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止是 LG C2 的「下位替代」 — KTC OLED G42P5 全网首发评测

2022-05-26 10:40 作者:洋芋PotatoNE  | 我要投稿

也许通过更合理的硬件组合,KTC 能做到的不仅仅是性价比。



目前使用 LGD WOLED panel 的显示设备可以大体上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根正苗红的正经电视:拥有内置系统,使用配备多个 HDMI 接口,且支持 eARC ,内置调解器的电视处理器与驱动板。对主机平台更为友好,认证标准齐全,对信号的后处理也更多,因此输入延迟也相对偏高。代表产品是 LG G2、Sony A90K、Panasonic LZ2000 等。

 

第二种是不伦不类的畸形产品:拥有内置系统,使用电视 SoC ……但宣称自己是显示器,同时具备电视和显示器的所有缺点,但是优点两边都见不着,这种产品能上市也蛮离谱的,在这里就不点名了。

 

第三种则是正儿八经的显示器:使用 V By One 2 DP 的显示器驱动,几乎不存在信号后处理,拥有最低的输入延迟和最佳的开箱即用体验,接口也最为丰富。


 

这一次评测的 KTC OLED G42P5 就是属于第三种,作为一台纯粹的显示器产品,G42P5 自然拥有良好的开箱即用体验,并不需要在显示器中作任何设置或调整,屏幕就允许跟随PC开机唤醒。这是作为显示器的基本盘,却是电视类产品在桌面作为显示器使用时最麻烦的一点。除此之外,显示器由于无内置系统以及信号后处理,并不会像 PC 接电视一样概率性出现奇怪的信号识别和处理产生的 Bug.



在评测的正式内容开始前,我想先过一遍优缺点以及选购建议。

 

优点:

目前所有 WOLED 中最快的响应时间

质感不错的全金属机身及自带支架、且支架体验较好

接口丰富,同时配备了 HDMI 2.1 、DP 1.4a 与 90W Type C

优秀的 sRGB 色域限制,在 Windows SDR 下也能拥有良好的使用体验

纳米纹理玻璃的 WOLED, 可能是目前抗反射效果最好的消费级显示设备

 

遗憾:

不支持通过亮度调节关闭 ABL

启用色域限制模式之后无法手动调节色温

HDR EOTF 只有一个预设档位,且并不完全跟随 PQ

 

选购建议:

1.KTC OLED G42P5 到底值不值?

——根据平台确认选购需求。

 

如果你是一名正在使用 RTX 30 / RX 6000 系显卡的 PC 用户,主要用途是观影/游戏等娱乐活动。那么KTC G42P5可以在更低的价位提供比 LG C2 更好的综合体验。

 

但如果你以支持杜比视界游戏的主机平台作为主要平台,很少使用 PC,并且对 EOTF 的准确性有较高需求,那么和竞品相比,KTC G42P5 也许并没有那么适合你。

 

而如果你还在使用不带 HDMI 2.1 的 10系、20系显卡,又或者你是一名 mac 用户,那别说了:买就完事了。 

 

 

2.确认需求匹配的话,应当购买带支架的版本还是不带支架的版本?

 

能撑起 10Kg+ 还不沉头、可以自由调节俯仰的显示器支架价位都在千元以上(基本也就是爱格升了),但是,像这种尺寸的设备如果作为显示器使用想要有一个正常的桌面体验,那么至少也得需要配备一个支持俯仰角度调节的支架了。作为正经电视的 LG C2 ,原装底座是完全没有俯仰角度的调节支持的,相比之下,KTC G42P5 的支架选配大约只需要多加 200 ~ 500 元,这一笔还是很值的。当然,如果不差这么千把块的预算……那确实可以直接配一支爱格升,来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



数据测试

 

1.HDR EOTF 测试



根据我们的测试,KTC G42P5 的 EOTF 并不跟随标准的 PQ 曲线 :从整体取向上讲, KTC G42P5 对超出设备亮度范围的信号处理是选择直接 hard-clip 的。但是,在设备允许的范围里,G42P5 又会显著地、大范围地提亮。仅在 15% 到 40% 的范围里,它相对贴合标准的 PQ 曲线的。对于近黑色几个目标灰阶的处理,G42P5 表现出的倾向则是进一步地压暗。

 

