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海洋歌唱家

2023-07-16 17:06 作者:事太多心也烦  | 我要投稿

座头鲸,也叫大翅鲸或者驼背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须鲸之一,也是被研究得最充分的须鲸。它们是世界上第八大动物,它们出生时的体长约4.5米,900千克重。刚好达到性成熟时雄性长约11.6米,雌性长约12.2米。完全成熟后雄性约13米,雌性在14-15米之间,体重为25-40吨。它们身体为黑色或深灰色,在喉咙、腹部、两侧、胸鳍和尾叶上有不同的白色大理石花纹。与鰛鲸科的其他成员相比,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座头鲸非常粗壮,同体长的情况下体重可以达到长须鲸的两倍。即便如此,它们的冲刺速度仍然能够达到27千米每小时,比灰鲸与露脊鲸快上许多。

图1:座头鲸

全球有14个座头鲸种群,北太平洋有4个,它们的繁殖地分别位于:夏威夷群岛,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西部,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以及亚洲的小笠原、冲绳和菲律宾等地。北大西洋则有2个独立的种群,一个繁殖地在西印度群岛,另一个在非洲西北部的佛得角。北印度洋有着孤立的阿拉伯海种群。南半球有7个种群,分别是A种群(委内瑞拉与巴西)、B种群(东南大西洋,主要是加蓬)、C种群(西南印度洋)、D种群(西北澳大利亚)、E种群(东北澳大利亚)、F种群(大洋洲)、G种群(秘鲁)。过去的学者们认为,座头鲸抗拒赤道的暖水。然而,200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南极洲觅食的7只座头鲸被观察到来到远至北纬11.8°N的哥斯达黎加,这一个地区也被北半球的座头鲸在相反的冬季使用,导致北半球和南半球种群之间独特的空间重叠。它们从南极洲一路赶来,总路程足足有8300千米!但跨赤道和跨海洋的迁徙在这个物种的个体中是极端罕见的。

图2:座头鲸的繁殖地

纪录片里经常提到,座头鲸夏季会在极地与亚极地的冰冷水域觅食。实际上,座头鲸的觅食地相当多样化。夏威夷种群座头鲸在夏季的觅食地有东南阿拉斯加以及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墨西哥种群则前往白令海(阿留申群岛)或者阿拉斯加湾北部以及华盛顿州北部等地,中美洲种群只在加州中部和北部以及俄勒冈州觅食,亚洲的座头鲸一般前往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西印度群岛种群在加拿大东部的纽芬兰、新英格兰或者格陵兰岛西部觅食,佛得角种群在挪威与冰岛捕猎。南半球的座头鲸的觅食地清一色都在南极以及亚南极地区。

图3:北太平洋座头鲸迁徙路线
图4:北大西洋座头鲸迁徙路线
图5:南半球座头鲸迁徙路线

座头鲸广泛分布与世界各地的海洋里,绝大多数的座头鲸有着季节性迁徙的习性。它们在秋季开始南迁到热带亚热带海域,冬季产下幼崽后在春季赶往夏季的觅食地。最先到达的是带着前一年出生的幼崽的雌性,紧接着是未成熟个体,成年雄性,寻找配偶的雌性,最后是怀孕雌性。阿拉伯海座头鲸种群不广泛迁移,全年留在热带水域。目前被研究过繁殖行为的须鲸只有露脊鲸科成员以及灰鲸和座头鲸,其中只有座头鲸展现出了暴躁的攻击性行为。雄性之间相互用鳍击打对方,用身体压在对方身上,或者用尾叶拍打以进行威慑,也会通过吹泡泡的手段挡住竞争者们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雌鲸的位置。

图6:争斗的雄性座头鲸

此外,雄性座头鲸也会组成护航队,守在无幼崽的雌性座头鲸和已经有幼崽的雌性座头鲸身边。这种行为很难解释,因为有幼崽的雌性座头鲸不会交配。科学家们推测,也许是因为雌性座头鲸分娩后很快就会排卵,使得它们在生物学上是“可用的”。虽然雄性座头鲸的护卫能够在抵挡虎鲸、鲨鱼、伪虎鲸以及领航鲸的骚扰与进攻时发挥作用,但实际上雌性座头鲸并不愿意接受它们的护卫。在护卫的过程中,雄性座头鲸有时为了与雌性交配而把幼崽推开,这干扰了雌性对幼崽的照顾以及哺乳等过程。为了应付雄性,很多时候雌性无暇顾及到幼鲸。雄性在相互争斗的过程中也很有可能将幼崽压死,所以为了逃离这些疯狂的追求者,雌鲸经常带着幼崽躲进浅水区。

图7:雄性座头鲸的护航行为

回应标题,虽然雄性座头鲸在繁殖季会变得异常暴躁,但是不影响它们采用更为绅士的手段吸引雌性,这便是唱歌。在须鲸里,座头鲸发出的声音最为洪亮,每首歌持续10—15分钟,由重复的主旋律、乐句和次乐句组成,座头鲸通常反复唱歌数小时之久。占据同一片繁殖区的座头鲸会共享歌声,歌唱的鲸甚至会主动地相互学习唱歌。歌声可以传递很多信息,可交流歌唱者的性别、位置信息,表明它们已经准备好与雌性交配或是与其他雄性竞争。在夏季的觅食地座头鲸也会发出歌声,但不确定发声者的性别已经发声的目的。雌性座头鲸似乎不唱歌,只会采用非歌声与呼叫声与同类交流。

