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五次到第三十五次沙盘游戏详细过程(仅作做作业而用)

2023-06-29 11:38 作者:他泰大迷糊哈哈哈  | 我要投稿

(二)第五次到第十次访谈
第五次是沙盘游戏治疗(彩插图1)


图1 第一次沙盘游戏
小媛用15分钟创作了一幅战争过后尸横遍野一片狼藉的场面,沙盘中散乱着20多个士兵的尸体(有些被掩埋在沙堆里)、坠毁的直升机、光秃秃的树杈、倒下的旗帜、残破的栅栏、歪倒的岗楼……她将这幅作品起名为《艺术》,对作品的介绍很简单:“死光了,房子塌了”,觉得最满意的部分是“塔、树、岗楼斜的样子”,尤其是树“没有叶子,很震撼”。
在下一次的访谈中,小媛问治疗师从之前自己做的沙盘中能看出什么,治疗师问:“你觉得这幅作品能够表现你的内心世界状况吗?”她微皱了一下眉头,说“还好吧。”治疗师继续追问:“在你的内心世界,就是这样一幅尸横遍野、一片狼藉的状况吗?”这次她微微笑了一下,问到:“是不是与我的年龄不符?太悲观了?”治疗师用她之前形容自己作品的一个词语来回答了这个问题:“让我蛮震撼的。”小媛呵呵笑了一下,沉默了一会儿,又把话题扯到和自己的某个读者互动的话题上去了。
这个治疗阶段,我们回顾了小媛的成长经历,谈到了她对父母的印象。
记忆中父亲令其最感动的一件事:父亲和她去游泳训练的路上,她摔伤后,父亲带她先去医院处理伤口然后再去游泳训练;父亲令其最愤怒的一件事:一次与父亲发生争执后父亲把她关在门外不让她进门,后来在开门的时候她的脚趾趾甲不小心被门沿割掉了一大截。对现在与母亲的冷漠相待诉之为:不想再伪装了,以前的笑脸相迎都是在伪装而已。还告诉了治疗师,觉得爷爷奶奶非常势利,因为以前父亲生意失败生活窘迫就对她和堂弟区别对待。治疗师强烈地感受到这个家庭功利主义气氛的浓厚和亲情关系的寡淡。
她告诉治疗师说,在学校里不太喜欢说很多话,喜欢以最简短的方式表达,以至于有一次一句话说了17个字让身边的人非常惊讶。自诉以前比较情绪化,因为别人出言不逊,还曾打过老师、打过男生巴掌,但现在“自己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了,虽然对老师很不以为然,但是基本上不当面表现出来。治疗师告诉小媛,负面情绪并不会自己凭空消失,“现在控制住了”,把它控制到哪里去了呢?小媛说:压住它不让它发作,或不去管它,就没有了。治疗师回答:对负面情绪,压住它不让它发作,但是越积越多最后还是会爆发出来,一旦集中爆发造成的影响更大;不去管它、忽视它,它可能就会用其他方式,用更大的音量来向我们呼喊。借这个机会,和小媛谈到她不时出现的躯体不适感,回溯了最近几次出现躯体不适感都是什么时候,在怎样的环境中,之前发生了什么等。总结发现,每次出现头痛、肚子痛等,都是在学校里面,数学课上最多,考前也有。又说到对数学老师的强烈反感,考试考不好(小媛要求自己进入班级前5名,最好能够第1名)以后的焦虑和挫败感。
同时发现小媛对写作的兴趣,她在网上连载一篇玄幻类小说,两个月前停止更新,最近又开始接着写,每天还会花一些时间来回答读者问题,和读者互动。治疗师结束心理治疗后特意看了小媛在网上发表的小说,发现小媛的文笔流畅、故事有趣、人物细节刻画生动,在其后与小媛的会谈中,对其创作的小说表示了欣赏和认可,还对其小说中人物设计、情节安排等提出了一些疑问,小媛也表现得兴趣盎然,和治疗师聊了很多自己写作的设想和心得。

