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吉尔·布拉斯】来自十八世纪的欧洲流浪骑士浮世绘

2020-04-08 09:38 作者:璟瑟无端五十弦  | 我要投稿

《吉尔·布拉斯》是法国作家勒萨日的代表作品,法国流浪汉小说中的经典,又称法国版《堂吉诃德》,欧洲版《鹿鼎记》。


于我而言,这是我在索邦大学读大二的时候的必读书。我还记得这门课叫“古典文学”。当然了,此古典非彼古典,这里专指启蒙运动时期的古典主义流派,而不是希腊拉丁时代的著作。

优秀代表当然是咱们熟知的伏尔泰、卢梭等人。


毕竟是十八世纪的作品,原文难免有些晦涩,但是在杨绛先生的译笔之下,一切都变得伶俐而生动。我也很惊异为何杨先生一个大家闺秀能将一个流浪汉的口吻转译得如此传神。

【同期还有杨先生翻译的西班牙小说《小癞子》,文字质朴简洁,故事精彩生动,真实反映中世纪西班牙的社会状况,开启流浪汉小说(La novela picaresca)先例,并成为同类作品鼻祖。】


在《吉尔·布拉斯》中,作者虽写十八世纪的西班牙,但真正批判的,是当时的法国社会。

在欧洲读书的时候,我也发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因为宗教语言风俗的相似,很多问题往往走向同一阵营,人们之间的来往也更多【我认识的很多法国人都是意大利控】。

换言之:了解意大利和西班牙,也是了解法国;了解邻居,也是了解我们自己。


除了对社会的批判,本文中也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来自当时的三教九流,像马赛克拼贴一样点缀其中。任你随意拾起其中一块,都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待你读过,又把它们合在一起,这就有了十八世纪的西班牙和法国。


最后,关于阅读,我还想说一点。


记得在读大一的时候,我有一位极天才的老师,教我们罗曼语言学的选修课【罗曼语=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地的语言的统称,印欧语系中的一种】,法国亨利四世高中【法国伊顿公学】的优秀毕业生,十三岁高考,二十三岁当大学教师,精通十几门语言,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拉丁语的“你越学习,就越不痛苦”。

有一次上课,他问我们一个问题“你们还在读书吗?”

我们点点头。

他又循循善诱说:“是真的纸质书,不是电子书”

我们又点点头,在索邦大学,每次规定的必读书都是纸质书。

他接着问:“我说的是课外的lecture pour plaisir【为兴趣而读的书】,不是必读书”

满座人哑然失笑,包括我。


当下的时代,无疑是个快节奏的时代。希望各位在被带节奏的同时,能稍微放慢脚步,偶尔停下来想一想,再捧起一本书,多一种思考,也多一份感动。

【吉尔·布拉斯】来自十八世纪的欧洲流浪骑士浮世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