图8:座头鲸歌声的具体描述

除了歌声,觅食也是座头鲸的另一大迷人之处。座头鲸的猎物多种多样,在不同的觅食区域略有不同。已知的猎物包括磷虾、沙丁鱼、凤尾鱼、鲱鱼、毛鳞鱼等。关于座头鲸如何能够在觅食地找到大规模的磷虾群与鱼群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有的说法认为座头鲸具有嗅觉,能够探测到磷虾与小鱼;也有的说法认为座头鲸灵敏的听觉使得它们能够捕捉到猎物的声学信息,从而找到猎物。座头鲸既可以单独进食,也可以合作进食。它们有多种进食手段,最常见的是跃进式捕食(lunge feeding),这是全世界座头鲸捕食的通用手段,也是鰛鲸科其他成员的捕猎手段。它们张口血盆大口,从深处与海面成10到70角度方向冲刺,之后把嘴巴闭上,滤除海水,将猎物留在嘴里。

图9:座头鲸的跃进式捕食法

另外一种著名的捕食方式是泡泡网捕食(bubble-net feeding),这项技术只有南极与东南阿拉斯加的部分座头鲸被观察到使用过。座头鲸发现猎物后呼叫同伴过来,之后数头鲸围着磷虾或鱼群转圈并且吐出气泡,一头鲸会游到猎物下方吹泡泡,从而困住猎物。泡泡网的直径可以从3米到30米不等,当一头鲸发出进食的叫声时,所有的鲸都会同时向上游动,将猎物吞噬殆尽。

图10:座头鲸的泡泡网捕食法

第3种捕猎手段成为内循环捕食,当座头鲸开始潜水时,它会用尾巴猛烈地撞击水面,这一行为在水中产生了一个气泡区域,之后快速游动,旋转180°,一个内圈(在垂直平面上的一个急转弯)紧随其后,因此鲸鱼现在正朝着湍流区域游去。最后,座头鲸在缓慢的冲刺中垂直上升,嘴巴大张着,穿过由尾叶拍打产生的湍流中心。这种捕食行为只在一个场合被观察到,涉及到一只鲸鱼,后来又加入了另一只鲸鱼,目前被认为是相对罕见的。

图11:座头鲸的内循环捕食法

最后,座头鲸也使用底栖进食。即沿着底部反复翻滚掠过沉积物,将鱼类从沉积物中移走。座头鲸也被证明会根据目标猎物的昼夜生态改变进食行为,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座头鲸以玉筋鱼科动物为食时,当猎物白天在水层中,鲸鱼使用气泡网捕获猎物,然后在猎物晚上在沉积物中时切换到海底进食。因此,即使在一个种群中,鲸鱼也可能会改变它们的行为,以提高在不同猎物物种或不同水域觅食的效率。

图12:虎鲸试图捕食座头鲸幼崽,雌鲸全力保护

虎鲸与座头鲸的恩恩怨怨也为人们津津乐道。实际上,它们之间的互动极其微妙。可以肯定的是,虎鲸是座头鲸幼崽的重大威胁,1岁以下的幼崽和年轻个体是虎鲸的主要攻击目标。然而,座头鲸也有着不俗的反抗本领。它们4米长的尾叶可以对虎鲸造成致命的伤害,同时它们的脊柱相对灵活,可以通过翻滚的方式躲开虎鲸的冲撞攻击。雌鲸在保护幼崽时会将幼崽驮在背部,用尾叶攻击敌人,翻滚直面虎鲸的撞击以避免幼崽受到伤害。另外,座头鲸也经常干扰虎鲸捕猎,尤其在东北太平洋,这种现象并不罕见。被它们“救”过的动物有加州海狮,港海豹,北海狮,灰鲸幼崽等等。然而,这样的救援往往是迟来的。当座头鲸赶到时,虎鲸基本已经在进行猎杀的最后阶段了。类似的情况不只是出现在海洋哺乳动物身上,它们甚至会去干扰居留型虎鲸捕食鲑鱼,有的时候也会突然向虎鲸群横冲直撞。

图13:座头鲸、虎鲸与海狮的三方混战

不过在挪威北部,座头鲸和虎鲸可以和睦相处,共同享用春季的鲱鱼盛宴。科学家们观察到了47次虎鲸和座头鲸一起进食,通常10-25头虎鲸正在合作将鲱鱼赶到水面,几分钟后,一到三只座头鲸出现在进食地点,向鱼饵球跃进一到四次。并且没有记录座头鲸开始进食,虎鲸随后加入的例子。水面捕食的座头鲸通过优先捕食密度更大、较浅的垂直配置猎物来最大化它们的觅食效率,座头鲸与觅食的虎鲸聚集在一起可以直接得到一个高回报的狩猎场,猎物高度集中,而不需要与猎物定位和赶鱼的相关成本。

图14:座头鲸和虎鲸一起捕食鲱鱼

全球的座头鲸种群数量约为13万头,其中北大西洋3.5万头,北太平洋2.5万头,南半球8万头,性成熟个体大约8万。过去在捕鲸时代,座头鲸遭到了毁灭式的捕杀。经过长时间的恢复,尽管数量并没有恢复到很高的水平,但是种群数量在稳步上升。也许日后,我们想要观鲸,不一定要去北美,就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东部就能经常看到这些北迁海洋巨兽(doge)。


海洋歌唱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