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4.17 脑科学日报| PNAS:达尔文无法解释的, 人类视力进化之源?

2023-04-18 10:01 作者:brainnews--杏仁核学堂  | 我要投稿

第1704期 脑科学日报

2023年4月17日

科 学 时 讯


1,PNAS:达尔文无法解释的问题——人类视力进化之源?来源:生物通

近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化学家Matthew Daughty及其同事使用复杂的计算机软件搜索数百个其他物种的类似序列来追踪数百个人类基因的进化,发现一种叫做IRBP(光受体间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基因对视觉很重要。它编码的蛋白质存在于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的空间。在脊椎动物的眼睛中,当光线照射到视网膜中的光敏感光体时,维生素A复合体会扭结,从而引发电脉冲,激活视神经。IRBP将这些分子转移到上皮细胞上,并将恢复的分子送回光感受器。与脊椎动物的IRBP最相似的是一类细菌基因名叫蛋白水解酶(pepsidases),即使在其微生物祖先中,这种蛋白质也可能具有与光敏分子结合的能力。其他突变随后完成转化为一种分子,可以逃离细胞,充当穿梭器。

阅读链接:PNAS:达尔文无法解释的问题——人类视力进化之源?


2Nature子刊:王宏林/周斌合作揭示成纤维细胞介导炎性皮肤过度神经支配新机制来源:生物世界

神经-免疫互作是皮肤炎症及免疫防御的重要环节。银屑病、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等皮肤疾病发生时,常常伴随瘙痒、疼痛等神经病变及病损部位神经轴突异常增生。在银屑病中,外周感觉神经特别是痛觉受体能够通过分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神经肽促进真皮树突状细胞IL-23及T细胞IL-17等致病性细胞因子释放加剧炎症。然而,导致皮损部位过度神经支配的线索尚不明晰。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王宏林团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斌团队合作,利用PdgfraDreER-tdTomato鼠对皮肤中的成纤维细胞实现了可视化荧光标记谱系示踪,并利用单细胞测序对正常与类银屑病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亚群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炎症诱导了一群具有显著神经调控特征的Tnc+成纤维细胞。研究揭示了炎症诱导的TNC+成纤维细胞亚群定位于毗邻表皮的乳突真皮,且乳突真皮是成纤维细胞、外周神经及T细胞密切接触互作的热点区域。

阅读链接:Nature子刊:王宏林/周斌合作揭示成纤维细胞介导炎性皮肤过度神经支配新机制


3,Research:脑膜淋巴管递送仿生脂质体纳米药物实现帕金森症治疗新策略来源:Research科学研究


脑膜淋巴管(MLVs)是最新发现的大脑最重要的中枢神经淋巴引流系统。2020年,我国学者首次采用MLVs作为药物输运通道,成功绕过了BBB的限制,将纳米药物递送到大脑中,提高了脑胶质瘤治疗效率。但MLVs通道内存在大量免疫细胞,降低了纳米药物入脑效率。而且,进入大脑的纳米药物通常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全脑扩散,难以特异性靶向病灶靶点。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分子影像研究团队和澳门大学袁振教授团队针对PD重大临床需求,通过细胞膜仿生工程技术构建一种NK细胞膜包裹的中药(姜黄素)脂质体纳米药物BLIPO-CUR。BLIPO-CUR脂质体表面具有NK细胞膜的活性蛋白,能够特异性的靶向MPP+诱导神经元细胞,同时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满足了MLVs递送的两大前提条件。在MPP+诱导神经元细胞的治疗实验中,仿生脂质体纳米药物BLIPO-CUR能抑制神经元细胞的早期细胞凋亡和晚期细胞凋亡,并减少活性氧产生,表现出良好的神经保护活性。

