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雪山飞狐》;有时,我们也会如此“痛恨”开放结局

2019-01-18 20:03 作者:Sherlock丶P  | 我要投稿

第一次读《雪山飞狐》大概是在八、九年前。

那晚,放下手中的学习机。惊讶、迷茫、愤怒、不知所措……

这一切都源于三个字――全文完

她站在雪地之中,月光之下,望着那婴儿的小衣小鞋,心中柔情万种,不禁痴了。

  胡斐到底能不能平安归来和她相会,他这一刀到底劈下去还是不劈

                         全文完。

然后就没有了。

多年以来,关于这一刀劈还是不劈,一直是武侠爱好者讨论的一个话题。

《雪山》的同名电视剧我看过两个版本。各有各的结局,各有各的好处。但无论那种结局看过之后总是感觉少了些什么。

关于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很喜欢那种贴近原著的。就像脑中的画面在电视上呈现那样。我曾想过,看着电视中――冰天雪地之中,悬崖峭壁上,一刀,一剑,然后时间定格在这一刻,屏幕变黑,中间出现一个大字“完”。

当然,应该不会有人这样拍这部电视剧。

――――

在小说的最后,有一个后记:

到底胡斐这一刀劈下去呢还是不劈,让读者自行构想。

金庸先生在小说中将二人逼上了绝境,在千钧一发之际,没有任何解释的机会,只有不劈

那么,我们不妨构想一下结局。

(1)劈,苗人凤死。苗若兰知道胡斐杀了自己的父亲,二人纵有再深的感情也必会心生芥蒂……

(2)不劈,胡斐死。苗人凤知道了一切都是误会,而且知道了胡斐是胡一刀的后人,种种一切涌上心头……

无论哪一种,都不会令人喜欢。

既然是开放式,不妨再开放一些,我喜欢大团圆结局。

其实,金庸先生在前文里提供了许多机会――

苗人凤这一招“提撩剑白鹤舒翅”只出得半招,全身已为胡斐树刀罩住。他此时再无疑心,知道眼前此人必与胡一刀有极深渊源,叹道:“报应,报应!”闭目待死。”

“那时胡斐万分为难,实不知这一刀该当劈是不劈。……他若不是侠烈重义之士,这一刀自然劈了下去,更无踌躇。”

苗人凤知道了此人与胡一刀有极深渊源,而胡斐又恰恰是侠烈重义之士。于是双方同时收手。

在武侠的世界里,没有不可能。二人齐心协力逃出险境。苗若兰看着二人归来,误会解开,最后过上幸福生活……

――――

在武侠的世界中,有一种悲伤的故事叫做英雄迟暮。

比英雄迟暮更悲伤的故事是:昔日的江湖豪侠受困于柴米油盐。《神雕》中“中年妇女黄蓉”已经没有了当初的灵气。当大侠们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武功天下第一,江湖重归平静。他们还能干什么?

――爱干啥干啥。

这个时候,故事已经到了尾声,他们可以隐居,可以浪迹天涯,也可能直接写死。这个时候,传奇已经结束,读者们也到了合上书本开始叹气的时候。

《雪山》一书故事横跨百年恩怨情仇,其实叙述只在一日之间,其中高潮迭起,引人入胜。最后胡、苗二人悬崖拼斗,故事到了最后一个高潮。

金庸先生在后记中说道:在我自己心中,曾想过七八种不同的结局,有时想想各种不同结局,那也是一项享受。

在金庸先生的心中,想必他早已把每个角色都安排好了,包括他们的生活轨迹以及生活方式等……

如果站在作者的角度来看,当胡斐做出抉择之后,无论怎么写,结尾的变化都不会太大。如果把每个人的结局都交代清楚的话,反而显得有些啰嗦。

至于幸福生活后的柴米油盐,甚至有些俗气。金庸先生当然不会这么写。定格在那一刻似乎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幸福生活+人生巅峰,俗不俗?俗!

想不想看?想看!

人们似乎总是觉得――这样就好。可是真的好吗?为什么?

因为人物。

不自觉的,看着书中的人物,我们希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像追番有时会想:我可以单身,但××一定要幸福。

我们总是希望,喜欢的人物能有个好的归宿,即使,这个归宿是俗不可耐的。

――――――

胡斐这一刀劈或是不劈,在胡斐是一种抉择,而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凭着自己的个性,凭着各人对人性和这个世界的看法,做出不同的抉择。

都说,人生没有答案。

如果当年,金庸先生给《雪山》一个固定的结尾,而那个结尾不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胡死、苗死、或是都死。我们会接受吗?

恐怕会的。

如果人生是一条直线,可以向着灯光,一直走,一直走。那该多好。




多想,看到一个确定的结局。

《雪山飞狐》;有时,我们也会如此“痛恨”开放结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