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祖师的教法:为了让弟子们开悟,也是够拼的……(二)

禅宗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有一套区别于其他宗派的独特方法。历代祖师在教化弟子时,会根据徒弟的根器采用不同的教化方式,这在禅宗史上被称为“机锋转语”。
从六祖慧能创立南宗禅后,禅宗祖师们的教化方法出其不意,新奇多样,可见,祖师们为了让弟子们开悟,真是够拼的……不过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弟子能够脱离语言名相的束缚与表象的迷惑,以达彻悟。

承接上篇,继续介绍禅宗祖师独特的教法:
三、反诘语——
反观自心以悟道
反诘也就是反问,即当事人反过来对提问人发问。在禅宗史上,有许多禅宗祖师通过反问的方式来截断禅子的妄见情思,从而使他们在言语道断,心思路绝中开悟。
【如是西来意】
马祖道一禅师在开法传禅的过程中,有僧问他:如何是西来意?师云:即今是什么意?(见《景德传灯录·马祖传》)
“西来意”即达摩来东土的用意,这是禅僧常常参问的话题。马祖用反诘语问“那你现在是什么意思?”表示对此无法用语言答,让他自己省悟。

【自家宝藏】
《语录》中记载,大珠慧海禅师初参马祖时,马祖问:“来此拟须何事?”慧海答:“来求佛法。”马祖当即斥责:“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做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慧海又问:“哪个是慧海自家宝藏?”马祖便说:“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觅求?”于是,慧海顿然觉悟。
这里的“自家宝藏”,不仅有佛性清净心的意思,还包括众生日常的起心动念,表示日常行事本身就是“一切具足”。
世俗世界就是佛国净土,平常的生活蕴涵着佛法大意,人在举手投足、扬眉瞬目、自然而然之间能够显示出生命的真谛,一念回转就可以获得心灵的自由与生命的超越。
所以,马祖在回答百丈怀海所问“如何是佛旨趣”时,直截了当地说:“正是汝安身立命处!”这些,都是否定那些只是纠缠在经典词句与祖师言论、妄想借此证悟解脱的浮华作风以及远离现实生活的修行方式。

四、动作——
从动作中看透了一个人的悟境
禅宗祖师接引弟子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暗示、隐喻等方式之外,还常常会通过动作、眼神或手势来教化和引导弟子。在禅宗史上有许多禅师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开示学人的。
【手掐】
曾有尼问赵州禅师:“如何是密密意?”师用手掐她。尼曰“和尚犹有这个在。”师曰:“却是你有这个在。”
赵州禅师用手掐的动作告诉她佛法的深意不可用语言文字来表述的,只能靠一个人自证自悟方能体会。
谁知女尼并没理解禅师的深意,反而对赵州的这一行为感到吃惊,就说:“和尚犹有这个在。”
女尼心中所说的“这个”是指世俗的男女之情,在女尼看来,你赵州禅师是一位声名远播的开悟祖师,竟然还没有破除男女之间的色情之心,这是与戒律相违背的。
赵州知道女尼没有破除对男女的情见,所以,接着他就对女尼说,不是我有这个在,而是你有这个在。因为对一个开悟的祖师而言,他的心中是没有性别、色相方面的分别。

【脚踢】
马祖还以脚踢方式启悟学徒。
水老和尚初参问马祖:“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被马祖一脚当胸踏倒。当下大悟,起来扶掌,呵呵大笑。云:“大奇,百千三昧,无量妙义,只向一毛头上,便识得根源去。”(《景德传灯录·水老和尚传》)
【吹熄烛火】
德山宣鉴禅师是唐代著名高僧,他曾到龙潭禅院参学龙潭和尚。他在与龙潭和尚进行了一番论战之后,就决定在龙潭寺住下。
一天夜里,他侍立在龙潭身边,龙潭说:“夜已深了,你先退下去休息吧。”德山就向龙潭道别,掀起帘子往外就走,可外面漆黑一团,德山不得不折转回来,说:“外面黑”。
龙潭便点燃一枝烛火递给德山。德山正想接过来,龙潭却又把烛火吹熄了。
德山顿时豁然开悟。
龙潭和尚吹熄烛火这一动作旨在告诉德山禅师:明亮或黑暗,只是特定条件下的暂时现象,一旦条件消失,明和暗也就不复存在,而人的清净本心不会被外在的明或暗迷惑困扰。外面黑,正是当时德山的心境,即正坐在百尺竿头,如果机缘成熟了,就会打破这种三昧,获得自觉,这时人才会悟道。
德山从此悟出了“明心见性”的南宗妙趣,不再拘泥于佛经。

禅宗祖师采用以上几种不同的方式来传授禅法,传递参禅心得和悟境,打破了以正面言教为主的传统方式,使禅宗教法显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增加了对禅宗学人的吸引力。
(完结)
文案 | 网络
图片制作设计 | 罗诚东
排版 | 明慈
审核 | 文化部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粤(2022)000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