母亲死亡的执念与眷恋,所以最终他才会“阻止”火美回到现实。但火美此时的回应,才真正地让真人释怀、放下:火美不害怕死亡、也不怕火,而如果不回去的话,她又怎么能够生下真人呢?
而这,同样也赤裸裸地将作品那比起命定的结局,更重视过程的表达,给展现了出来。
所以如果借由这样的论述来看,“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重点其实并不是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是能够拥有这个问题的念头。我们需要真的去思考,我们应该活出怎样的人生,来让我们的这一生,在同样的结局到来以前,获得一个独属于我们自己的意义与价值。

上述就是我个人对于作品表达的一些粗浅的想法与解读了。
同样的,虽然我能够做出这样的解读,但这与其说是作品整体都紧扣着同样的表达与思考,倒不如说是我自己借由几段剧情、借由一些设定层面的设计,所发散出去的结果。换句话说,如果更细致的考究这些细节、甚至对于符号背后的寓意进行更进一步地诠释,或许能够更接近作品的核心,能够萃取出更加完整的表达。
但,这确实距离一般观众太远,尤其,当这些符号与本作的表故事欠缺关联性、当本作的核心角色也欠缺对应的动机与想法描写、当这个表故事本身也难称精彩之时,还想要要求观众去进行这样的思考与考究,确实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好在的是,作品的关键桥段,它仍旧借由足够有力的作画与演出,去将一些最为重要的情绪传递了出去,多少也能够让人借此收获到一定的感动,甚至能够因此而去展开对于作品表达的思考。
所以回到我个人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我认为本作就是一个“演出>表达>叙事”的作品。
如果你是一个很在意故事完整性的观众,那么本作这样零散且符号化的叙事方式,这样一个比起故事本身更重视表达的作品,或许就不适合你了;但反过来说,如果你能够接受本作这样的叙事,也能够被本作这样的表达所打动的话,加上作品那顶级的音画演出,我认为它的确还是一部相当值得一看的作品了。
简单评分:8.6/10
ps:其实本作和《千与千寻》是有点像的,本质上都是在一个“奇幻世界”内的冒险与成长的故事。但我个人对于《千与千寻》的好感度要更高(且实际上要高得多)的理由:第一,该作千寻是误入了这个世界,所以她被逼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与改变;但本作的几个角色都是先主动进入这样的世界,但都没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动机来让我们对此感到信服;而在欠缺这样的说服力的情况下,对于角色本身的共情程度就会差比较多了。其次,则是《千与千寻》的符号虽然也多,但是表达却意外地集中,且也和表故事有着相当程度的连接;而本作则显得相对零散,虽然我最终仍旧能够予以一个相对统一且完整的论述,但就如同我在文章中所提到的,这就有点“过度解读”、自行发散的意味在了。
ps2:本作整体的氛围和基调其实是略显负面的,最一开始的火灾、之后那略显恐怖氛围的、与苍鹭有关的桥段、中后期鸟们的觅食等,搭配上本作整体或阴郁或紧绷的配乐,确实在悄无声息中,将这种负面的态度传递到了我们观众心中。但或许也正因为这样,最后真人对于自己的“恶”的坦白,这样一种反倒磊落的成长结果,才会令人感到惊喜,并且也让本作最后那相对完美且积极的基调,在这样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浪漫了吧。这里顺势分享ost:

ps3: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并关注up主哦!对于动画或者专栏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