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代文学考研诗歌课试听【超长讲解,从诗经到汉乐府诗】

2022-08-07 11:14 作者:微生葬づ  | 我要投稿

绪论

中国诗歌需要关注的因素

  • Practical 实际性 实际生活、目标、对象
  • Emotional 因实际触动的感受
  • Full of Imagery 意象


《诗经》


《诗经》讲解第一部分 P3 - 00:16


总结:诗有六义、兴观群怨、结构特征是《诗经》的重点。


《诗经》讲解第一部分 P3 - 05:32


Q:为什么要写未完成态?

A:联系新批评文本解读来理解。未完成态——人的追求没有完成——不论我怎样寻找、怎样变化角度方法——伊人永远离我有距离——“我”主观认为我一直没有追寻到伊人

露珠的没有干与“我”的没有停止追求是同构的。


梅香姐姐的补充:

“任何文本你都可以自己假定一个中心”


《诗经》讲解第一部分 P3 - 09:51



《诗经》讲解第一部分 P3 - 11:10


从“张力说”可以发散主题,从男女情爱到人生的孤苦,或者说追求梦想等等。


《诗经》讲解第一部分 P3 - 17:58



《诗经》讲解第一部分 P3 - 21:31


“用新批评文本细读的方法可以从文本中分析出多个方向。”


《诗经》讲解第一部分 P3 - 25:35



《诗经》讲解第一部分 P3 - 26:03


在答题的时候稍稍与西方进行对比就可以增色不少哦~

答题逻辑:

1.诗歌讲了什么内容(题材、思想情感、意象意境)

2、形式——艺术技巧


《诗经》讲解第一部分 P3 - 34:55



《诗经》讲解第一部分 P3 - 36:06


风格=形式+内容

【赋比兴的本质】


《诗经》讲解第二部分:赋比兴讲... P4 - 01:42


古人用“赋”(Publicly stating) 、“比”(Drawing comparison) 、“兴”(Whetting the appetite by referring to other things beforecutting to the chase)来描述《诗经》中最主要的三个“艺术手法”(art skills),然而,从现代修辞学的眼光来看,这样的分类是粗糙的,甚至彼此之间有重叠的部分。

简言之,赋就是直接说;比就是比喻;兴是在吃正餐前面先吃甜点这样子(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述的,不准确)


《诗经》讲解第二部分:赋比兴讲... P4 - 03:15




《诗经》讲解第二部分:赋比兴讲... P4 - 08:14


  • 所有的客体都是受到主观染色的!

(如果不太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去看梅香姐姐的西方文论课程嗷,贴个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y4y1k7W3?spm_id_from=333.999.0.0&;vd_source=3e08cadeea9703976f2331eaf1f016e9)


《诗经》讲解第二部分:赋比兴讲... P4 - 18:45


A和B的关系可以是相似也可以是相反相成

在中国文章里一般景物与情感有一种同构。

[解释“比”的时候,把相同与不同的各举一个例子,值得一提的是还可以提一提有反差的例子,如《郑风·风雨》里的反差(即期待受挫)这种特殊的例子,这样一来“比”就十分好答了]


《诗经》讲解第二部分:赋比兴讲... P4 - 30:03


“象征跟暗喻差不多,只不过是大面积的暗喻”



《诗经》讲解第二部分:赋比兴讲... P4 - 39:35


“位置出现的不同”决定了是“兴”还是“比”或者“赋”


《诗经》讲解第二部分:赋比兴讲... P4 - 48:41


注意看图片中红色的字。




《离骚》部分

内容有创新=艺术特色

《九歌》的艺术特色也可以往《离骚》上靠



新诗词课楚辞精讲剪辑 P5 - 03:08


《离骚》到底讲了什么?

《离骚》诗歌结构

诗作分为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实中有虚”,大部分篇幅中,诗人都在回顾历史,自述出身经历、陈说报国之愿、感叹志不得遂;然而,就在看似基于事实的阐述中,诗人笔锋突转,虚写一段“奇遇”,描述自己如何“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入天庭进谏而遭拒一一这想象出来的经历,其实是他在现实中言路受阻,不为君王器重的象征。

后半部分,则主要是虚构描写,纯然用“君子求女”的事件来象征诗人追求美政的用世之心,这部分是“虚中有实”——事件虽虚, 感情却真。在这一部分中,主人公上天入地,遍求佳偶,却发现宓妃虽美,然而无礼,有娀德亏,不堪匹配,有虞氏之二姚虽好,却无媒人相帮,终难成偶。主人公求女受挫,心情抑郁,遂请灵氛占下,得其开解,劝他远行,谓“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再后来,巫咸降临,同样劝他离去。主人公内心犹豫,欲行难行,终究故土难舍,君王难弃,苦闷地留在这里。

《离骚》的结构特征:《离骚》结构宏伟而虚实相生,虽叙事较为散漫,但感情线索和精神脉络贯穿始终,意脉似断而续,诗人时而直抒胸臆,时而通过象征反复陈说理想不得实现的痛苦和愤懑,一唱三叹。


新诗词课楚辞精讲剪辑 P5 - 10:55



《离骚》的“象征”和《诗经》有何不同


新诗词课楚辞精讲剪辑 P5 - 27:53




新诗词课楚辞精讲剪辑 P5 - 36:13




汉乐府部分~

  • 回答杜甫、白居易的叙事诗、鲍照都要提到汉乐府嗷


汉乐府精讲剪辑 P6 - 00:52



梅香认为四言是中国语言的基调,比如成语大多为四字,还有现在的网络语言例如“YYDS”,四个字比较铿锵有力

梅香的一个想法:所有的诗歌都可以还原成四言,五言是在四言的基础上加修饰(语言等方面)。


音乐是诗歌的第一生产力。


七言:前四后三

六=二四

总结:梅香的看法是五言是四言的扩充,七言是四言的压缩



汉乐府精讲剪辑 P6 - 16:07



四言到五言不仅仅是多了一个字,更是一种风格的改变,例如女孩子穿衣服搭配的配饰不同整体风格就可能截然不同~


【背有意义可以举例的东西】



汉乐府精讲剪辑 P6 - 22:60


一定要记相关的例子嗷!!!

《蒿里》不一定有人去世才唱,有时候在开心的吃饭的时候也会唱,表现那时人们乐生恶死的观念。


汉乐府精讲剪辑 P6 - 31:23



平中见奇——镜头感,可以认为乐府诗纪录片的拍摄者这样子。


长一点的诗歌叙事更加完整,短一点的诗歌镜头感很强,后世所有诗歌都要追溯到汉乐府。


最后的总结:

再贴一遍值得关注的要素——

  • Practical 实际性 实际生活、目标、对象
  • Emotional 因实际触动的感受
  • Full of Imagery 意象


短暂的完结撒花✿✿ヽ(°▽°)ノ✿

感谢梅香姐姐产出这么棒的内容,文学考研朋友们真的是可以反复听!!!以上笔记只是对该视频的简单梳理,建议小伙伴们一定要自己听一遍梅香的讲解~



古代文学考研诗歌课试听【超长讲解,从诗经到汉乐府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