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封神》到《三万里》,我们的改编作品该走向何方?

2023-08-09 23:44 作者:1000个悬念加1  | 我要投稿

“高适这样的败军之将也能被洗成这样?” “纣王和妲己的感情线给我看愣了,纣王变成了战神,妲己成了国色天香,真恶心……” “历史上李白和高适的关系真有这么好吗?” …… 本来三万里的影评已经写好了,结果最近几天净看了些这,六七百字的影评又被我删的只剩了47,真绷不住了。

“纯手工古法锻造了一把唐刀,绝非现代工艺,结果砍个铁丝就缺刃了……那就不要作为刀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而是工艺品。” 对,这个说法确实没错,但是要明白,封神三万里本身就是工艺品,而不是刀。所以没必要去深究情节到底合不合史实,也不要给电影套上历史研究的责任和义务,如果能合史实则是锦上添花,但这并不是电影人的责任和义务。 封神里删掉了大部分妲己作妖和纣王昏庸无道的情节,我确实会觉得可惜,但罪不至被苛责至此;三万里李白和高适的关系,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那么好,很重要吗?过分深究电影里不合史实的情节,并感觉非常不能接受,那我只能说这些人本就不是打算把封神三万里当作一部“电影”来看的,而是历史教材,从一开始的打开方式就有问题。 事实上是:戏说就是可以胡说,改编就是可以乱编,只不过不提倡胡说和乱编。胡说乱编的作品没有过硬的素质,自然会被时间掩埋,一时的烟花褒扬与洪水恶语都会变得苍白,时间才是最公平的筛子。即便是金瓶梅这种胡说乱编取材自水浒的猎奇同人作品,足够优秀不照样也流传下来了吗? 拿四大名著举例,四大名著没有任何一部是符合史实的,无一例外都是改编作品。但设想下,“四大名著/奇书”如果放在近年发表会怎么样? 《演义》一开始就站错了队,不站曹魏站蜀寇,歪屁股犯了政治错误;《西游》妖魔化了儒释道教,其用心不可谓不险恶,且其本身也是神话志怪作品,毫无史实可言;《水浒》讲的是刁民造反不安定因素;《金瓶梅》本身更是水浒的衍生作品,且猎奇情节与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好,“帽子”都扣完了,这些作品会被喷成什么样,大家自行定夺。 恐怕能幸免于难的,反倒是《红楼》这种可以放在任一朝代任一家族都合情合理的小情小爱,四海皆准,完美规避了历史问题。而同样所有历史题材改编作品中,能幸免于难的也仅有烂大街的宫斗剧,怎么没人去深究这里面合不合史实?就算剧本真去深究这个,谁看啊?你看吗?反正我不会当娱乐作品看。 实际上我并不把这些作品的出现视为领先于版本超前于时代,而是现在大家都被集体降智了。古人都能接受的东西,现代人接受不了,我觉得这不是古人的问题,而是大家都陷入了“像不像”和“是不是”的怪圈,而不在意“好不好”,这让以后的改编作品还“敢不敢”呢? 一方面迫切渴望有更优秀的改编作品出现,一方面又揪着不合事实的小辫儿再三鞭尸。这是现在普遍存在的态度问题。 学不会尊重历史,就不配拥有历史。但同样学不会尊重改编,将来也不配拥有任何优秀的改编作品。 其实我们现在很像在明清时期的那群人,看着改编作品一部部出现,最终真正有价值的改编作品会永远留下来,而滥竽充数的则会被大浪淘沙。我们面对的选择就和五六百年前的人面对的一样,直到下一次全新的媒体出现,我们的后代又会去面对这件事。所以不要把经典束之高阁,要把经典扔回民间,属于民间的,就该让它继续在民间自然演化。 已经被神话志怪题材一家独大的国漫电影,能有这样一部充满文人雅趣与诗歌艺术的作品,还是很难得的。遥想21年末的《雄狮少年》因为“眯眯眼”被喷成过街老鼠;06年《集结号》因“刻意扭曲历史情节”被指反动。如今《封神》这样的良心制作也喂给了狗……大家都被骂成这样,我只会觉得可惜,也觉得观众的智商可怜。 说白了就还是惜才,单纯的惜才。

PS. 贴一张唐朝文曲星的号码本: 杜二(杜甫) 孟六(孟浩然) 元九(元稹) 李十二(李白) 王十三(王维) 杜十三(杜牧) 李十六(李商隐) 韩十八(韩愈) 白二十二(白居易) 刘二十八(刘禹锡) 高三十五(高适)

从《封神》到《三万里》,我们的改编作品该走向何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