第五、六次会面期间,小媛母亲几乎每天都会打电话给治疗师,向治疗师求助。譬如孩子上学时突然又打电话给母亲说肚子不舒服等,希望治疗师给予建议,是否要去学校接孩子回家或去医院看病。治疗师对其稍稍作一些情感(主要是焦虑)上的回应,问了一下孩子电话中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发现孩子并没有明确要求家长接其回家或看病,而母亲对于孩子反复的躯体不适也有自己的看法和应对准备。随着时间推移,家长的来电逐渐减少。

第七次会谈后还发生了一个小波折,会谈结束后小媛去上厕所,她的母亲借机问治疗师,发现女儿经常在网上看、写一些“稀奇古怪”的小说,担心女儿“不务正业”影响学习。治疗师向其解释说这种行为在目前阶段也能够缓解小媛的压力、疏解不良情绪、获得自我价值感,提醒母亲看到女儿写作的积极效果。说话之间小媛回到诊疗室,听到治疗师和母亲在谈关于自己写小说的只言片语,脸色立即变得有些阴沉,和母亲匆匆地走了。过了一个小时,治疗师接到小媛的电话,劈头盖脸地指责治疗师说:“我最恨骗子了!你这个骗子。”并立即挂了电话,治疗师打电话回去也不接电话。
下一次会谈,小媛迟到10分钟,但还是来了,一进门就满脸愠怒,不愿主动说话。治疗师向她详细解释了当天发生的具体情况,并告诉小媛自己非常珍视与她相互信任的关系,同时对她的误会感到有些委屈。小媛的表情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治疗师借这件事,让小媛谈了一下自己当天听到治疗师和母亲对话时的感受和自动思维,回去以后打电话前后的情绪体验和想法,以及治疗师解释以后自己的想法、感受。回溯小媛在家庭中的经历,治疗师表明自己也时有被父母误解的情况,很少能够有机会向父母辩解、说明事情原委和自己的想法。和小媛一同体验了委屈、愤怒和难过的感受。

第十次是小媛的父母共同来访,正好父亲从外地回来,短暂在家待了三天。父亲也承认以前陪家人的时间不够,尤其是陪孩子太少,但是觉得女儿现在出现的心理问题是大多数青春期孩子都可能会有的现象,向治疗师抱怨女儿的老师有会根据不同学生家庭背景而区别对待的势利态度,的确存在当众骂学生的问题,觉得自己女儿与老师对立也是事出有因。治疗师对小媛父亲能够理解女儿表示认可,也向家长提示了当孩子抱怨老师或同学时,如何集中于孩子的感受、体验,既表达支持、理解,又不至于火上浇油、加剧孩子与他人的对立。

(三)第十一次到第十八次访谈
从这个阶段开始,会谈改为一周2次。在第十一至第十五次会谈中,小媛会花很多时间和治疗师谈自己的小说创作。每当治疗师试图问及小媛自身生活中的一些话题,她就会显得不太耐烦,心不在焉的回答几句,很快又提及关于小说的话题。小媛同时正在创作两部小说,还因此通过网络认识了不少喜欢她作品的朋友,有人建立了她的“粉丝群”和贴吧,她也很享受这种被人欣赏甚至是拥戴的感觉,她自己形容道“我就是他们的女王”。
虽然这几次会面气氛比较轻松融洽,相谈甚欢,但是治疗师总有一种浮于表面的感觉。小媛更愿意向治疗师展示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才华,读者对她的喜爱崇拜,不愿意触及自己的负面体验,譬如家长对自己写作表达出不支持态度,网上对自己的小说的批评甚至贬低的评论,她都一概以“他们有病呀”表示不用理会,也不愿多谈。自己会特别留意自己的小说在网站上的“热度”、“推荐数”等排名情况,并会用小号在贴吧上为自己造势,让“粉丝”为自己刷好评和推荐,提高自己的排名,但对“粉丝”又有一种不屑的态度,觉得自己只是在利用他们。
第十二次会面时进行了第二次沙盘游戏(彩插图2)

