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时报·冰点周刊 与“有话我来说”强强联合!来说说国V企业与日V企业的差距吧
各位好!这里是《虚拟时报·冰点周刊》!

冰点·关注
看标题就看到了,没错,这期的《冰点周刊》,我们将与开设不到一个月的板块“有话我来说”强强联动!一起来和大家聊聊关于国V企业要想与日V企业齐名,还存在哪些差距吧。
各位想必都知道,日本是二次元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对于虚拟主播(或者是说虚拟youtuber)的发展也和二次元产业一样,都是市场较为活跃的产业之一,就在3月20日,时报就报道过一条新闻,讲到了一家市调公司公开了在 2022 年底所进行的 Vtuber 消费者问卷调查结果报告的事情,其中有几条数据值得时报关注。
首先,就「每周收看时数」与「Vtuber事务所的知名度」两大问题访问了 894 名年龄在 15 至 39 岁之间对 Vtuber 感兴趣的消费者们,问到每周会花多少时间观看 Vtuber 影片(如直播、存档影片、剪辑精华、编辑过的动画)。得出的结果是:有34.1%的观众回答小于1小时,26.9%表示介于1至3小时之间,14.9%表示介于3至7小时之间,15.1%表示超过7小时或以上,还有8.9%的人表示不清楚。 由此可见大约三成的观众每周会收看至少3小时以上的Vtuber剪辑影片,此外也有一定的受访者表示每周总时数甚至来到20至30小时以上。
其次,在问到对 11 家 Vtuber 事务所的认识程度时,彩虹社与 hololive 分别以逼近九成的认知度占领前两名,开创「虚拟偶像」一词的传奇 Vtuber 绊爱则排在第三名,之后依序为 VSPO!、青桐高中(两者都是brave group所属)、Neo-porte、774inc.、.LIVE、Re:AcT、VEE、VIC 等事务所。 而后面这些事务所(或者社团)的建立时间要比前三甲还要晚。
由这个数据,我们想到了一个问题:国内的虚拟up企业要想像彩虹社和hololive那样有名,还存在哪些差距?
还好,关于这个问题,虚拟时报收到了不少读者对于我们提出来的问题所能想到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本期的《冰点周刊》,我们就和《有话我来说》“强强联合”,一起来听听读者们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吧!
首先,我们的读者甲是这么说的:

这位读者认为,对于国内的虚拟主播要想和日本知名的虚拟主播企划齐名,现阶段很难做到,因为第一,日本国内毕竟是虚拟主播的起源地,起步肯定很早,第二,在国内,很少有实力方面与海外抗衡的企业,除此之外,如果说要想在世界舞台上打响知名度,那就不得不要“出海”(也就是走出国门),但目前国内真的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更何况这位读者认为不可能会让海外人士接受中国大陆的Vup,以及国内舆论方面的问题。总之现阶段先打好基本盘,而不是先出海。
其实时报觉得这位读者说的话很有道理,毕竟连自己的基础都没打好,如何出海?这才是问题。更别提国内的Vup超越日本地Vtuber这个“梦想”了。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位读者乙的看法:

