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切为了存在”:日俄战争前的俄军海军部署

2023-08-04 11:17 作者:指文化行文化  | 我要投稿

本文摘自【海洋文库S10】[英]朱利安·S. 科贝特著,邢天宁译《日俄海战1904—1905:侵占朝鲜和攻占旅顺》

气氛剑拔弩张,战争已无可避免。俄国的总参谋部呼吁总督尽快对自身的职责和局势的发展做一份最新的评估报告。3和之前的情况一样,这份评估首先探讨的是海上力量的对比。其中的第一个议题是日军能否在战争打响后取得制海权——这将决定日军能否在最有利的地点登陆,如若不然,他们就只能在朝鲜南部上岸。就这种情况,总督的参谋人员转而向俄国海军司令部(Naval Staff)提出了两个问题:

1.我方是否应考虑日军在牛庄登陆的可能性——至少在战争的第一个月是如此?

2.假如对方在西朝鲜湾登陆,而我方舰队又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时候的海军能拖延对方的行动多久?

此时,俄国已不再担心英国舰队的存在会让局势复杂化,因为海军的参谋人员在回复中充满信心地表示:只要他们的舰队没有被摧毁,日军就不可能在牛庄或者西朝鲜湾登陆。这种看法似乎来自对“存在舰队”理论夸大或错误的认识。太平洋舰队的维特捷夫特(Vitgeft)海军少将更根据个人的想法认为,以双方的实力对比,日本人在西朝鲜湾甚至是黄海的任何地方都无法取胜。换句话说,他认为日军根本不可能夺得制海权。虽然远东陆军的各位主官和俄国驻东京的武官都没有这种自信,然而,在继续评估局势时,相关人员却只能假定海军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意味着,在俄国人看来,日军并不会在镇南浦—元山一线以北登陆,而是会将卸载点选在朝鲜东部或南部地区。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海军对局势的判断其实有一定道理,因为我们将会看到,直到主动出击获得海上优势前,日方都没有将镇南浦一线当成一个适合登陆的地点。

战争爆发之初,俄国方面印刷的宣传海报《面朝大海,严阵以待》。与画中展现的乐观景象不同,在战争爆发之初,俄国的战略处境实际相当不利

在确定了这些要点后,俄方便开始猜测敌军可能的行动计划。按照他们的猜想,日军的意图可能有:

1.单纯地占领全朝鲜,且就此为止;

2.以上述占领区为跳板,攻击南满的俄军和旅顺;

3.海参崴和滨海省。

另外,日本对库页岛(Sakhalin)和阿穆尔河口的行动也被考虑在内,不过各方都相信它们只可能是牵制行动,并不会影响战争全局。

在俄国陆军的参谋人员看来,由于日本清楚其自身可调动的地面部队两倍于俄军,因此,日本绝不会满足于简单地占领朝鲜,相反,他们会进入满洲和辽东半岛,以阻止俄军主力在南方集结,其第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旅顺。而且和之前的评估一样,这次俄军参谋人员同样认为:如果想让旅顺免遭致命打击,他们就应当将陆军的主力集结于辽阳和海城(Hai-cheng)之间。另外,如果舰队真的可以切断日军在黄海上的快速运输线,并迫使他们穿越朝鲜和南满山区漫长而崎岖的地形,那么,这将对局势大有帮助。因此,基于理智的考虑,辽阳作为陆军集结地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果日军旨在夺取满洲地区的铁路线,那么,辽阳将成为能防范对方的最近地点;如果日军的目标是旅顺,俄军也能在辽阳阻止他们将全部兵力用于进攻。就算辽阳的俄军只处在日军主攻方向的侧翼,日军也仍然需要派遣一支庞大的部队来牵制俄军。于是,该计划很快得到了批准,而且在战争爆发之初,俄军采用的也是这份计划。当时,日军未能旗开得胜,先一步掌握黄海的制海权,正因如此,俄军才选择将集结地定在辽阳而不是吉林。