图2 第二次沙盘游戏

这幅作品名为《法老的诅咒》,和小媛正在创作的小说情节有关。讲述一个盗墓贼闯入埃及法老的坟墓,因此开启了法老的诅咒,无数的魑魅魍魉被释放出来到人间作恶,周边的很多人的思维也被邪恶入侵,到处为非作歹。作品下方表现的就是盗墓贼偷偷潜入墓穴偷盗,法老诅咒被开启,妖魔鬼怪来到人间的一系列场景。画面的上方,展现的是一个被邪灵控制的男子,抢劫甚至想要杀害一名无辜的女孩,而与女孩同住在一间旅店的男子(小媛称只是恰巧投宿到了同一间旅店,两人并没有其他任何关系)独自逃到了屋顶,双手抱头一筹莫展。值得注意的是画面的左方有一个撑着伞的老翁和一个护士。小媛解释说这是发现邪灵降临人间作恶后,上帝派出来调查事情真相的使者,他们正在静静地视察着一切。
和第一幅作品类似,这幅沙盘中暴力冲突的色彩依然非常浓厚,但是已不再只是一个凌乱排布的结局,而是有着前因后果的事件线索,提示小媛的内心冲突正在经历整合的过程。躲到屋顶的男子很可能象征着长期缺席的父亲。另外,在这幅沙盘中,开始出现了象征着“救助者”形象的护士,以及象征着“智慧者”的老翁。这两者有可能是心理治疗师两种特质的意象化表现,但是这两个人物却几乎是在整幅作品的边界之外,而且只是冷冷地旁观着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小媛对于心理治疗的救助意义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怀疑。
小媛已经不再有自残的行为,在第十五次心理治疗与家长的会谈中,母亲反映女儿甚至开始使用护手霜等护肤品,她向治疗师表达后悔把自己手臂割伤以至于留下瘢痕,现在都不太敢穿短袖子的衣服,希望通过护肤品、美容手术等方式祛除瘢痕。治疗师也跟着表达了惋惜之情,同时庆幸地说还好划得不算深,瘢痕并不太明显,随着时间推移会自然淡化。家长反映孩子最近每天会比较晚入睡,早上反复催促才能起床,对家长说自己“睡不着”。
第十八次心理治疗与家长的会谈中,母亲告诉治疗师最近一个多月女儿已经极少出现躯体不适主诉,睡眠也较前明显改善,学习生活较规律,与家人的紧张关系也明显缓解。虽然关于网络写作与学习时间的安排问题,家长与孩子之间有不同意见,但是其母亲自诉能够比之前处理得更缓和、有技巧一些,不至于立即与孩子发生直接冲突。觉得现在女儿也愿意和自己说话了,会告诉自己一些学校发生的事情。本次家长会面,治疗师和家长一起回顾了发现女儿心理行为异常至今以来的历程,对小媛母亲这些时间以来感受到的焦虑、无助,以及现在内心稍稍纾解但仍心有余悸的情绪体验予以共情、呼应。其母亲告诉治疗师,自从女儿的事发生后,自己在工作中也经常心神不宁,饮食睡眠大受影响,最近开始配服安眠药物才能正常入眠,她说这些的时候眼泪在眼眶里面打转,但又强忍了回去。治疗师对其处境表示感同身受,予以一定的保证、宽慰和支持。

