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观
说实话,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这并不是因为人能不能在物质上活下去,而是人有没有必要在精神上活下去。 目前来看,我国正在面临三大精神危机 民族文化的丢失危机,他人集体的包容危机,虚无主义的存在危机。这三大危机构成了我们当代大多数人的痛苦,我指的是精神上的。 那么,如何破除这三大危机,变成了个人要继续活下去的关键,因为物质无法保证,你走完生命的全程,只有信仰,才能让你活到终点。 目前来看,这三大危机当中所危害最轻,也是完全没法根治的,就是民族文化的危机,我们的文化已经有很多内容和现代完全不匹配,以前谈仁义礼智信,现在说起来就光想起吃人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而且也确实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治理这个问题,因为民众平常忙于生计是不太可能掏出大把时间来研究文化的,人与人之间支离破碎的关系也会很让人怀疑传统美德的必要性的,所以我们暂时先放掉这个问题,看一看下一个。 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变得如此冷漠?其实这就是他人危机的表现,我们的社会正在变得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碎片化,每个人就像一颗螺丝钉,紧紧的嵌在社会的机器里,看似分工明确,实则高度需要合作的社会将人与人之间单元化的结果就是是人际关系完全破碎,目前的互联网还创造了信息茧房,加剧了这一过程。可能有人会觉得很奇怪,明明社会的合作度在增加,依赖度在增加,交流却反而变少了。其实正是如此,由于一切的流程都已经自动化,人与人之间反而不太需要更多的交流,却无法否定人与人之间需要彼此。同时,也正是这个现象改变了我们现在的很多的道德观念。 那么,为什么道德观念往往会跟着时代改变,我们现在要谈到人的本能 人是一种有自我利益演化出集体本能的生物,也就是说,人天生既拥有利己性,也有利他性,性本善论或者性本恶论都是比较片面的,因为显然善和恶是人自己定义下的观念,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当然,我这句话也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不过在我看来,用利己性和利他性来描述善恶,确实更为客观一些。 人何时表现自己的利己性和利他性的呢?这就要通过对于自我价值的定义来进行表现,而环境会改变他对于自我价值的定义,这就是人发展当中的一个极大因素,所谓环境改变性格差不多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当这个人对于自我价值进行了定义之后,他就会在自我的定义之后做出判断,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事风格和世界观,这两个观念又改变他的人生,这就是性格决定人生。 当他拥有了自己的性格之后,会开始对于自我进行评判,通常来讲,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不同的评判结果,如果这个结果过于负面的话,他就更容易表达利己本能,因为显然他不认为自己能创造出多少价值,很容易走上“恶”的道路。如果他认为自己有所价值的话,他就更容易表达出利他性也就是“善”的本能。精神变态则是一种例外,当然也有可能他们并不是例外只是我们无法理解他们对于自我价值的定义罢了。 那么,如何用上面的理论来解释社会的单元化,会导致人的自私呢?因为在单元化的社会当中,人减少了与他人真正的接触,会产生一种幻觉,就是他人即工具,他人即地狱,因为在单元化的机械社会当中,人只表达自己的工具性,而不必表达自己的复杂性,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社会任务,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期只表达自己的攻击性,他慢慢就会变成真的工具。而你在自己的视角中,永远是一个真正的人,人看的工具会干什么呢?拿起来用,用完就扔,你的世界观中,这时就已经生成了他人即工具的观念,生成这个观念之后,你就会按照你的世界观做事。你会对一个工具倾注很强的感情吗?大概率是不会的。这就是在单元化的,自动化的社会当中,明明相互的依赖,增强了(因为你肯定不能没有工具用),人缘关系反而变得冷漠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我认为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十分必要的,不过我也只是认为这十分有必要而已,改善不改善对我来说意义不大。 我们现在来谈虚无主义,不同于大多数人,我认为虚无主义才是人精神发展的最终道路,任何人都应该相信宇宙的最终结局将会走向虚无,这种虚无并非是单纯的毁灭,而是一种新生。 简单的说,我认为世界的最终法则用一句话概括是这样子的:世界的本质是平衡,生命的本质是轮回。也就是说,无论是世界还是生命,都一定会再重复一遍又一遍的轮回过程,正是一遍又一遍极其相似的轮回过程,才导致的世界最终的虚无。 那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存在主义是必要的吗?我认为,对于大多数来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存在主义并不能改变世界虚无的本质,也不能改变虚无的结局,但是它可以作为一种人道主义支持人活下去。因此,我不反对存在主义,仅是不反对而已。 说了这么多,我就再随便扯点。 显而易见,世界是由意识上的主世界和物质上的客世界组成的,那么肯定会有人问为什么意识上是主世界物质上是客世界,难道不是先存在的物质,然后再存在的意识吗?你这样认为我不反对,但是我认为世界的存在,首先是要为我们所感受到的,不然存在了跟没存在也差不多,随着生命的存在和不存在,也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如果世界的存在没有被生命所感受到,那么从实质上来讲,和没存在也没区别,所以我认为意识上是主世界。 那么也许懂哲学的朋友会发现我将世界分为了意识和物质两个部分,而没有说出物质决定意识或者意识决定物质这种话。也许会觉得我是个二元论者了,实际并不是,我觉得我肯定不是二元论,因为我相信一定是物质先产生于这个世界的,但是我又认为这个物质可能又来自于高维生物的精神,例如,三维来自四维,四维来自五维,如此循环下去,一直到十维来自于零维。可以理解为我相信神明的存在,但我不认为他们对于世界的发展有什么用处,神给予了我们世界完整的体系,他们给的这么完整,显然就是自己不想再管事。 准确来说,在我的世界观中,用剧院来比喻,生命是舞台上的演员,物质就是舞台,必须要先有舞台,再有演员,但是影响演员的是什么呢?是演员对于舞台的认知并不是舞台本身,而每一个演员出于角色的不同,对于舞台故事的认知也是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世界,因此也是不同的,就比如说藤本树,可以说自己会飞,他也因此拍了一个视频来证明自己会飞,虽然最后变成了少年JUMP,但是也许在他的世界当中,他真的会飞。也许会有人反驳说,但它实际上它不会飞呀,在我们的认知中,他不会飞,好的,那么如何把自己世界中的东西投影给客观世界上的大舞台,从而再投影给其他人的世界当中呢?这个过程就是实践,你的世界可以丰富多彩,但是在他实践出来之前,对于其他人而言,没有任何影响。为什么没有任何影响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并不是完全透明的,不是三体人,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隔阂,这种隔阂只能用实践去打破,用交流去沟通。 也就是说,你可以这么理解,人先认知到世界才能形成自己的世界(把天理即人欲改了一下,吸收了其中心外无物的概念),人和人之间的世界由于物质的客观性有共通点,由于思维的独立性不互通,需要用实践才能互通。就是把王阳明和马克思合一块了(别问这个脑洞是怎么产生出来的)。 好,今天就先唠到这里,我有点累了,而且感觉有点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