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穹五星 十二幕 何佛?何缘?

这几日,哪怕平日清静时分的烂柯寺,也开始热闹起来,比丘僧们清洗和布置着烂柯寺的每个角落,并接待每一个从各处汇聚而来的信众。
有贵族有平民,有牧民有商旅,有近处有远方,佛家的信众们一个接着一个赶到位于沙漠中心的烂柯寺,哪怕行途困难又有尘暴不断。一切都只因在三日后,便是佛家大典,千年一次的“双佛会”,佛主更迭的重要日子。所有人都是为了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才不辞艰辛的到来。
十八年的光阴,让当初只有七岁的小僧尘念也长成了二十五岁的大人,时间流逝,也让他脱去了青涩和幼稚,变得成熟稳重许多,同样因他性情温和、待人友善,与烂柯寺众僧也是关系融洽,互有礼敬,只是尘念的那个师弟与之相比就……
“尘回,说好了今天一起去清洗始祖佛像,起了吗?”推开房门,可以说在意料之中吧,尘念果然没看见尘回在房内。
尘回,自其懂事后,除了和一直照顾自己的尘念有说话外,根本不与烂柯寺其他僧人有过接触。整日独自一人,不是念经就是去藏经阁扫地,又或是消失不见,不知去了哪里,到傍晚才回来。只让众僧觉得其性格太过孤僻,再加上“咒婴”的身份,也让所有人对尘回避而远之。
白发赤瞳,再加上如牛的犄角,毫无疑问,这就是尘回,十八年的时光里,也让他成长了许多。今天的他穿着一身崭新的黑色僧衣,戴着年幼时所得对他意义非凡的九莲水引念珠,在躲过师兄尘念后,如往日般向紫竹林而去。
紫竹林外,负责看护的是烈阳罗汉和天月罗汉,两人的实力可以说在烂柯寺内,除了青灯晓世佛和四大菩萨外,无人可与之匹敌,再加上两人极为严格恪守佛门戒律,使之无人敢在他们两人面前犯错。
只是,由远及近,缓缓步来,甚至正面穿过两人中间走入紫竹林的尘回,烈阳罗汉和天月罗汉却没有看见一般。
天月罗汉心中警觉,从冥想中醒来,但抬头四望,这紫竹林外就只有他和烈阳罗汉两人。
“师兄,今天又是那个感觉,到底是什么人能躲过你我二人的察觉。”
烈阳罗汉张开双目,相比于天月罗汉的惊慌,他要显得平静许多,扭头向身后那深邃无比的紫竹林一望后,烈阳罗汉摇头一叹,又重新合十闭目。
“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这不知何起,又不知何归的‘缘’,师弟,你我二人就当是个过客吧。”
曲径通幽,竹叶沙沙,微风之下使得每一根细竹的阴影在地上摇曳,一切显得是那么的平静,不过随着一声尖叫,紫竹林内的平静也就此打破。在一条铺满卵石的小路上,一个有着蓬松黑色短发的女孩,眼角挂着泪珠,拼命的向前奔跑。
今天那个人又来了!少女永远也忘不了五年前的那一天,在她还没有化为人形,只是一头小熊妖时,自己只是不想有人去打扰菩萨,而去阻拦在了外面,结果就被那个长角的‘人’给狠狠的收拾了一顿。
“菩萨,不好了,那家伙今天又来了!”熊妖少女慌张大喊着,没能注意到脚下一个突出许多的卵石,结果被绊倒后重重地平摔倒地。
一只僧鞋踏在熊妖少女的脸旁,瞬间熊妖少女冷汗直冒,躺在地上不敢动弹。轻车熟路的穿过布置在紫竹林内,就算青灯晓世佛也感到头疼的迷阵后,来到紫竹林中心的尘回不理会脚旁地上的熊妖少女,眼光只注视着前方的一点。
穿过一座搭在小池上方的小石桥,那儿有一块七孔长石卧在地上,被关押在紫竹林内十八年的妙音菩萨此时正赤脚盘坐在石上。长发瀑落,身穿无袖白裙,手拿着一柄小刀正不断的削着一条条竹皮,在其身旁已有两个编织好的竹篮,只不过她却是背对着尘回,不知是不晓对方到来,还是不愿与之相见。