(四)第十九次到第三十次访谈
第十九次会面时进行了第三次沙盘游戏(彩插图3~彩插图7)。


图3 第三次沙盘游戏

图4 第三次沙盘游戏细节一


图5 第三次沙盘游戏细节二

图6 第三次沙盘游戏细节三

图7 第三次沙盘游戏细节四
小媛将这次的作品命名为《我经历过的失败》,摆放的物品象征着从小到大的经历。内容有护士、可乐、饼干、蜈蚣、蝎子、甲虫、螳螂、苍蝇、蜘蛛(摆放时自语“disgusting”)、椅子、床(特意把床上的被褥弄乱)、钢琴、老师、圆盘、芭蕾舞者、耶稣(自称“应该换成女性”)。一家三口两个椅子象征与父母一对一的谈话训话,“告诉我要做什么”“饼干和可乐会使我发胖”“昆虫讨厌、会被吓到”,钢琴、圆盘(象征书法)和芭蕾舞者都是自己学过的“特长”项目,称耶稣“应该换成女性”。值得注意的是,小媛在制作过程中曾拿出玩具小刀在手上把玩了一会儿,最后又放回了橱架上。整个沙盘的摆放布局和小媛的第一幅作品更相似,显得较为散乱,但比前一次稍聚拢、规整一些,提示当涉及小媛真实生活内容,尤其是负性生活事件时,其思维的整合度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但这幅作品内容中表达冲突的剧烈程度、破坏性结果均较之前两幅作品有所缓解。
治疗师试图借这次沙盘作品的主题,谈小媛在现实生活中不愉快的经历和感受,但小媛显然对此较为回避,随口作答并陷入沉默的情况比较多,甚至有时会低头摆弄一下手机。会谈气氛和之前几次明显迥异。在其后两次会谈中,治疗师在小媛说到生活中一些不如意事的时候,有意识的放慢速度,集中于事件的细节以及整个过程中小媛的想法、感受。由于小媛在此时不愿过多谈感受,治疗师尤其注意其在谈到这些事情时,表情和肢体动作的变化,尤其是身体语言和口头表述“不生气、无所谓”之间的矛盾之处,并呈现给小媛。在此过程中,会谈的张力明显增强,小媛开始从言语上直接攻击治疗师:“我觉得到你这里来以后,我的心情更差了!”“你总是要试图让我承认什么!”即使治疗师反复强调,心理治疗中并不总是会回顾让人愉悦的经历,直面内心的负面体验也非常重要,但小媛回答:“谈那么多感受干什么?我不想过多投入情感,这样就不会受到伤害!”对受到伤害的具体内容不愿多说。治疗师注视着女孩,轻轻地说:“我总有一种担心,如果我不能够让你满意,你可能就会离我而去。”因为小媛受其原生家庭关系中,父母对其有着严格条件限制的“爱”,很容易使其形成过度迎合的人际关系取向。当小媛对某个关系非常重视的时候,更加会竭尽所能地向对方表现出自己优秀出色的方面,归根到底,来源于内心深处对父母不满意自己就会抛弃自己的深深恐惧。心理治疗的过程,一方面需要让这样一种客体关系模式在小媛与治疗师之间呈现出来,另一方面也需要给小媛足够的时间来感受到和消融这种不良客体关系带来的强烈负面情绪。但是,治疗师可以适时给予小媛一定提示,譬如此时治疗师就是利用了一致性反移情,通过治疗师自己这面镜子,来给小媛观察自我内心世界一些提示。
不知不觉谈论小说的内容逐渐减少,回顾小媛自己的真实生活事件的比重在心理治疗中开始加大。在第二十六次谈话时,小媛说到在小学五年级的暑假,自己因为母亲出差到外地寄住到表哥家中一个星期。小媛的表情突然变得很古怪,眉头好像变得扭曲起来。最后,她在牙齿缝里挤出一句话:“他经常在我睡觉的时候摸我。”她捂住了嘴,开始无声的哭泣。那时的她紧张得浑身僵硬,表哥发现她其实已经醒了以后先吓得立即把手缩了回去,可是过了一会儿发现她并没有任何激烈的反应,就又壮着胆子继续对她进行猥亵。
她好不容易捱到母亲回来,自己可以从表哥家里逃离出来。后来她曾经暗示过母亲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可是母亲丝毫不以为意的态度让她只好把这件事情尘封入记忆深处。但是这个阴影却一直萦绕在她心里,尤其是过年过节家庭聚会,她因为害怕再遇到表哥,经常会找各种理由不去,可是却会受到父母的责备,让她非常痛苦。通过两次会谈,断断续续地回顾了这件事情的始末,但小媛不希望治疗师告诉父母。其后的会谈中小媛便不再提及这件事,当无意再次碰触到这个话题时,谈话也会不经意间就倏忽转移走。
第二十九次会面时进行第四次沙盘游戏(彩插图8~彩插图10)。

