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杂记:要与欲。
闲谈杂记:要与欲。
要,便是欲。
急切的要,便是急切的欲。
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便是欲望最强烈的时候。
这种想要的欲望感,会迫使着你迷迷追寻。
不管跌倒多少次,只是没有满足要,就会一直追逐,直到满身伤痕的要得。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要而不得,在达成要的那一刻,一种满足感会使得你心满意足。
当达到要的东西后,需等待下一个东西的出现,重新产生好奇与期待,以达到重新唤起要。
而间歇性的满足要,就会断送掉很多次求而不得的欲望前行机会。
相当于断送一往无前的勇气与奋进。
同时也可以间歇性抑制欲的表达。
而长久的求而不得又会在没有奋勇的机会出现时,带来心灵的压抑。
长久的求而不得,会在积压起来的各种要中沉淀,最后发酵成自己都不能明白其想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然后化为一种由心而出的不适压抑,最后导致出现病变反应。
我不知道我压抑什么,我就是难受。
我不知道我难受什么,就是不痛快。
我不知道我需要什么,就是说不出来。
而这一切的起始点就在于长久的处于要的太多,而得不到满足。
孩童时期,我们没有那么富足的表达。
一切都表现于脸上。
想要,得到了会开心。
得不到,会发脾气。
哄着,呵护着。
这是烂漫的天真。
是阳光的。
但是当,家庭环境因素所无法提供的条件产生时。
孩子的烂漫天真,就变了。
我看见别人有,我想要。
你不给也就算了,还大声呵斥,批评。
批评的多了,让我明白,直白的要就是错的。
我需要暗暗的要。
别人有,我不急。
只要大家都看不见,那我就有了。
看,我是个乖孩子。
这个东西是别人不要的。
我拿了,不需要还给谁。
我可以通过我自己的方式达到想要的东西。
我很聪明吧。
对,只要大家看见我不主动要东西就好。
请不要批评我,我不在明面的要东西。
我有我自己的的方法。
看,我又有了一个想要的东西。
看,我拿到了。
对于善于拿表情作为伪装的人,你不能只看表面,你需要看他的动机。
再一个不管做什么都是错的环境中成长。
要么,成为一个傻白甜。
要么,成为一个心机婊。
这由不得天性使然,一切都是环境的影响。
一切都是生存。
不要说,小而不懂。
很多事情都是看小而不看大。
要不怎么说,很多人看一个做了坏事的人,都会说,这家伙小时候就没学好呢。
当自我需求大于外部环境时,就会使得很多人铤而走险。
这无关道德,无关利害,无关权谋,无关利益。
一切都只是因为我想要。
我需要,我渴望,我期待。
看着别人的美食,想着自己今晚吃什么。
看着别人的新衣,想着自己的旧衣服。
看着别人的新玩具,想着自己有什么。
看着别人的笑脸,想着自己会不会被吼。
不是妒忌能诠释的。
这无关莫须有的妒忌。
都只是患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望求。
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明白什么是要,但并不明白什么是欲。
而上了学后,又需要学习什么是求。
欲是比较阴暗的大人思维考量。
要是阳光的纯真孩童思维需求。
求是自己没有的都需要追得。
当以大人之考量去要求孩童时,就没好好的考量下自己的童年嘛?
教育这个问题,我没什么资格说什么。
也只是发发牢骚。
欲望的产生来源于求。
一种想知道什么的想法的产生。
是应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一种求知。
欲望的定义来源于长大后的个人理解。
当你处于小孩子阶段时,你是不会有欲望的概念的。
欲望这个词汇定义的意思,也只有开始年龄大了,思考模式健全了才能懂得意义。
这个时候才显现出概念性包围理解。
幻想的源动力并不准确的可以说是欲望的点燃。
很多时候的幻想开始是,心灵因外物刺激而进行的自我保护式幻想。
形成较稳固的幻想画面也是因为到了可以主动思考的年龄。
可以主动思考的年龄,代表着你的开始有了想法。
而复数的想法,开始于考虑生活,考虑社会影响,考虑自我责任,考虑自我变现价值。
这些所有集中于大脑里,促使着你停不下思考。
也是因为思考停不下来,自我的防范意识就会被激活,从而进入一种找寻轻松方式思考的念头,然后幻想开始了。
幻想可以把杂乱的思考,进行有序的编排,可以使得自己过的轻松,也可以极大的丰富个人心情。
而且,幻想中的画面可以亲身体验出来。
成为另一种精神享受。
幻想来于欲望也没错。
但更多的幻想是来于对外在世界的抵抗。
也是对于自己不能好好生活的,一种变向自我满足。
一切都是求而不得时的变换操作。
假如连幻想都权利都被剥夺了。
那试问,你们需要的是木偶还是傀儡。
一条活鱼与一条咸鱼的区别在于。
活鱼有着七秒的幻想,咸鱼有着躺平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