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无所用

2023-02-14 22:36 作者:郭远帆Lick  | 我要投稿

前言:以我爷爷为原型写的,思路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就是特别想写出来交流一下。故事粗长,有较多的方言土话,文笔较烂,感谢耐心观看,感激不尽。


老无所用

 

我爷爷是罐头厂的老电工了。上班是间天儿的,就是上一天休一天。

就算是休班,也总有人打电话问他:“哎,老郭,电器室的总闸肘不上去了,咋了这是?”我爷爷这时候最老到了,“白刀进红刀出”,分分钟解决,电话那头就是一串玉米棒子似的“帮大忙了”,说回来请烟酒啥的。

不过我爷爷吧,我忘了是哪天了,突然说“日子这么好,想多活几年”,紧跟着后么梢儿的他就把烟酒戒了。是真戒了。

我爸为这事儿还教育我,老说“看看你爷爷”。反正我没抽过烟喝过酒,没法感同身受,我爸说这事儿算心理成瘾,,烟瘾酒瘾就是不咋么一口,心里就不得劲儿。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爷爷这也算突破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欲望吧,厉害。

说真的,上一天班儿休一天假是真的好,就是冬天的时候有点费劲,我爷爷还得骑着小破电动车赶路。这搁我们村儿,别家是户户种大棚,两脚扎泥地,我爷爷是三天两头往城里跑,真挺威风的。慢慢儿地谁家交电费、到药房续高血压药、给上学的孩子捎东西过去的,都来找我爷爷,他就把村里人都认了个遍。

我爷爷这人吧,在我一个社恐眼里就是真祖级的社牛。遇到认识的隔着半条街就能叫出来名;每次看见人,就是不认得,一个村儿的都得打声招呼,问句“上哪儿啊?吃了?”。有时候俩人脸对脸地走电动,没等回完话儿呢就拜拜了,所以我一个社恐也不知道这是在干啥。

去年冬天的时候,情况不太好,厂子给员工们放了小半个月的假。我爷爷乐坏了,正好过年的时候不用跑了,在家过个囫囵年,一天三顿都能吃上饺子,美滋滋儿的。

就这么过了半个月,手上冻疮也没犯了,鼻窦炎也不犯了,吃得油光水滑的,窝在家把河北梆子刷了两三遍。开工那天跟我上学是一天,我爷爷还赶时髦说他终于知道啥叫“开学后遗症”了,他有那“上班后遗症”了。

然后干了半个多月吧,到愚人节那天休假,老板说因为形势不好,厂子撑不下去了,让我爷爷去拿点罐头,他也就再也不用去城里了。反正他老人家没多大情绪,“由简入奢易”啊,接着过喜滋滋的日子,反正有退休金和补助,日子也蛮好的。

就这么着,我爷爷早上也不催我们起了,睡醒了就有我奶奶做饭,吃上口热的,就跟门口扫街的人说会儿话,随手一个保温杯,泡点枸杞红枣的。中午把面条买回来,吃了睡上一觉,下午去门市上再说会儿话。晚上回来,晚点儿吃也没啥事儿,边吃边听戏,戏能一直听到睡觉。一天天也这么过了,过得也挺快。

等我放暑假回去,奇怪了。

我爷爷中午在饭桌上拿出他那小酒开始喝了,吃完饭得点根烟,说是帮助消化,午睡醒了骑上电动车就跑,我奶奶说这一下午得找不到人。

天还没黑呢,6点多,我爷爷就回来了,开火做饭了。我顿时感觉如临大敌,心里跑过一百个“这能吃吗?”,要是我会做饭我就自立门户了。

饭端上桌,确实是卖相差,吃上一口,真香了!我去,我爷爷这是开始转行了?

看我奶奶从工位上回来习以为常的样子,我就知道家里的天要易主了(民以食为天)。

吃了饭,我爷爷跟我开始东扯扯西问问,不过我习以为常了,毕竟半年没见了,他也不会用智能手机,平常就只能打电话问问,这应该是想他孙女儿了。

我说身份证到期该换了,我爷爷马上就说“明天就去”,那股着急劲儿搞得我真以为自己是不法分子还刻意掩护身份一样。

第二天就去了。我爷爷还绕了个远路,可能太久不去城里忘了路了吧我想,不过看看别人家种的梨树也挺好的(我们村儿都种黄瓜西红柿,邻村种梨树,顺带捉爬爬【是年轻版的蝉,很好吃,要成熟了就爬到树上变成蝉开始哇哇哇叫】)。上午办完事儿,赶巧儿中午回去吃上了饭。

下午我爷爷又出去了,回来的时候买了钢炉烧饼,我小时候可喜欢吃了,就是我奶奶一脸嫌弃,说你吃吧,明儿还有呢。我就纳闷儿了,我爷爷怎么突然这么殷勤了?