图8 第四次沙盘游戏


图9 第四次沙盘游戏细节一


图10 第四次沙盘游戏细节二
这幅名叫《家》的作品,其内容和物品摆放的布局较之前有了明显的变化。战争、尸体、毒虫鬼怪、暴力杀戮等都消失了,代之以漂亮的小洋房、青草葱郁莲花盛开的院子,新郎新娘的人偶象征着居住在洋房里一对夫妻,还有仆人在打扫卫生。这幅作品用了一半的面积,展现出在屋子的后面,一座建造有金字塔和十字架的圣殿,还有一个小女孩在圣母的面前翩翩起舞。这次的作品中法老的墓穴被金字塔安妥地镇压下去了,而且还用十字架和圣殿进行净化和守卫;而象征着救助者的圣母不再游离在画面之外,而是和小女孩非常欢乐地互动。这些可喜的变化,提示着小媛内心世界的重建和对心理治疗的深切认可,让治疗师感到非常欣慰。
(五)第三十一次到第三十五次访谈
第三十一次时,治疗师安排小媛和父母合作进行了一次团体沙盘游戏(彩插图11)

图11 第五次沙盘游戏

这次摆放过程整体比较顺畅,三个人之间并没有太多言语商量,就自然而然一同制作完成了一幅主题非常统合的作品。女儿将这幅作品取名为《奇妙之地》,表现出她对这样一幅有山有水、动物和人和谐相处的景象的认可和憧憬之情。作品主要分成三块区域,由一条河流分隔,但横跨河流大大小小的桥梁和河中行驶着的小舟,使得区域之间并不完全断绝往来,表达出交流融通之意。只是中央有一个小岛,小媛特意用篱笆把这个岛圈起来,提示她内心深处仍有一块禁区,不希望他人轻易闯入。值得注意的是篱笆只有三面,有一侧并没有围起来,而在这一侧的后方,小媛看似不经意的放了一个老寿星。可能提示小媛内心的禁区,其实已经向象征着治疗师的“老寿星”开放,而“老寿星”也不动声色地待在小媛内心的后方,为她静静守护。另外,屋顶上双手抱头的男子这次又出现在了作品中,而且还和一大一小两个女性人偶相隔甚远遥遥相对,提示父亲在小媛心里,仍是一个比较疏远和并不可靠的形象。事实上,父亲在放置摆件时,的确几乎只有和妻子的配合,甚少与女儿的合作。让人充满希望的是,这个“奇妙之地”还在继续修建中(作品中的的挖掘机、拖拉机和建筑工人),还有着将会不断完善的未来预期。
这一次访谈后开始放暑假,小媛和母亲商量后,到父亲驻派的城市和父亲住了一个多月。第三十一次、三十二次会谈主要说的是在父亲那里后的生活,期间也会借机回顾一些过去她和父亲在一起时的经历。这次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她的父亲陪她玩了不少地方,她也有更多机会近距离观察父亲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状态表现,尤其是说到他们和父亲的几个很有趣的同事在一起玩的时候发生的搞笑事情,她边说边止不住地咯咯直笑。
其后的会面,小媛说自己目前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越来越多。她不光和网友交流写作,也开始在自己身边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畅谈共同的兴趣爱好。升入初中二年级后,原来她最讨厌的数学老师调走了(当她说到这件事时眉飞色舞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虽然一直很关心她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也换了,但新来的语文老师非常欣赏她的文笔,而且在这位老师的推荐下,她担任了学校文学社的副社长。虽然她还是比较讨厌数学,但数学成绩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



以上内容截取王伟老师的《心理咨询与心里资料案例分析》,不做商用,仅借来做作业。



第五次到第三十五次沙盘游戏详细过程(仅作做作业而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