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镜的真实作用

正常视力的可以看到无限远,清晰的视线甚至可以看清天上的星星。
近视后,清晰的视线范围出现缩小,近视度数越高,能够看清的距离越短。

我们把近视状态下,能看清楚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近视后,能看清楚最远位置大大缩短。
如何自测近视度数?
根据调节力公式,反推出距离与近视度数的关系。
可以通过测量看近时的最远临界距离,来推算出自己的大致近视度数。


从看得清的位置开始,慢慢后移头部,直到刚刚看不清楚的位置停下。
测量此时眼睛与屏幕或书本的距离。
根据调节力公式 D=1/F 反推近视度数。
屈光度=1米/焦距,焦距就是上面量出的距离,(距离单位按以米来计算)
如:最远在33厘米处可以看清,1÷0.33=3.03
大概的近视度数就是300度
如,最远在40厘米处可以看清,1÷0.4=2.5
大概的近视度数就是250度
如,最远在50厘米处可以看清,1÷0.5=2.0
大概的近视度数就是200度
如,最远在1米处可以看清,1÷1=1.0
大概的近视度数就是100度。
以此类推!反之亦然!

近视眼镜的作用,是把远方物像缩小拉近到远点范围以内,这样眼睛就可以看清楚了。
虽然从视觉效果上看,戴上近视眼镜可以看很远的距离,但是近视眼镜,并不是延长眼睛可以看清楚最远的远点距离。
戴近视眼镜,眼睛的调节范围仍然是在很近的一段范围内,几十厘米左右。

长时间戴近视眼镜看近,尤其是戴高度数的近视眼镜看近,会增加眼睛的调节压力,长此以往,眼睛自身调节力度下降,从而进一步加深近视度数。

近视眼镜的使用不当,是引起近视不断加深的很大原因之一。
只有正确使用眼镜,才能跳出视力不断下降的循环。

每个人的屈光度数都是不断变化的状态,近视并非最终结果,而是当时的一个状态。
过度用眼,视力就会下降;
合理用眼,视力就能保持;
科学练眼,视力可以提升;
这是视力发展的规律特点,每个人的视力发展规律如此;
无论多大年龄;
无论多高度数;
无论近视多久;
无论真假近视;
无论成人孩子;
锻炼就有效果;
坚持就能提升。
这是练眼的客观规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