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整体的画面亮度和对比度,进一步增强主体高光亮度的同时也把暗部往上拉了一点,再加上对近黑色的压暗,会给人一种“高好亮、暗部细节多、对比度高”的观感。需要注意的是:不跟随标准的 PQ 曲线不一定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坏事,很多消费者都追求偏亮、刺激的画面。但作为一台显示设备,需要做的应该是同时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显示器的默认模式里预设较重的画面「味精」是正确的,可前提是同时提供一个较为还原的画面选项。KTC 做到了前者,但没有做到后者。所以 G42P5 十分适合追求 OLED 高对比度和亮度,且主要用途为观影 / 游戏等娱乐活动的消费者,但如果出于视频监看、创作的需求,或者单纯追求画面的还原程度想要购买 G42P5 的话,我认为是不太合适的。


 

2.窗口亮度与ABL测试



由于使用了 LGD WBE 面板,KTC G42P5 的 SDR 亮度及 ABL 表现是令人满意的。在 5% ~ 25% 的窗口大小中,G42P5 可以做到稳定的 410cd/m² 亮度,在 50% 面积的半屏亮度中回落到 256 cd/m², 并逐渐降低到全屏的 137 cd/m². 



在 HDR 下,G42P5 可以实现短暂的 710 cd/m² 的峰值亮度,而在超过 30% 的窗口面积中,HDR 下的亮度是比 SDR 更低的:这一点并不奇怪,由于小窗口面积的亮度更高,后续的全屏亮度必然会受到影响,所有的 OLED 都会表现出这样相同的趋势。HDR 下 50% 面积的半屏亮度为 209 cd/m², 全白亮度 123 cd/m². 


 

3.色度测试



KTC G42P5 在默认色域模式中可以达到 97.2% 的 DCI P3 色域覆盖以及 141.5% 的 sRGB 色域容积。令人惊喜的是:G42P5 的出厂校准和 sRGB 色域限制模式非常好,sRGB 色域对齐很优秀,同时支持在色域限制模式下手动调节亮度,这意味着在 Windows 的 SDR 下也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使用体验;但 sRGB 模式下预设的色温有一些超出预期的偏暖,且不允许手动调节色域限制模式下的色温。这一点在之前和KTC沟通的时候进行了反馈,希望后续固件中可以开放手动的色温调节。


 

3.响应时间测试



根据我们的测量,在 120Hz 下,KTC G42P5 的平均 GTG MPRT 为 6.75ms , 但是在启用 OC 138Hz 之后,响应时间被降低到了 5.89ms



由于 OLED 的转换时间不存在瓶颈,所以降低保持时间的收益要远比 LCD 来得高,在刷新率只提高了 18Hz 的情况下,总体的运动清晰度就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了。这里引用 @弗雷斯特佐度  的响应时间天梯:不难发现,G42P5 在 138Hz 下的运动清晰度表现已经十分接近 240Hz 的 Fast IPS 了。换句话说,120Hz OLED 超频到 138Hz 的收益是和 165Hz / 240Hz Fast IPS 之间的差距相当的,同时对 PC 性能需求的提升却很少。

 

*我和 @弗雷斯特佐度  在响应时间测试中使用的是相同的探头以及软件,所以数据可以直接进行对比

 

 

5.频闪测试



KTC G42P5 为自发光显示设备的纯 DC 调光,亮度调节依靠降低峰值电压实现,存在不可避免的、像素充电带来的亮度波动。波动深度为 20%,占空比95%,无闪烁危害。


 

总结:

更出色的抗反性能、更高的刷新率带来的更佳的运动清晰度以及响应时间,再配以全平台通吃的接口配置,注定了 G42P5 比起 LG C2 的「下位替代」,更像是 42 寸的 LG 48GQ900……而价格几乎是腰斩。当然,不追求还原的 EOTF 和对后续校准的支持也注定了很多 LG C2 可以完成的事,G42P5 做不到。看到了这里,相信你也能够明白 KTC G42P5 的优势和劣势所在了,我一直认为显示设备不存在一个客观上的绝对优劣,哪怕是对“性价比”的讨论,也需要基于一个需求匹配的大前提。目前带底座的 KTC G42P5 京东标价是 7999 ,垂直底座的 LG 42 C2 价格为 9999,而采用跟 G42P5 相同规格面板、整体产品取向都更为接近的 LG 48GQ900的价格更是来到了12999。G42P5 到底是值还是不值,权都取决于你平台和使用需求了。


 






不止是 LG C2 的「下位替代」 — KTC OLED G42P5 全网首发评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