这位读者觉得“中外有别”,不能直接用日本以及海外的逻辑去看国内的情况,不过时报想说的是,我们之所以会讲这件事情,其实只是给各位一个参考价值,至于“照搬”,我们不好说,就算是说,那也是行不通。
以上两位读者借此都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一个是觉得“中外有别”,不能直接利用海外逻辑观察国内情况,而另一个则认为现阶段很难做到和日本知名的虚拟主播企划齐名,原因懂得都懂(上面已经给出解释了),虽然关于这个话题,回答的人真的很少,但至少说明了一点:现阶段我们国V还是需要先打好基础,再去寻求拓宽海外市场。国内的虚拟up企业要想像彩虹社和hololive那样有名,现阶段还是存在着很多,且很大的差距,而这些,则是需要每一个虚拟主播运营企业需要关注的。当然也包括“出海”
提到“出海”,也有不少读者就此附带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这位读者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还不忘提到“虚研社国际部”——一个让外籍成员在B站活动的良好场所,对于虚研社的做法,我们时报还是比较支持的,虽然是这只不过起到了“代理中介”的作用,但是这也是一次不错的尝试,而这样的尝试,有可能就像是这位读者提到的那样,让“虚研社”这个国V品牌走出国门,带向世界,同时在海外发掘新V,开发国外市场。
当然,对于出海,他就提到了几个问题:自己的自身实力是否足够应对海外市场的环境?该怎样在国内和海外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生存?以及在海外平台直播的对象是谁?这三个问题,也是很多国内虚拟主播企业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虽然就像大多数读者提到的那样,现阶段没有这种必要)
最后,时报还是有必要要分享另外一位读者,也就是读者丙的观点,她认为:现阶段如果国V企划要出海的话,可能需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即开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原因的话,一方面在海外的大企划(如日本的hololive、NIJISANJI和欧美的Vshojo)的时候,我们国内的企划在与之进行正面竞争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胜算,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开发海外市场能够避免与大企划发生直接的正面竞争;另一方面欧美日韩这样的发达国家属于“文化强势区”,在这样的地方发展海外市场难度会非常大。综上,现阶段国V品牌如果要出海的话,发展中国家是一个较为合适的出海选项。
这里头也提到了面向不同的地区,虚拟主播企划应该要做的几件事,这里就占用一些篇幅,给大家看,以此作为参考:
-东南亚、中东和南亚
国V企划如果要发展东南亚市场的话,我觉得可以将新加坡作为据点切入,并以此进入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新马的话,因为有华人的缘故,可以让中国成员活动也可以招募当地成员;泰国和越南等地的情况,最好是发掘当地人。
印尼的话,鉴于holo和2434这两大箱已经抢占了先机,外加历史方面的问题,个人觉得还是先不要开发印尼市场的比较好。
中东地区——特别是阿拉伯地区,我个人不是很建议开发那里,因为主要问题是宗教禁忌方面的问题,如果要开发那里的话最好还是需要当地人的协助;此外,中东地区较为动荡的局势对于当地的中之人和工作人员很容易造成安全上的威胁。
印度这样的南亚国家……鉴于彩虹社此前在印度折戟沉沙的案例(你没听错,彩虹社真的有开发过印度市场!),还是谨慎考虑吧。
-俄罗斯和独联体
看到这里你们可能会好奇以俄罗斯为首的独联体国家该怎样开发。
我个人对于俄罗斯为首的独联体国家其实并不是很懂,但我知道的是如果你想要进入以俄罗斯为首的独联体的话,需要注意这么一点:当地的网络环境其实与我们一样有着较为独立于全球的网络生态——据我所知那里使用的是VK系的平台,有自己的视频网站和直播平台。这些不同于国内与海外主流生态的环境,将会是入局独联体地区市场的一道门槛。因此,我个人的建议是在当地发掘新人,毕竟国人在那里可能是真的“人生地不熟”。
(另外说到独联体的虚拟主播我只知道俄罗斯的Planya和哈萨克斯坦的Aisulu这俩……)(没错除了这两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了。。。。。。)
-南美洲和非洲
我知道时报可能会好奇南美洲和非洲是否可以开发。南美洲和非洲是虹杏两大箱可能不会去开发的地方,但并不等于没有人会去开发——此前WACTOR就曾通过西语区进入过南美洲市场,如果不是W社的运营实在太烂估计能够成为南美V圈的霸主了,但至少说明南美洲市场还是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而且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对于中国还是比较友好的,中国的虚拟企划可以考虑发展当地市场。在这里的话,个人觉得发展当地的西语主播是比较好的做法。
而非洲的话……虽然听上去可能不像是一个能够发展虚拟主播的地方,而且也没听说有哪个虚拟主播是出自非洲地区的,但并不是不能去发展,只不过嘛……
在非洲发展虚拟主播市场到底有没有搞头呢?至少现阶段是为时过早——撒哈拉以北的地区属于中东国家,这里就说说以南的地方吧。如果是南非的话,可以参考欧美国家英语系虚拟主播的运营经验,同时最好是培养当地人。可如果是非洲东部和西部的地区的话……还是等等吧!
此话怎讲?因为在一些非洲国家,别说是网络覆盖了,就连电力供应都是不存在的,基本生存问题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试问当地人该怎样去D自己喜欢的主播?而在没电又没网且还无法填饱肚子的情况下,当地人又谈何发展作为虚拟主播的活动?不过随着我国在非洲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毕竟咱们中国是真的在干实事),或许发展非洲市场还是指日可待的。更何况,可别低估非洲对于动漫文化的热爱之情!
至于为什么这么提,其实一方面是提问箱里的一位读者对于国V品牌出海的事情发表的看法,另一方面则是源于一个叫“传音”的中国手机品牌在非洲的成功给乙带来的启发。
可能大家并不知道这个手机品牌是什么情况,但在2020年的时候曾在全球手机销量榜排行第四,其它品牌几乎都是我们听说过的知名品牌,而传音就靠着非洲市场进入了榜单的前十名。因为这个,他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如果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发展虚拟主播市场,是否有搞头?
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因为我国与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相互之间是存在共情的,因为他们在近代与我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也能够更加信任我国。
因此,相比起发展欧美和日韩,那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现阶段更适合我们去开发所谓的“海外市场”。
今天这期冰点虽然内容又长又多,但是呢通过上面这些读者的观点,我们也得出结论:现阶段我们国V要想与一些海外虚拟主播企划齐名,既不能“照搬全收”,也不能忽视对基础的建立,而是先打好基础,再考虑如何与一些海外虚拟主播企划“平起平坐”,当然,要想这么做,“出海”那是必不可少的,但前提是在选择这一步时,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只有相关的企划对这方面的问题考虑周全了,虚拟主播走出国门的梦想才不会被埋没。
总之,借着这期《冰点》,时报希望我们的国V有一天,能够真正的走向世界舞台。

冰点·快评
未成年人打赏退款问题频频发生,我们也想知道“何时休”。 就在昨天,有两位读者先后联系了时报的pome提问箱,称自己注意到又有主播遭到了所谓的“未成年人打赏退款”的事情,而且涉及到小柔、美月桃、以及秋蒂这三位,但是据时报估测,遇到这件事情的可能还不止这三位,还有很多主播因为这个问题,让自己“吃了亏”,这件事情也让读者闹得够呛,甚至还直接质问“究竟何时休?”,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想知道,但是时报还是这句话,除了提醒各位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有对于金钱的意识之外,我们仍然需要相关的平台落实监管责任,防患于未然。毕竟,这些打钱的“熊孩子”固然可恶,且严重影响到了大家观看直播的体验,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各方寻求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直接性的针对那群熊孩子”。

感谢各位阅读本期《冰点周刊》,再见!
(以上观点来源于时报各位读者以及主编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时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