阅读链接:Research:脑膜淋巴管递送仿生脂质体纳米药物实现帕金森症治疗新策略

4,SVN:沿血管周围间隙的低弥散率证实的类淋巴系统受损与脑小血管病相关来源:SVN俱乐部

近日,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伊龙教授、潘岳松教授团队发表了一项新研究,旨在调查社区人群中类淋巴系统与脑小血管病(CSVD)的发生、严重程度和神经影像学表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较低的DTI-ALPS指数与CSVD的发生、严重程度和典型的神经影像学标志物相关,这意味着在一般老龄化人群中,类淋巴系统的损伤可能与CSVD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存在相互作用。

阅读链接:SVN:沿血管周围间隙的低弥散率证实的类淋巴系统受损与脑小血管病相关


5,Current Biology:首次记录自由移动的章鱼的脑波!来源:原理

章鱼的每只触腕都有属于自己的“脑”,或者说是神经元束,通过处理本地信号来寻找食物。研究发现,每条触腕可能有大约10000个神经元专门用于感知周围的环境。章鱼和人类之间的巨大差异源自于超过5.5亿年的独立进化,但与人类相似的是,章鱼也有巨大的脑。近日一篇研究成功记录下了自由移动的章鱼的脑活动。研究人员选择了一个名为蓝章(Octopus cyanea)的物种作为模型动物,将电极植入章鱼脑中被称为垂直叶和中上额叶的区域,从而确定了几种不同的脑活动模式,其中一些在大小和形状上和在哺乳动物中看到的很相似,另一些则是先前从未描述过的非常持久而缓慢的振荡。这些特征似乎是章鱼特有的。

阅读链接:Current Biology:首次记录自由移动的章鱼的脑波!


6,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这样“八卦”,让你尽享“福利”来源:中国科学

报近日,来自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印度,甚至是非洲的偏远村庄,“八卦”(交换其他社区成员的声誉信息)都会影响人们获得的资源。在一系列实验中,积极和消极的“八卦”会影响参与者是否愿意给一个人资源,尤其是当“八卦”针对特定情况时。该研究认为,“八卦”被用于竞争,与获得更多资源的可能性之间有直接关系。个人的积极声誉强烈影响另一个人是否愿意与之共享资源。

阅读链接: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这样“八卦”,让你尽享“福利”


7穿越血脑屏障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渤健斩获新技术加速脑部斑块清除

来源:药明康德

渤健和Denali Therapeutics于近日宣布,渤健已行使对Denali抗体运输载体(ATV):淀粉样β蛋白(Aβ)项目(ATV:Aβ)的许可选择权。Aβ斑块在大脑中的积累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特征。由Denali的ATV平台所开发,ATV:Aβ可穿越血脑屏障(BBB),旨在增加靶向Aβ的抗体疗法在大脑中的暴露和靶向作用,从而可能实现改善斑块清除和/或减少淀粉样相关影像异常(ARIA)。

Denali的运输载体平台是一项专有技术,旨在在静脉注射后有效地将大分子治疗药物(如抗体、酶、蛋白质和寡核苷酸)运输穿越BBB。运输载体技术基于经过工程设计的Fc结构域,这些结构域与特定的天然转运受体(如转铁蛋白受体)结合,这些受体在BBB上表达,并通过受体介导的跨细胞转运将运输载体及其治疗载荷送到大脑。

阅读链接:

穿越血脑屏障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渤健斩获新技术加速脑部斑块清除


8,做完美主义者未必不好来源:雷雳和学生们

人们对完美主义者的评价并不好。认为完美主义与焦虑和压力等消极后果有关。然而,并非完美主义不好,而是我们追求完美的方式不合理。近日一篇文章指出,那些拥有更完美主义观点的人更少寻求心理帮助。这种在寻求帮助时的犹豫似乎与完美主义忧虑有关。挣扎的完美主义者设定了不切实际的高目标,或担心无法实现目标或期望,无法向前迈进。检查你的心态,向成长型心态转变,下次看自己的表现时,如果你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也问问自己做对了什么。然后再考虑如何利用这些信息继续前进。你总是可以变得更好,但你永远不会完美。

阅读连接:

做完美主义者未必不好


审校:Simon


4.17 脑科学日报| PNAS:达尔文无法解释的, 人类视力进化之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