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脾胃病多发,脾胃调养莫放松,安度夏日防结节
脾胃病多发于夏季,这是由于夏季炎热,人体易受暑湿邪气的侵袭,容易影响脾胃的功能。从中医角度说,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二者共同工作才能将食物转化为气血能量,以供人体生命活动。如果脾胃弱,运化功能失健,精微物质生化无源,则会出现神疲乏力、气短头晕等症状;脾胃弱,运化失司,体内的水液不能正常代谢,停聚而生湿、生痰,则会出现腹胀、腹泻、水肿、咳嗽等。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久之,痰湿聚结就会形成结节、息肉。正如《脾胃论》中说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因此,夏季要重视脾胃调养,尤其是脾胃虚弱者更要重视脾胃调养,不仅能安度夏日,对结节息肉的预防也有重要意义。那么怎么判断脾胃虚弱?如何调养脾胃?

如何判断脾胃虚弱?
1、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脾胃好,口味正常,食欲好,口唇色泽红润。若脾胃弱,失健运,则会出现口淡无味、食欲不好,口唇干燥、苍白无血色。
2、面色发黄
脾胃为身体输布营养,为“气血生化之源”。当脾胃虚时,营养无法正常输布,脸色就会变差,面色发黄。

3、睡觉流口水
脾在液为涎 ,涎为口津,在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但不溢于口外。若脾胃不和,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睡觉时会流口水。
4、肌肉瘦削
《素问·痿论》说:“脾主身之肌肉”,人体肌肉的壮实与否,与脾胃的运化功能相关,脾胃的运化功能障碍,会致肌肉瘦削,软弱无力,甚至萎弱不用。就像《素问·痿论》所说:“治痿独取阳明”。
5、消化道异常
当脾胃虚时,脾胃的正常功能受影响,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挑食等问题,由于脾胃运化失健,会出现大便粘腻或者便秘等问题。

6、形体或胖或瘦
脾胃虚弱,运化失常,痰湿内生,在形体上表现为肥胖,这种胖是虚胖;或形体瘦,脾胃虚的人瘦多是因为经常腹泻。
7、睡不好
中医上有“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也会不好。
8、精神迟钝
当人体出现脾胃虚的问题时,精神状态也会大受影响,会因此变得健忘迟钝,精神萎靡,头脑昏昏沉沉。
如果你命中1-2条以上症状就说明你的脾胃已经出现了“毛病”,要重视,及时调养、调治。

夏季如何养护脾胃?
导致脾胃虚弱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饮食不节、忧思过度或湿邪入体等。生活应注意自我调节,有助于强健脾胃,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饮食有节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让脾胃规律作息。少食生冷,夏季瓜果多,俱是生食,不易消化,尤其是冰镇过的瓜果。“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会损伤脾胃,切不可暴饮暴食。吃东西时要细嚼慢咽,可减轻脾胃负担,有助于消化。

2、不贪食冷凉
夏季炎热,各种冷冻饮品备受广大群众欢迎。夏日阳气在外,脾胃偏于虚寒,若摄入大量冰镇啤酒、雪糕等冷冻饮品,是极易损伤脾胃的。所以,夏日一定不能过于贪冷食凉,否则会损伤我们的脾胃。
3、健脾祛湿
夏季脾脏易受湿邪侵扰,因此要注意健脾祛湿,在生活可多吃些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白扁豆、豇豆等;同时适当运动也有助于祛湿。

4、调摄情志
脾在志为思,思虑过度、所思不遂等都会影响脾脏的功能。所以,思虑过度常能导致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因此,日常要注意情志调摄,避免过度思虑,有助于脾胃健康。

重视脾胃调养,安然度夏日,有助于身体健康。通过上述介绍,大家能自我初步判断是否脾胃弱,以及日常生活中怎么做能够强健脾胃。如果出现脾胃弱的症状,要予以重视,及时寻求专业中医师辨证调治,以免延误病情。

刘根尚 首届国医名师
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国医名师馆首届国医名师,北京丰台区中医医院首席专家,中国医药暨传统手法专家亚运会义诊团秘书长、曾任全国名老中医疑难病诊疗研究所秘书长兼临床组组长,长期从事中央领导的保健工作。从事中医临床、科研40余年,师从刘渡舟教授、赵绍琴教授和步玉如教授等当代中医大家,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深受广大患者信赖。
擅长治疗
擅长运用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病、脾胃病、抑郁症、长期失眠、过敏性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各类疑难杂症。
主要成就
2015年的“中医药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上与国医大师金世元、著名中医肝病学家钱瑛教授等十二人共同被授予“首都国医名师馆首届国医名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