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 工 序 做 个 体 检
质量是设计、生产出来的!在制造企业中时常会发生各种产品质量问题,除去产品和工艺设计原因,在生产阶段则往往是因为工序质量出了问题。工序诊断可以帮助企业找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对品质管理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工序诊断可以发现并及时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2.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工序诊断可以减少废品率和返工率,降低生产成本。
3.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工序诊断可以优化生产过程,减少生产中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4. 增强客户信心:通过工序诊断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强客户对企业产品的信心和认可度。
工序诊断是指诊断人员依据《品质文书》、《技术文书》、《管理文书》的规定,实际审核各工序生产活动展开所需要的各种要素的准备状况、运作状况、运作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
《品质文书》是指:由品保部门签发的与品质管理相关的各种文件、规定、通知等,如《产品规格》、《测试手法》、《测试数据管理》等。
《技术文书》是指:由技术部门签发的与工艺相关的各种文件、规定、通知等,如《标准作业书》、《加工图》、《设备点检表》等。
《管理文书》是指:由生产管理部门发行的与生产计划相关的文件、规定、通知等,如《月/季/年度生产、出货计划》、《库存管理规定》等。
就像一年一次的身体健康检查一样,通过工序诊断可以发现工序上潜在的“病因”,使问题消除在初级阶段。

工序诊断的内容:
1. 实际作业内容与《文书》的要求一致否?
1)现行的标准作业内容必须与最新版的《文书》要求保持-致,每一个作业内容均有据可依,《文书》中未经许可的作业,则视为异常,实际诊断中这一类的异常最为多见。当实际作业超前于《文书》时,则修改《文书》,使之与实际相统一。
2)有些辅助性的作业若没有写到《文书》之中,诊断人员可在听取当事人或现场管理人员的解释之后再作判断。
2. 工序布局、编成合理否?
1)从整体布局来考虑,该工序的设置是否有利于物流时间的短缩、作业效率的提高、品质的确保?
2)从局部细节来考虑,材料、设备的摆放、流动的顺序,能否更进一步进行改善?
3)确认潜在的不良因素是否是由于工序不合理的编成引起的?
4)从该工序实际承担的作业内容来考虑,如果经过ECRS(取消、合并、重排、简化)优化,能否更进一步提高效率?

3. 实际作业工时与标准工时一致否?
1)为了应付突发、紧急的作业,制造部门通常会预多一些作业工时,如顶位、选别、追加工 等作业,大都不计入标准工时内,而实际上又避免不了。
2)间接部门的作业大都没有标准工时限制,在衡量间接部门的工作量是否饱满时,一般以担当的范围、项目进行粗略评价的居多。
4. 品质控制的相关数据记录是否完备?
1) 品质控制的要求必须在《文书》中体现出来,不应该是某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随便交待的某一句话。2)查核数据有无及时或定期更新,尤其是各种控制图异常时的处置记录。

5.设备、夹具的运作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1)有精度管理的主要设备、夹具,其《校正记录》、《每日点检》是否确实加以实施?
2)设备、夹具是否得到及时良好的维护?其记录何在?3)维护人员是否拥有维护资格?
6. 3S(整理、整顿、清扫)是否彻底实施?
1)异常品、不良品是否有识别管理? 要求必须人见人知,而不是担当人员自己知道就行了。
2)只有每一个工序都做到3S,整个现场才有可能做到3S;整个现场做到3S后,才有可能上升到5S。
3)作业现场温度、湿度、照明、通风、气味、噪声等的变化,是否影响作业人员或设备仪器的正常运作?4)各种安全防护装置是否有效,逃生通道畅通否?如消防通道、紧急停止装置……要以各行业之《规定》为准,这是防止人机重大事故的必要投资,节省不得!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公众号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