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为什么要骂死王朗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元朝异族统治者的铁蹄践碎了一部分华夏知识分子的残梦。道统失绪,究其原因,一部《三国演义》基本上都做了深刻表达。罗贯中编写诸葛亮骂死王朗,其实就是作者本人对王朗这种文人假借儒学名头而搞黄袍加身的深恶痛绝。
王朗起家要从东汉第一望族弘农杨氏说起。
东汉弘农杨氏乃是关西第一士族豪门,始祖为汉昭帝时期的丞相、司马迁的女婿杨敞。
杨敞玄孙杨震号称“关西孔子”四知先生,官居东汉太尉,杨震的 儿子杨秉、孙子杨赐、重孙杨彪皆为太尉,时称“四世太尉”、“东京名族”。
王朗早年就师从东汉太尉杨赐(杨赐就是杨震之孙,也是曹操的主簿杨修的祖父 )。 正因为有师出名门这一光环的照耀,王朗与其子王肃被尊为当时的经学大家,并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有文集三十四卷。王朗也因通晓经籍而被东汉朝廷拜为郎中。后又有东汉徐州刺史陶谦举王朗为茂才,拜徐州治中从事。再升任东汉会稽太守。
一代奸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王朗便第一次逆流于汉朝。
王朗中年受到曹操的征辟,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魏王国建立后,以军祭酒兼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
在曹丕篡汉时,也没能表现出相应的气节。
王朗在曹丕篡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魏建立后,改任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太和二年,王朗去世,谥号为成。
王朗还把孙女嫁给了狼子野心的司马家族,其后世子孙又再一次叛逆了曹氏政权
王朗的孙女,即王肃的女儿王元姬嫁于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齐献王司马攸。
王朗最大之恶在于其隐恶,以经学误人子弟。
王朗凭借师出名门杨家及关西孔子杨震的威望,与其子王肃,成为了魏晋时期的经学大家。王肃之前,东汉的经学权威是郑玄。“郑学”的经学风靡天下,被称为“通学”。王肃却借助政治上的威势,压过郑玄。就是因为王肃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昭,而后生下了司马炎和司马攸。但司马家族一倒,王朗及其儿子王肃的经学也就偃旗息鼓了。
王朗一生先攀附东汉望族弘农杨氏,后攀附曹魏,再攀附司马晋,屈节婢膝,邀功弄权,前逆后篡。王朗如此行径,却得到了历史的某些好评:《三国志•王朗传》“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魏文帝曹丕盛赞王朗和钟繇、华歆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也因此,在小说中,罗贯中才要剥去王朗的假儒学的道皮。让诸葛亮骂王朗是:“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
孔元2574年三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