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成了跨境电商的"炮灰"!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跨境电商作为新兴商业模式正逐渐展露头角,横扫世界。这背后虽然有市场拓展、成本降低、产品多样性增加等一系列优势,然而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数字技术不平衡的今天,中小企业为了成功出海,往往不得不仰仗海外公司和巨大平台,这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出口达8210亿元,同比增长19.9%,而进口也增长了5.7%至2760亿元。中国在“买全球、卖全球”的道路上,优势与潜力不断展现,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
然而,进军海外电商领域,不管是自建品牌独立站还是依托国际电商大平台,都难逃贝宝PayPal、亚马逊Amazon等巨头的笼罩。无数中小企业在海外平台上出海时,往往会陷入账户被冻结、资金消失等问题中。
“虽然遭受重大损失,只有少数有实力雇佣专业律师团队的大企业可以通过独立仲裁来解冻资金并获得赔偿。而大部分中小卖家无法投诉,尽管权益受到损害。”长期致力于跨境法律业务的华人律师张宁如是表示。
海外市场:机会与挑战并存
根据海关统计,我国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额达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随着规模的迅速增长和中国供应链的背书,中国跨境电商正迅速提升其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业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实现产品出口。
与此同时,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正逐步从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向内陆省份扩展,从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延伸。截至2022年底,国务院已先后设立了16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覆盖了31个省区市。
然而,近年来各大国际电商平台政策趋严,许多中国卖家在“封号潮”中遭受重创,资金被长时间冻结或罚没,经营状况岌岌可危。
跨境电商平台或支付平台账户被冻结的原因异常复杂,很多时候卖家会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冻结风波。在这一过程中,平台提供的解决方案寥寥无几。“举例来说,亚马逊卖家账户冻结90天后理论上会解冻,但实际上平台经常清零账户余额,继而利用自身内部规则。”刘伟解释。
不仅如此,许多海外律师机构也针对中国卖家发起攻势。其中,有些“流氓律所”会在小国注册类似的商标,以此告诉中国卖家侵犯了其知识产权,导致卖家账户被冻结。然后,他们通过迫使卖家支付“和解费”来解决问题,实际上这就是一种陷阱。
为了保护权益,越来越多的卖家开始联合起来维权。他们通过集体仲裁来向海外平台争取解决方案和赔偿。这种联合维权模式已经获得了国内卖家的支持,目前已经有数千名PayPal和Amazon的中小卖家加入到这一行列。
此外,许多亚马逊卖家开始转向独立站建设,这成为他们探索海外市场的新战场。独立站不受平台控制,赋予卖家自主权、自由推广,并有助于建立品牌形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独立站能够提供品牌溢价,帮助卖家摆脱低价竞争。同样,建立第三方平台和自建网站,也能降低对单一平台的依赖,减少风险。
跨境电商,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领域。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卖家的团结合作,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小企业仍将在这一领域中创造新的辉煌。希望每一位决定出海的企业,都能明智选择道路,迎接未知的挑战,实现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