鉴于这份评估表明海军意义重大,俄国对增强太平洋舰队的忽视和怠慢就显得尤其不可思议。对此,官方的解释很有趣:首先,俄国在远东的布局还远未完成,而且正如我们所见,他们依旧认为有必要在波罗的海保持强大的实力;其次,俄国海军并没有一个专门研究作战的参谋机构。因此,他们也无法从参谋人员的角度对整个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更不可能将结论呈交给国务委员会,并基于研究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影响上层的决策。但这并没有揭示出问题的全部,就远东战场而言,真正有最高决定权的是远东总督——他在太平洋战区行使权力时又完全独立于圣彼得堡的海军部。结果,海军部的官员们表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份作战计划有多么依赖海上战场,从而忽视了加强太平洋舰队的必要性。战前不久,海军部的确召开过一个高级军官会议,试图制订作战计划。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对其他军事问题缺乏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报告说,没有必要单纯为了打赢海战,便大费周章“预先制订一个作战方案”。有这种想法的人员也许对参谋工作缺乏理解,他们先入为主地认为,既然很难预测海上战事的走向,那么,所有指导作战行动的初步研究和分析都没有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总督只好接受一个笼统的事实,即他的舰队与日军舰队实力旗鼓相当,而且它们会原地不动,按照最初建议的那样,分别部署在旅顺港和海参崴。另外,对分散部署舰队的决定,现在俄军有了更充分的理由:既然舰队不在战场中心,那按照其他方案,他们就得把船只集中到一个港口。其中,选择海参崴是不现实的,尽管作为舰队基地,它确实具有旅顺港不具备的优势,比如泊位的布置更好、更宽敞,敌人也很难同时对两个入口进行封锁。但俄军最新的作战计划却注定了一点:除了充当巡洋舰和通商破坏战的基地,海参崴其实没有任何的战略价值。毕竟,将舰队全部集结于某个港口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条件允许时与敌军进行决战。可对于决战来说,这座北方港口过于偏僻,并不适合作为出海起点。

当时,战争的目标已经决定了黄海将成为最重要的战场,但海参崴与黄海相隔遥远,这等于是把俄国舰队放在了一个错误的位置上。在俄军大获全胜前,日军都将在黄海畅行无阻。在朝鲜海峡的有利阵位,也能让他们有效保护航道——这就需要俄国人立刻在此地寻求决战。可对俄军来说,这是一种最糟糕的情况,因为海峡恰恰是敌人控制最为严密的地区,日军熟悉这片狭窄水域的情况,还有大批水雷艇在基地附近游弋,另外,俄国海军的实力也不足以掌控整片海域。一言蔽之,由于敌人具有一切优势,战斗的结果将毫无悬念,因此,这种部署根本是不可取的。

如果要把舰队集中起来,基地就必须选在旅顺。事实上,只有在黄海,俄国舰队才能像作战计划中期望的那样,把日军束缚在更漫长和更难行的交通线上,或是有能力争夺某些重要的局部海域,另外,即便俄国海军被迫与敌人交手,也可以把战场选在自己控制最严密的地区。如果后续的增援抵达,俄方便可以转入攻势甚至直接寻求决战,此时,他们也只需要尝试夺取朝鲜南部的一个基地,甚至只在当地炫耀一下武力即可,因为此时的日军无论如何都只能选择应战。

很多证据表明,无论如何,这都是俄军最应当采取的方案。尽管俄军有可能遭遇失败,但胜利者同样会猛然发现:由于损失惨重,他们将很难彻底掌握制海权。然而,这种激进的部署同样存在许多不足:首先,对于受损舰只,旅顺的维修设施严重不足。同时,俄军的作战计划还假定,在日本彻底失去制海权后,英国绝对不会袖手旁观。另外,俄军还认为,即使没有夺取制海权,他们同样可以取得胜利。事实上,只要能对黄海保持威慑态势,他们就会有足够的时间调集庞大的军队,但假如某次失败给了日本机会,那对方将夺取旅顺港,并在俄军大举集结之前夺取各个战略要地。这样对俄国来说,获得最终的胜利将变得困难得多,代价也会更高。有鉴于此,俄国海军决定在增援抵达前采取守势,而不是贸然寻求决战。

为实施这一计划,俄军应把大部分舰队部署在旅顺,也只有如此,才能在战争爆发后阻止日军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夺取制海权。但问题是,在采取守势时,俄军是否该把所有舰艇都集结在旅顺?有两种因素不利于这种部署展开。首先,对这支大舰队,旅顺并没有足够的防御设施和泊位——虽然对速战速决来说,这些因素都无足轻重,但对执行长期的、以防御为目的的袭扰作战,一个开阔、安全、通行无阻、不易被封锁的基地就非常重要。事实上,仅旅顺港本身的缺陷就要求俄军必须分兵,更何况此举的背后,还有更高的、战略层面的考虑在。

