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以为玄武门事变杀了太子,一切就结束了?(二)

2022-02-11 21:06 作者:人貌天虚  | 我要投稿

另外肖宇和陈叔达本来就是秦王这边的人,他们当然要向着秦王说话了。尉迟恭往这儿一站属于武力威胁。肖宇、陈叔达又把这个话一挑明,这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李渊这个人也是非常识时务马上就说善辞武之诉,这是我多年来的想法,我也是这么想的大家想的一样都挺好,就这么定了吧。这些话都是史书当中记载的李渊是不是当时就这么讲了我们也不清楚,但是结果只有一个李渊你没得选必须退位。这时候尉迟敬德又出面了,说皇上你现在就给写一道敕令明确的讲,让我们是名正言顺的诛杀太子和齐王的余党,他请这道敕令非常的有必要,一方面还有一些死党继续负隅顽抗,另外我有这道敕令之后在处置太子和齐王的手下我就名正言顺了。

这时候的李渊只能按照尉迟恭的要求开始写这个敕令了,写完之后派黄门侍郎裴矩到门外宣布这个敕令,这样一来代表皇上宣旨少数负隅顽抗的人迅速就平定了,皇上说话了我们没什么可说的。整个形势发展到这儿就需要李世民亲自来见李渊,李世民到了之后是匍匐到父亲之前跪在地上磕头,这时候李渊表现就很大度上抚之曰,应该是拍的后背说这个近几日来无机有投杼之惑,李渊这句话说的就挺有水平的,什么事投杼之惑在曾子的时候他母亲在家正织布。人来讲说曾子杀人了,曾子的母亲就讲了说不可能,我儿子绝对不会杀人的,结果一会儿有人来报了,你儿子真杀人了,她就害怕了说怕牵连到自己,扔下织布这些设备投杼马上就逃走了,等到后来得知这是误传自己儿子确实没有杀人,后来就出了一个成语叫投杼之惑比喻对亲人的不放心,现在一切都明朗了你是对的你是好的你就是我的好儿子表达这么一个意思,而且我们依然是良好的父子关系,很多人讲是李渊窝囊,现在换成你设身处地你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这个时候的李世民也要表现出来很好的父子之情,说李世民那柜儿损上乳号恸而久之,这个事儿我们也很奇怪传说李渊有些意向当中说胸口当中的多出一乳,估计这样一种比喻来讲,另外号恸久之,您想想一边喊一边哭他是这样一个状态,而且是阻止可能哭了老半天,这种痛苦你能简单说了世民的作秀?不尽然这里边埋藏的东西是五味杂陈的,它既有这么多年受的委屈,也有惊险之后的后怕,还有这个成功之后的艺术胸怀,还有就是确确实实毕竟是亲兄弟,你干了这个事儿一辈子都不安的,这些所有的情绪混杂在一起,所以叫号恸久治。

你想想这个场面让别人看来确实挺感动的,但是也有一种说不出的诡异的状态,但是眼泪丝毫没有阻止李世民继续杀戮的步伐,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毅,李袁杰的儿子阿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晋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有些刚刚成年,有些还是幼儿一个不留全都杀掉,换个角度来讲,如果是李世民被杀掉的话,他的所有子嗣也全都是同样的命运,对任何人来讲这是唯一的选择。也许有人会讲能不能年少的孩子留下一两个大清王朝的时候,明朝有个朱三太子还是捕风捉影就把大清朝闹成这样了。任何一个王朝如果留下子嗣的话将来要起兵造反,你不仅是影响的家族,也是祸患的老百姓。

如果这些惨案是必须发生的,控制在王室之内总比要祸连到百姓更好。我们只能讲两害相权取其轻。你看在唐朝的时候这些传到民间以后,大家就说了说李世民很紧张每天晚上都梦见兄弟还有这些子嗣来找他索命,所以就让尉迟恭和秦琼两个大将守在他门口,久而久之的尉迟恭和秦琼就变成了我们门上贴的门神,而东宫和齐王府这些女眷也全都纳入了李世民的后宫当中,这种行为在一个王朝已经持续开展的过程是属于一种比较乱伦的行为,但是在当时的时候经过五代十国那种混乱,很多北方民族都是这么做的,所以在当时来看也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这些事情至少在当时秦王府的众将当中没有引起任何的争论,但接下来太子东宫的这些将领还有齐王府当中这些将士如何处理就是一个大问题。


你以为玄武门事变杀了太子,一切就结束了?(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