熊妖少女突然从地上跳起,却不敢背对着尘回,以怒气冲冲却又让人觉得怜爱的样子盯着尘回,一次一小步的向后退去,最终攀上长石来到长石的另一面,只把头露出半个,目光中仍有些心有余悸。
一只玉手伸来,轻抚着熊腰少女的头头,熊妖少女似乎很享受妙音菩萨的抚摸,渐渐的,内心的不安也消去了,但妙音菩萨仍不言一句,不去看就在她身后的尘回。
尘回站在原地不动,或许他很想踏出脚步,走过石桥,来到妙音菩萨的身边,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说到底与她相比,自己终究只是个“俗人”,只要能这样注视着她的背影也已经满足了。
嘴角露出微笑,尘回不在乎对方是否注意到他,直接盘腿坐下,闭目合十,念诵起《华严经》。
与佛院中众比丘僧齐念带来的雄厚庄严的效果相比,尘回一人却不像是在念经,而如唱歌一般,时而婉转,时而激昂,又时而轻盈,念诵的经文与天地相融,给人一种思绪放飞之感。
土地松动,有两只竹鼠从地上钻出,又几只燕雀从别处飞来,各伫立在一根枝头上,竹林中又走出一大一小两只白鹿坐在地上,池中的几条鲤鱼也探出头来,陆陆续续还有许多野兔,青蛇等小生物聚集而来,它们都因尘回念经而被吸引。
若是青灯晓世佛在此,恐怕也不得不惊叹尘回对佛法的造诣吧,此时的尘回分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状态,已入大乘境界。
连熊妖少女也闭上双眼听了进去,似乎尘回所念的《华严经》让她有所感悟,可就算如此,妙音菩萨仍未转身,只是静静地编织着手中的竹篮。
就这样持续到了傍晚时分,《华严经》的唱诵才完全结束,但围在尘回身旁的动物们久久没有离去,皆闭目陷入了冥想之中。
这一过程中,尘回与妙音菩萨没有任何的交际,不过尘回已经满足了,起身向对面一拜后向外走去。
眨眼望着离去的背影,熊妖少女扭头看向一旁的妙音菩萨,道:“菩萨,为什么您不愿让他见您一面呢?明明您也很想见他的。”
编织竹篮的双手在这一刻停了下来。
次日,还有一天就是“双佛会”了,所有人都进入了最后的准备阶段。有人却从一开始就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无疑就是尘回了。在所有人四处忙碌时,大清早尘回一人就拿着一把扫帚前往了藏经阁。
半路上尘回遇到了来找他的师兄尘念。
“尘回,总算找到你了,我说啊,怎么说明天也是‘双佛会’了,好歹你也是佛家弟子,过来一起帮大家的忙才对呀。”
“师兄,‘双佛会’的意义是什么?”尘回笑问道。
“啊?当然是旧佛退位,迎接新佛再度引领佛家走向辉煌啊。”
“就是这个,但是啊——”尘回与尘念擦肩而过。“无论哪一个,都不是我的‘佛’啊。既不留恋过去,也不期待未来,我只注重当下的每一个脚步就行了。”
留下这句让任何一个佛家弟子听后都会大骂一声的话,尘回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这里。
望着离去的尘回,尘念有些头疼的挠了挠自己的头。
打扫藏经阁,可以说是尘回的“必修课”了,甚至可以说藏经阁完全成了他的第二个家,彻夜灯火通明的在里面翻看经书,也只是家常便饭。
也在尘回仔细打扫着藏经阁外的台阶时,一个身影从远处向他匆匆跑来。
“小和尚。”
“伊莎,果然你也来了。”尘回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举止有些俏皮的女孩,倒也见怪不怪毕竟都是熟人。
