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有答题模板吗?当然有!很系统很全面!
你家孩子做语文阅读理解题时,是不是都有类似的烦恼呢?
丢分多:一道十几分的大阅读题,往往只能得6、7分!
耗时长:做一篇短文阅读,读2遍文章看看题,30分钟没了!
答非所问:甭管答题栏有多长都能写满,对完答案发现都不在点上!
如果你家孩子有上边的问题,请在最下边给马老师点个赞吧!
其实绝大多数初中生乃至高中生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尤其是现在语文在各个科目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而阅读理解题在语文考试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所以这一点中考前必须重视。
很多家长就会问了:马老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有答题模板吗?
当然有,而且很系统很全面!
作为研究8年语文阅读理解的老师,我也整理了一套好记好用的答题模板!
这就是我独创的解题流程清单图!适合所有赏析类、作用类十几种小题型。
此回答篇幅较长,码字不易,且看且珍惜,建议点赞收藏哦~⬇️⬇️⬇️
但是!
在使用答题模版之前。孩子需要知道语文阅读理解到底考察什么题型,题型所对应的核心概念有哪些!
很多人问我要解题流程清单图,不是我不给,而是如果你没有扎实的基础和题型意识,给了你也用不上呀!
所以与其盲目套模板,不如学会现象看本质,对孩子所缺乏的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应用模板得分。
— 1 —
吃透概念术语
很多孩子对于很多概念都是模糊的,就拿起答题模板开始背,结果吃力不讨好,考试时根本用不上,例如这些公式:
1、概括主要内容公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
请问做了什么事?该怎么在文中找?如何概括?
2、概括中心思想公式=本文记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如何找文中的叙述性内容?如何得出记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如何判断作者的情感?
3、比喻的作用公式=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体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什么是比喻?如何判断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以上这些?有没有人教过孩子?
就好像一个不会做饭的人,你告诉他做饭的公式是:
糖醋菜:1份料酒+2份生抽+3份糖+4份醋+5份水
拌面炸酱:油和肉末炒香+料酒+葱姜蒜+豆瓣酱+甜面酱+糖
美味凉拌菜:蒜蓉+辣椒粉+芝麻+热油浇+生抽+醋+适量糖
结果他连生抽、老抽、蚝油这些调料都分不清楚。1份是多少?2勺又是多少?适量又是多少? 那根据公式做出来的饭能有多好吃呢?
所以,孩子第一步,肯定是要吃透专业核心概念。
例如学到表达方式这个概念时,要能清晰地回答出这些问题:
什么是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用什么来表达的呢?也就是表达方式的主体是什么?
文章有没有表达方式一说呢?
什么决定了文章的体裁?也就是区分文体的标准是什么?
啥是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他们的本质是什么?
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有没有用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也就是区分他们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孩子对于问题的答案都是支支吾吾,一知半解的,那不算是掌握了,那背再多相关的答题模板,他也是用不上的。
— 2 —
掌握必考题型的解题方法
看过的文章和视频的铁粉们,肯定知道我经常提及的八大题型:
概括内容题
理解内容题
把握中心题
人物描写题
环境描写题
句段赏析题
标题分析题
词语赏析题
这些题型我重复一万遍也不为过,很多孩子连判断题型都不会!背了模板后他又如何对应到合适的题型中去?
其实这个阅读理解,它非常像咱们的中国功夫,而这些答题公式和模版,就像中国功夫种的招式和套路。
你学功夫,只学个招式行吗?肯定不行,必须还要有内功的支持。
否则出题人换个角度,换个问法,孩子就懵了,根本无法活学活用这些公式。
— 3 —
有效练习
即使孩子都掌握了核心知识体系,也掌握了八大题型的解题方法,这还不够,还需要有效的练习,将方法转化为解题能力。
我一直强调“学练一体”,完全是因为阅读理解的关键在于“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方法”,学习正确的方法只是前提,而有效的练习再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无需置疑,孩子的解题能力是在练习中提升的!跟着我练习的孩子,成绩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最后的话:
有些家长会觉得我说的这些没用,即使看了我的课程介绍都会说内容太多了,孩子学不来;练习太多了,孩子没时间练,只会追问到底能不能两周快速提升语文阅读理解?
我只能遗憾地说,抱歉,没有这样的方法!
不相信我的家长,只能说我们无缘!
相信我的家长,孩子的成绩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孩子学习有信心,家长更高兴!
普通智力➕正确的方法➕足够的练习🟰阅读理解尖子生!
不认同的盆友可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认同的朋友就给马老师点个赞表示认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