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六章 东部的灾难与重建(二)

2022-11-29 14:10 作者:德夏御风者  | 我要投稿

尽管有希特勒的高级顾问和情报专家自信的断言,但他对德国顿河前线的安全并不乐观。早在8月中旬,希特勒就表示了对苏联尝试冲破顿河前线,向罗斯托夫挺进,从而切断德国东部和南部的军队的担心。这种焦虑情绪不断加剧,10月26日,他指示将一些新组建的空军野战师派往顿河前线,以加强部署在那里的轴心国军队的防线。到11月初,囚犯审问、无线电截获以及顿河地区苏联桥梁建设步伐的加快,使人们对敌人的活动,以及苏联日益增强的进攻准备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收到警报后希特勒反应迅速。11月2日,他指示空军轰炸桥梁和苏联集结区,第二天命令将一个装甲师和两个步兵师从法国调离,作为意大利第八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的预备队。在此期间,将在B集团军群的整个后方地区组建封锁分遣队和应急部队。

德国在斯大林格勒周围的立场受到了极大的损害,FHO和陆军参谋长的一致意见长期影响着希特勒的决策。与他自己的担忧相比,希特勒本人对苏联实力和能力的评估一直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些评估被过分夸大了。他也极不愿意做出任何彻底的决定,尤其是那些他倾向于反对的决定,而是宁愿等待事态发展,希望问题能够自行解决。由于陆军情报部门及其首席副官一再淡化苏联对顿河的威胁,而且基本上是告诉希特勒他想听到的,“很明显,希特勒尽管焦虑不安,却没有任何有力的理由采取真正的激进措施,例如暂停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并将前线撤至顿河-奇尔河阵地。“希特勒并没有做出这样没有魅力的决定,而是在整个10月份通过一厢情愿的想法和一些旨在支持顿河阵线的温和措施来安抚自己的恐惧。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直到11月的头几天,他才从法国向该地区派出增援。但是,即使在这么晚的时候,希特勒还是让自己陷入了一种比他自己的恐惧所更大的自满。11月7日,仍然不知道苏联的袭击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希特勒得到了他的军事首长们的保证,离开了总部,在僻静的贝格霍夫休息了一段时间。在第三帝国即将达到扩张顶峰的时候,希特勒去度假了。最终,增援行动来得太晚了——11月26日,在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围的三天后,第一列载有第6装甲师的火车到达了B集团军群。

与希特勒和德国总参谋部所认为的相反,1942年期间,红军的规模和能力显著增加。诚然,自春季以来,红军遭受的巨大损失使11月1日前的总人数略有下降,此后,许多苏联部队在整个战争期间都将面临普遍的人力短缺。事实上,参加天王星行动的苏联师平均只拥有75%至79%的编制人员。分配给火星行动的部队情况稍好一些,但部队实力也只在78%至98%的编制人数之间。尽管如此,通过征兵和利用驻扎在国内军区和远东的大批部队,部署在俄德前线的人员数量实际上增加了近100万(见表6.1)。

虽然这些数字令人印象深刻,但单凭这些数字,既不能代表苏联有压倒性的数量优势,也不能自动保证胜利。毕竟相对于苏联部署的6605498名士兵,到1942年11月,德国及其盟国在东部可能部署了大约410万人。即使不包括仆从国军队,红军的人数也只是国防军人数的两倍多一点,这是德国人过去获胜的人数比例。相反,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红军在领导水平、经验和能力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东线的血肉磨坊,加上斯大林自己无情的期望,意味着可怜的指挥官活不了多久。那些幸存下来的苏联军官从他们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稳步提高了他们计划和执行复杂的大规模行动的能力。同样,有足够多的普通士兵幸存下来,以发展关键的战场技能,并将这些技能传授给新兵。简而言之,红军已成为一支日益身经百战、领导优良的部队。苏联指挥官也越来越擅长进行战役欺骗行动(马斯基洛夫卡);再加上完善的内部安全措施和反间谍行动,这使得德国预测苏联意图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意味着,STAVKA可以在选择发起进攻的地区集结优势部队,而德国人则被迫在整个战线范围内分散资源。

在142年年中至1943年初,红军还发展了一个相当复杂和强大的部队结构。这解决了自俄德战争开始以来一直困扰苏联行动的四个基本问题:指挥和控制、足够的火力、足够的机动预备队以及苏联空中力量的再生。这些领域的不足是战前红军迅速扩张和苏联在德国入侵的前几个月遭受的可怕的人员和设备损失的综合产物,这反过来又导致受过训练的参谋人员和各种军事装备的普遍短缺。由于这些都是成功突破德军防线和发挥突破的关键因素,这些问题的解决对苏联的最终胜利至关重要。为了缓解指挥和控制问题,STAVKA扩大了步兵军指挥部的人员数量,并增加了通信部队的效率。1942年,苏联军事院校和训练机构为填补不断增加的指挥和参谋职位,培养了564000名军官。鉴于大量物资损失的可怕速度,增加火力支援部队和机动预备队的数量是更具挑战性的目标。然而,由于苏联工业的努力,大量新设备投入使用(见表6.2)。这使得新的陆军支援部队得以不间断地组建,到1943年初,大约有属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990个团和245个营的野战、反坦克和防空火炮、迫击炮和火箭炮部队随时待命。不久又加入了30个新的自行火炮团。为了管理这些东道主,苏联将一些部队组织成18个炮兵师和27个防空师,并开始建立反坦克、迫击炮和火箭炮旅。这一发展标志着苏联作战性质的根本转变,即对纯粹人力的依赖——随着战争的持续,人力是一种越来越稀缺的商品——逐渐被以大量火力和物资为特征的系统所取代。如表6.3所示,苏联武装部队的兵力将在43年年中达到顶峰,但物资的积累将持续不断,直到战争结束。再加上更有效的管理,这种火力和物资的稳定积累对红军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红军现在真的可以冲破德国的防线了。

在“巴巴拉萨行动”期间,苏联装甲部队几近灭亡,之后进行了类似程度的重生。由于装备的增加,坦克军的数量(每个军有146至180辆坦克)从1942年5月1日的14个增加到1943年1月1日之前的20个。这一时期还组织了八个机械化军(每个军有175至224辆坦克)。同样重要的是,建立了专门的支援步兵的坦克部队,到1943年初,共有181个旅和团,以及许多独立营的坦克部队用于支援步兵。在此之前,缺乏用于进攻行动的装甲部队,这意味着坦克部队必须支持步兵突破德国防线,然后在德军后方进行推进。实现前者通常会使这些单位过于虚弱或混乱,无法维持后者。如果没有向德军后方推进的能力,包围大批德国军队,或者至少破坏其防御战线的大部分,迫使德国人进行实质性撤退的机会就很少。相反,在战争的前18个月,苏联的大多数进攻迅速演变为代价高昂的消耗战,在消耗战中,苏联获得的领土很少,苏联的损失往往比德国人承受的损失大得多。但到1942年底,装甲装备的增加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趋势:现在,单独的步兵支援坦克部队负责渗透德国防御工事,使坦克和机械化军组成的,包括大约450-500辆坦克和46000名士兵的坦克集团军可以利用这一突破。强大的苏联装甲部队现在能够在德军后方深处开展作战,随着战争的发展,德国军队的机动能力逐渐减弱,越来越容易受到包围。


第六章 东部的灾难与重建(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