就在家住那一个月,我是真发现了奇怪了——我爷爷太闲闹的,有时候都闲得肉疼。曾经我羡慕猪友的生活,觉得他过得真是神仙日子(除了被宰那天),后来疫情隔离,我才知道原来吃了就睡的生活真不是人过的。想起来我妈小时候教育我去上学说“你好好儿上学,你看别人都上学去了,你去找谁跟你玩儿啊?”现在我爷爷不就这样吗?村里的人都天不亮就下地了,忙活一天,中午回去赶紧吃个饭再接着干,晚上九点才十点的才回去,拾掇好都十一点了。老人下地干活儿的干活儿,带孩子的带孩子,没人跟我爷爷一样这么“享清闲”,他就像是个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却只能在家里自己跟自己玩的小孩。

一年过去,日子是真的变好了,以前帮别人跑腿的活儿我爷爷也干不了了。问为啥,都说“我闺女小子给我在网上整了,你说这不用出门在手机上就办成事儿了,多方便”,所以我爷爷的副业也消失了。除了听戏他也没点啥兴趣爱好的,就是干电工干了一辈子。

    说起来老年生活怎么过,我妈妈喜欢拉上我爸,跟在广场上的叔叔阿姨屁股后头学跳舞。她老焦虑了,说老了找不到圈子怎么办,到时候没人跟自己玩儿多孤单。我觉得现在她天天抖音快手的不离身,到老了有个手机也无所谓吧。

我从小时候就算计过我的老年生活,到现在也没变过,就是想等老了自己个儿找个山林子隐居下来,有山有水的(当然得有网)。就是没想过三代人的老年生活就这么铺展在我跟前儿了:我爷爷是老无所用,我妈妈是老无所伴,我是老无想依。

我后来想,我爷爷不是喜欢听戏嘛,干嘛老在收音机里听,咱也去大剧场、大戏院听戏啊,现场感十足,特震撼。我票都买好了,想偷偷塞他枕头底下呢。那天周四(石家庄的公交政策,每周四公交一律免费),我爷爷陪我奶奶去城里信誉楼买过季衣服。回来了我奶奶笑着吐槽说我爷爷一个钟头得去一趟厕所,都不待歇着的。说的人和当事人都笑了,我在心里想哭。我爷爷前年被诊断出的尿毒症,躺医院个把月,现在就是小便很频繁,所以坐车久了、在陌生的地儿待久了就很不方便,怪不得他那么喜欢星期四呢。我赶紧把票收起来了。

要不教给我爷爷玩智能手机吧?别了,说真的,手机屏幕的压力感应器真像是会双标一样,我轻轻一点就行了,我爷爷点就差点意思,要么使出吃奶的劲儿点,发现点不动,要么学着我也轻轻点,结果没反应,最糟糕的是不小心按了哪儿就回不去了,他也烦心得慌。尤其是看现在两三岁的小孩都能自己找小猪佩奇看,我爷爷这个读过大学电工专业的真是备受打击。

我爷爷是最初一代的大学生。他跟我说那时候他们考大学可容易了,就交个报名费拎上铺盖卷就去了,哪像我们现在得考700多分才能上清北。我爷爷家是家里的老幺,他说小时候可苦了,天天挣干活儿,他不想干活儿,就觉得念大学清闲,然后卷上铺盖卷就从家里走了(理由跟不想拔牙的余华倒是一样)。说起初代大学生,他们是真的能吃苦不挑剔。我爷爷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厂子里,那个年头比起来种地其实也挣不了多少,顶多福利好,比如分配了住房、补助学费医疗费,但我奶奶是村里人,守着地心里才踏实,所以这些福利其实也没享到多少。后来因为二胎被举报了,我爷爷也就被开除了,铁饭碗也没了。后来他就一边种地一边打工,啥都干过,装罐头的、保安、看大门的、抄电表的、卖票的……要是搁我身上,我绝对的受不了(我好不容易读了四年书,结果出来完全没用上)。我问他,你这大学生怎么没点傲气?书是不是白读了?被我爷爷训了一顿:“读书是长眼的,要是一辈子没出过村儿,那不是白活了?”大概我的名儿就是这么来的吧,“远帆”,远行的帆船,走远点,多出去看看,可惜我妈妈和姑姑都没走出去,就把这点念想寄托在我身上了吧。

后来我爷爷是彻底对手机死心了。以前我们夸小孩儿“这孩子真灵”(意思是这孩子真聪明),是这孩子说话利索、话多嘴甜,现在说小孩儿“真灵”多半是这孩子手机玩得溜。有段时间我爷爷看着那一屋子的孩子,大大小小的都一人抱个手机,谁和谁也不说话,找个角落儿一搁就(意思是“待着不动”)就是一天,他老人家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大骂“个个都跟个大爷一样”,觉得手机真是个祸害。我想幸亏他没细看手机里演的是个啥,要是让他看见一堆扭屁股、晒面相的网红和一堆骂人的游戏主播,那可真是难为他了。

你要是问问现在村里的小孩以后想干啥,多半会是“游戏主播”“网红”“直播卖货”,有的也许已经在自己账号上有了一两百个粉儿,显得更有底气些;还有就是“子承父业”,反正家里还有地呢,大不了接着种地卖黄瓜。我不是说鄙视这些职业也不是看不起农民,是现在的孩子太能把别人短暂的光鲜亮丽“移植”到自己身上了,出生就赶上了好时候,活到这么大也许还没下过地,以后怎么办呢?我在想我爷爷的那句“读书是长眼的,要是一辈子没出过村儿,那不是白活了?”

就说现在搞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我爷爷算是第一波精神文明匮乏的人吧?有时候也想问问,是不是就因为缺根网线,就把他们撇下了?日子越过越好,我爷爷也越来越没事儿干了。大家都说,“忙活了半辈子,该享点清闲了”,那该咋享呢?我爷爷以前想工作费力气累人,老了发现没了工作还真是老无所用啊。

老无所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