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应仁之乱”结束的标志事件为什么是大内政弘退出近畿?

2023-10-27 20:55 作者:御鬼人  | 我要投稿

应仁元年(1467年),以山名宗全为首的西军与以细川胜元为首的东军在京都开战,开启日本战国时代的“应仁之乱”爆发。文明五年(1473年),山名宗全和细川胜元同年病死,将军足利义政退位。文明六年(1474年),东西军的新老大山名政丰与老大细川政元达成和议。

按照常理来说,发动内战的山名宗全和细川胜元都已经病死了,新任的东西军老大山名政丰和细川政元都达成和议,“应仁之乱”应该算是结束了。然而后世认为“应仁之乱”结束的标志是文明九年(1477年)的大内政弘退出近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山名宗全和细川胜元挑起“应仁之乱”是为了掌控幕政,双方都为了获胜而尽可能地拉拢地方上的守护大名,扩大本阵营的力量。然而室町幕府的守护大名都有很强的独立性,各有各的利益诉求。连强势的幕府将军都不能将之拧成一股绳,就更不要说山名宗全和细川胜元了。

于是随着两军规模的扩大,山名宗全和细川胜元对己方的控制力反而下降了,这点在西军尤其明显。应仁元年(1467年)七月,“西国之雄”大内政弘率领数万军队上洛加入西军,直接扭转了战局。大内军成为西军第一主力,大内政弘在西军的实际话语权也仅次于山名宗全。

大内政弘参加西军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阻止勘合贸易的竞争对手细川家独掌幕政,保证自己的贸易利润;第二是逼迫东军承认大内家对周防、长门、丰前、筑前四国以及安芸、石见部分领地的控制。而山名宗全的利益需求、幕府将军的归属等等问题,大内政弘并不在乎。

文明六年(1474年),山名政丰与细川政元达成了和议。但这份和议并没有满足大内政弘的要求,导致大内政弘拒绝接受和议。山名政丰的威望和手腕远不及祖父山名宗全,根本管不了大内义弘。再加上其他反对和议的西军武将的支持,大内政弘继续率领西军与东军交锋。

只要大内政弘拒绝接受和议,东西两军在京都的对抗就不会停止,“应仁之乱”也就没有结束。正因如此,山名政丰与细川政元的和议没能结束“应仁之乱”。直到文明九年(1477年),大内政弘接受和议并撤兵回国,西军全部离开京都,“应仁之乱”才算结束。

“应仁之乱”结束的标志事件为什么是大内政弘退出近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