出生在以放牧为生的家庭的伊莎,有着一对虔诚信仰佛家经典的父母,时常不辞辛苦的从大老远赶来向烂柯寺进供香火。而两人的相识,便是从五年前,尘回刚作为藏经阁扫地僧不久开始的。那时,伊莎的父亲想从藏经阁借一本经书回去抄录,便叫伊莎在外面等待,只是一个小女孩儿,有哪里安分了下来,也在这时遇到了前来打扫的尘回。
耐不住伊莎的软磨硬泡,尘回只好陪她玩耍来消磨等待的时光,两人的维系也是从那时开始。虽然最后伊莎被出来的父亲硬拉了回去,并告诫她不要和“咒婴”扯上关系,但每次只要能和父亲来烂柯寺,伊莎总是第一个来找尘回。
“看样子有好好长大呢。”尘回伸手拍在矮自己两个头的伊莎头上,语气就如同哥哥对妹妹一般充满了亲昵。
“不要摸啦,会长不高的。”双手都有些费力的推开了尘回的手,伊莎嘟着嘴不满的说道,两人只差三岁,但男女发育的不同,最终在身高上形成了天壤之别,明明以前还和尘回相差无几的,伊莎现在十分在意这个问题。
“这么说的话,你也是来参加明天的‘双佛会’。”尘回收回手,问道。
点了下头,伊莎说道:“毕竟是千年一次的佛家大典,不可能赶上下次的父亲肯定要参加了,就连母亲和好几个亲戚也来了,而且听说到时大会上会有好多好吃的斋饭,我可是专门冲着这个来的,小和尚,你也很期待吧。”
面对伊莎闪闪发光的双眼,尘回只是轻摇了下头。
“唉?为什么?小和尚你不也是佛家弟子吗?”
扭头向无际的天空望去,沉默些许,尘回才缓缓轻言:“那伊莎,我问你,所谓的‘佛’又是什么?”
伊莎满脸疑问,又或者说她被这个角度的尘回所吸引,而一时说不出话来。
“抱歉,说了些让你听不懂的话。”尘回回过神来摇头说道。
“啊!没关系的。”伊莎连忙摆手道。“对了,小和尚,你还没吃饭吧?我这里还有些馕,一起吃怎么样。”
伊莎取下背上的包袱打开来,里面正是几块脸大的干馕,虽然已经凉了,但不妨碍它那金黄的表面引人食欲。既然是盛情邀请,尘回也不好拒绝,随拿了一块一分为二,一半自己一半给了伊莎,两人就这样坐在藏经阁前的台阶上大快朵颐起来。
吃到一半时,伊莎停了下来,双手拿着剩下的馕,眼神飘忽不定,身子又缩了一下,在深吸了一口气后,才鼓起勇气说道:“小和尚,你知道吗?父亲给我定了一门亲事,这次‘双佛会’后回去,我就要嫁给跟我订婚的人了。”
“是吗,那你觉得那个人怎么样?”手中还有最后一口馕的尘回平静凝望着前方问道。
“怎么说呢,我和他也是从小就认识的,人很老实,肯吃苦耐劳,对我也很照顾……”
“但是”两个字,伊莎想要说出口,却不知怎么的声音小了下去,久久不能开口,这时尘回又说道:“那不是很好吗?虽然你父亲肯定不会愿意我去为你们念诵《祝婚经》,但我还是会祝福你和你将来的丈夫幸福美好的。”
伊莎站了起来,双手紧握,低着头,似乎有什么快要从她的身上爆发出来,最终露出双眼流下泪水的红脸,气愤的道:“不是这个!不是这个!你这个笨蛋!笨蛋!我不是来听你说这个的!你难道,你难道——呜哇哇哇!”
伊莎大哭着跑开了,又或者说她想拼命的逃离这里。虽然明知会这样,但伊莎还是希望能得到另一个回复啊。
少女悲伤的背影渐行渐远,尘回却只是坐在台阶上,低下的头不知此时是何种的表情,最后一口馕也立马被他扔进了嘴里。
伊莎的心思,尘回又怎会不懂,但从一开始,两人之间的“缘”就已注定是不可能的。
……
日落,日出,当立于太阳底下的长棍阴影指向巳时时,烂柯寺顶部的大钟连敲响三声,告示着所有人,“双佛会”就此开始。
在一系列庆祝的活动开始后,尘回至始都没有出现,而他所去正是紫竹林,但当他来到紫竹林中心时,妙音菩萨却不见了踪影,原先其盘坐的长石上只留下三样东西:
禅杖、袈裟、钵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