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吨级神盾第2批次的建造暂缓,直接上马3万吨级全能舰?

18舰的顺利下水出坞,可算是水面上的天字一号工程的顺利小结,也是延续了七八年的第一次造舰高潮的阶段性收官。而下一步如何开始新订单的生产,也就是第二锅饺子如何安排,必然成为外界观察的重点。在这方面,不单纯是巨型航空舰艇的建造和下水规模;作为水面主力的驱护舰的建造安排也同样重要。毕竟在以5年为一个阶段的短时间内,想在巨型航空大舰的保有总数量上看齐超级大国海军,仍然有现实的差距;虽然在核心技术上已经领先,但是要把巨型航空大舰批量建造到2位数,至少需要2个5年周期;甚至需要3个周期才可以完成最终的超越。但是在驱护舰的总规模上,反倒是最有可能快速看齐超级大国的关键分支!既然如此,那么外界一直认为已经技术成熟的现有舰型。

比如洞五五,洞五二D系列,还有新青年系列都会有第二批数量可观的饺子要下。这种说法至少已经存在了1年之久。但是在核心船厂看到的,却是1坞至少5艘洞五二D同时开始建造,却没有发现任何第2批次洞五五的新模块出现。于是有人就说什么因为经J下行,预算不足,导致第二批次的洞五五的订单被迫推迟甚至有可能直接取消;只能用有限的资金来生产单价便宜的多的洞五二D系列。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这个说法可以说是毫无根据的诱导性猜测。这是因为任何一批大舰的开工建造,并不是当年设立预算后才开始生产。部分关键项目会在5年前甚至10年前就已经在立项的同时,获得专门的预算支持。绝不会因为短时间内的外部经J环境的变化而出现暂停或者取消的现象。

而大型舰艇的批量下单,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基本建设;恰好可以对造船工业以及相关产业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对所有大型造船基地来说,从来都不怕订单爆棚而就怕整体开工不足。当今某方家的几个主要的造船基地,特别是有军品资格的船厂,整体开工率也就刚刚到50%上下,即使一次性再追加20艘万吨级神盾,也会加班加点的给造出来。何况一个舰型一旦大规模开工,就不会轻易地在中间进行长期停顿。这是因为造船造舰等高度集成化的现代工业生产,也讲究生产线维持热度的问题;毕竟人类批量造什么,都有一个保持手熟的基本原则。更何况洞五五是未来航母打击群的核心护卫力量,甚至可以单纯作为非航母特混舰队的指挥舰存在。因此现有的8艘远远不够用;最少也需要再追加8艘才行。

既然说清楚了1.3万吨级神盾的建造不可能临时中断,更不会最终取消;那么至今没有出现在船台或者船坞上,就需要分析一下更现实的原因。首先一个,就是主要造船基地的产能转换的协调安排问题。本来洞五五的建造其实是以皮革厂为主,北方基地为辅。而最近2年皮革厂要集中一切力量突击18号平台。因此其原本对洞五五的后续建造,也基本停顿了接近2年。期间只分出一部分力量完成既有的洞五五的舾装和试航工作。这个工作已经彻底完成,同时18舰的工程也基本到了收尾阶段。下一步就看皮革厂是继续开工更大的航空巨舰;还是短暂总结,期间仅仅开始第二批次洞五五的生产。更有可能是两大项目同步开展,毕竟皮革厂完全有这个实力。而且如果北方基地也有超级大项目,那么也需要,

近一步的集中精力,只附带加工一批新的洞五二D,而把洞五五的第二批次生产重心再次南移。其次,还有一个很大的可能,就是对标排1.7万,满排接近3万吨的全能舰,可能已经同步开工了。毕竟超级动力包的陆地测试已经基本完成,必然会有一个新项目提前验证这种可以推动15万吨级舰体的高能体。以某方的谨慎个性,需要一个先行试验体来取得第一手资料,此后才会正式运用到“正主”身上。况且验证就验证全部系统,而不是仅仅一个动力包;何况这种验证体在全球也是开天辟地式的超级大项目。因此今后两三年,不是只有洞五二D一个舰型在建。而是起码三种神盾一哄而上,超级大国海军也只有强势围观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