正如肯朋费尔特(Kempenfelt)在1782年指出的那样,如果要在某个区域采取守势,那么,他们就应当把当地的兵力降至合理的最低限度,以确保在其他地区有实力进行最大规模的反击。他认为,如果一个舰队“在本土没有足够的力量面对敌人,那么,更为有利的做法是让这种劣势继续扩大,并力求在其他区域获得优势”。而当时,俄国的军事计划是在黄海采取守势,并在日本海进行反击。通过这样的组合,他们不仅可以迫使日军在朝鲜南部登陆,而且还可以通过骚扰日军与入侵基地之间的联络,来进一步迟滞日军的推进。另外,俄军还有其他考虑:如果敌人能在日本海自由行动,就可以对滨海省展开佯攻,并将俄军牵制于此,届时,俄军将无法及时出发并赶到满洲的指定地点,海军的部署也会被完全推翻;另一方面,如果有一支活跃的舰队部署在海参崴这样一个难以封锁的良港内,日军的牵制行动将落空。换言之,俄国人之所以将舰队部署在两个港口,并把旅顺的舰艇削减到了可以支持防御的最低水平,其考量实际来自多个层面——其中既有迫不得已的因素,也有战略上的动机。

事实上,俄国舰队做出备受批评的战略部署,其原因全在于此,这并不是笔者的猜想,从总督的幕僚们于12月为海参崴分舰队制订的行动计划中可以清楚地推断出这一点。当时,负责指挥分舰队的施塔克尔贝格(Shtakelberg)海军少将获悉,他的任务是在战役中,对日本的本州岛(Nipon)、北海道岛(Yezo)的西海岸,朝鲜的东海岸,以及敌军部队和物资的运输线发动攻击。

该计划分析,如果日军试图发起牵制行动以策应主要攻势,那么,他们一定会把目标选为“元山或者波西耶特湾(Posiette Bay)以南的一些海湾”。另一个需要关注的地点是津轻海峡,它是分隔本州和北海道的水道,在牵制行动中,日军的大型轮船将从此地起航,始于东京湾的航线也将从这里进入日本海。最后,俄军还必须留意新军港舞鹤所在的若狭湾,它会成为日本在北方海上战场的天然基地。

根据这些情况,一旦战争爆发,俄国舰队能否在日本海岸迅速现身,无疑“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也意味着,一旦双方宣战,俄舰队就应当遵照命令,“在北海道西北海岸和津轻海峡西端开始行动,沿着本州海岸前进,摧毁所有引航灯塔(包括沿岸设施)和信号站,拿捕或击沉所有遭遇的运兵船和军需船,并摧毁沿岸地区的海上交通线——无论蒸汽船还是帆船,甚至是渔船都不放过”。俄军不仅希望用这种迅猛的行动直接影响日本军队的调动,还试图以此瘫痪对日本至关重要的沿海贸易,并给日本商船和所有防备不善的沿海地区制造恐慌。

最终,分配给海参崴分舰队的任务非常清晰,即通过袭扰敌军交通线,减缓对方的入侵速度;将敌军对滨海省的军事威胁削减到不会扰乱俄军军事部署的地步;同时,它还需要制造恐慌,让尽可能多的日本舰队离开黄海。后来,分舰队的这些目标都或多或少实现了,但如果将太平洋舰队全部集中到旅顺,这些目标将无法实现——换言之,如果拒绝分兵,俄军不仅将无法取得黄海的制海权,还会让敌人在日本海畅行无阻。此时,日方的压力将大大减轻,俄军集中兵力的唯一目标——取得有利的决战机会——也将变得更为遥远。他们的战争计划是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制订的,其目标不是夺取黄海的控制权,而是在后续部署完成前保持一种虎视眈眈的态势。一言蔽之,这支牵制舰队的使命远不是在日本海制造混乱,还有战略层面的任务,海参崴这个基地,显然更容易实现相关目标,但如果将舰队部署在旅顺这种处境尴尬且拥挤不堪的地方,那么,舰队发挥的作用无疑将远不及此。

该计划被沙皇批准后,俄军立刻开始分派舰队,并在辽阳集结陆军。当时,与斯塔克将军共同进行了巡航后,施塔克尔贝格将军的军舰一度仍在旅顺停留。但他很快便和“留里克”号和“俄罗斯”号一道高速离开,并最终在海参崴同等待入坞的“雷霆”号(Gromoboi)会合。这种匆忙的行动恰恰是远东总督乐于看到的,因为他需要这样的部署,以便让外界从某些方面认为,俄军已经做好了诉诸武力的打算。

点击下方直达图书特惠现场


“一切为了存在”:日俄战争前的俄军海军部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