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概论·重要概念】灵魂魔法和元素魔法
灵素:灵素是一类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一般均匀分布在空间中,我们可以通过其它物质受灵素影响的运动和意识的直接感受来观察到它,它包括精神力、元素合、规则量三种状态。
精神力:精神力是灵素的一种状态,它一般存在于恩多德屏障内,但可以在意识的驱动下被释放到外部空间中。它是意识的载体,意识只有寄托在屏障内的精神力整体上才能存在。
元素合:元素合是灵素的一种状态,它可以使与它在空间上重叠的其它物质发生某种特定的变化。
规则量:规则量是灵素的一种状态,它充斥着位面内几乎全部的空间,每一份规则量都承担着一部分规则意识,这些规则意识相互联系成规则意识整体。
规则度:规则量的强度,指规则量与其他灵素相互作用时表现出的“规则量密度”(规则量/空间体积)
意识:魔法界的“意识”一词一般指人的思维,或者说人思维的“我”
灵魂:灵魂是意识和承载意识的精神力的总和这一整体
灵魂度:对于某一灵魂而言,它所处的恩多德屏障内所能承载的精神力的最大值
灵魂频度:灵魂本身固有的性质,体现了灵魂的“离散程度”,Sf越大,则灵魂越“离散”,向外魂频度:作用的能力越强,但也越难以维持在恩多德屏障内
精神力场强:精神力场强表示一定距离上精神力所能施以作用的大小
屏障内空间:按照“屏障内空间假说”,恩多德屏障由一个个微小的屏障内空间组成,屏障内空间是精神力对外输出的基本单元
死界:当屏障内的精神力总量小于死界时,精神力将无法自然恢复而灵魂将逐渐消亡
冥想法:通过搭建仪式空间使精神力得以更快吞噬规则量而实现精神力更快速恢复的技术
回魔药剂:一种帮助快速恢复精神力的符刻物
灵体:狭义的灵体指仅由以太构成屏障物质基础,有精神力存在的"类生命体",但其精神力无意识
灵魂印记:输入客体的不立即产生意识(指令)并最终产生意识(指令)且未替代客体的主体精神力的精神力,是驭灵师控制灵体的重要手段
意识指令:一种内容简单的思想念头,一般包含某要施行某动作
精神心理暗示:直接作用精神力于目标恩多德屏障内,精神力带来思绪,对目标的思想(意识)或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契合系数(P):契合系数表示灵魂与灵魂容器的契合程度
灵魂容器:灵魂容器是被用于承载灵魂主体的恩多德屏障
灵魂视界:在一定范围内作用少量精神力,通过空间中某位置精神力消逝速度的快慢来判断该位置的情况
兰瑟精神作用定律:描述对屏障外某处的精神输出能力(最大速率)与屏障和该点空间距离、灵魂度、灵魂频度关系的定律
拉恩定律:解释灵魂对外精神作用速率的生理上限的定律
谢尔-本罗森定律:描述灵素间相互转化规律的定律
圣彼得正仪式转化定律:谢-本定律在献祭/祈祷时的变形,解释异位面规则量吞噬本位面施放的精神力时的情况
元素魔法:基于元素合在特殊空间结构下与底质反应后产生的物质变化而实现的魔法。
魔纹:特殊空间结构的体外精神力,拥有阻碍内外灵素作用的功能
子魔纹:构成魔纹的魔纹结构,每一个子魔纹能实现一种功能
核心魔纹:最重要的子魔纹,元素合在核心魔纹中形成特殊结构与底质反应产生物质变化
元素位:元素在元素单位圆上的位置,表示为(元素位径,角度),代表着元素合能使底质发生的运动和灵素转化时消耗的魔法值
元素单位圆:国际标准四元素体系下表示所有元素元素位的图形
典型元素位:莫一种元素类型中最典型的元素位,这些元素位的元素所导致的物质变化是这一元素类型的代表
伊南娜秘术:伊南娜秘术萌芽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苏美尔地区,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形成完整体系,是世界上最早成型的元素魔法体系
四元素十六相位体系:古希腊罗马盛行的元素认识体系,是现代四元素魔法体系的前身
奥义魔法:印度古代流行的魔法体系,以精神灵魂魔法与元素魔法的高度融合为显著特点
五行五方: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关于五行对应五方土地的观念
元素含量:元素位的元素含量是影响元素魔法效果的客观因素,它由所在位面的性质决定。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该元素位元素含量越高,元素魔法效果越强烈。
仪式:人为改变位面规则特性的行为和方法
魔纹学:研究具体的核心魔纹与魔法最终效果关系的学科
“力”:元素合的密度,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元素合的强度,即空间中某一点上元素合的大小
“式”:核心魔纹(及其内部元素合)的空间结构
“质”:“底质”,指与元素合在空间上重叠,因而在元素合的作用下朝着特定趋向变化的物质
罗洛托夫分类法:魔法界最通行的横向元素魔法分类方法,它根据“有无中心”,元素所属种类(三十六元素分类法),核心魔纹的“式”,元素位,魔纹线路五个特征将元素魔法进行从大到小的分类。
以太:一种极其微小、异常坚硬的颗粒,由一定数量的无性偶极子和斥性偶极子构合而成。
切考西定律:表示一位魔法师将一定精神力转化为特定元素位的元素合所需要消耗的魔法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