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慕容垂复国时响应者云集,反而没那么多人帮前秦?

想必诸位看这段史料时,尤其是看《资治通鉴》这段描写投奔后燕的情景时,会不由感慨“我去,慕容家这号召力太强了吧!”,然后看看孤苦伶仃的前秦,会不由惊讶“卧槽,咋没人帮苻秦啊?”然而事实是这样吗? 因为慕容家官方立场史料流传和影响大,而前秦反之。 我们拿王仲德举个例子,你没听错,就是刘宋名将王仲德,他生来就是前秦人,他的父亲王苗在前秦苻坚时官居两千石。具体是什么官职,不可考证,但绝对是高官了。
《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六》:父苗,事苻坚,皆为二千石。仲德少沈审,有意略,通阴阳,解声律。苻氏之败,仲德年十七,与兄睿同起义兵,与慕容垂战,败;仲德被重创走,与家属相失。
慕容垂在关东起兵,当时老王还很嫩,年仅十七岁,他与自己的兄弟主动举义兵讨伐叛贼后燕,结局意料之中,小王被慕容垂吊着打,其实就算是老王也打不过慕容垂就是了。 这段少年王氏兄弟,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史料如何保存? 是因为王仲德后面出息了,人家遇上刘裕这个老板了,闯出一片天了,倘若老王直接战死,或者渡江后浑浑噩噩过完一辈子,我们别说了解这段历史,就连王仲德是谁都不知道呢。王仲德如果直接死在慕容垂手下,他也不过是路边上一具无名尸骸罢了。 重点来了,可不是所有人都是王仲德。不是所有为了前秦举义兵讨伐叛逆的人活下来了。也不是所有活下来的能够留己名于史书。 当时的义兵绝对不止王氏兄弟一股势力,肯定还有很多,但他们都被历史长河淹没了。后燕不会记载为前秦抛头颅洒热血的义士。前秦自己的国史直接十不一存了。就算民间有野史、地方志记载了下来,到现在也一千多年了,这些记载早丢失了。 慕容燕的史料流失的也多,但比起前秦后秦的情况,那是好太多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发现那么多人投奔慕容垂,没什么人支援苻丕的根本原因。不是苻丕不得人心,不是前秦搞暴政,谁让你秦自己的官方史料没流传呢。 ps:这么一看老王跟着刘裕灭慕容和后秦,还是在为自己母国报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