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省考延期!行测备考超车好机会?
四大专项的高频考点“应该看”

如果上述知识点你已经有所掌握,那么接下来你就需要扬长补短,通过专项刷题配合套卷模拟进行巩固提升、查漏补缺。
有的放矢—知识点的个性化“应该看”
(一)夯实“长处”,抓稳个人擅长的知识点
学习行测这么久,是不是觉得很多高频知识点都已经烂熟于心?比如,选词填空的语境分析,主旨题的行文脉络分析,削弱、加强型题干的因果关系分析,资料分析的增长、比重、倍数等。每个人擅长的各有不同,大家各自融会贯通的知识点也各有不同。
中公教育必须慎重地提醒大家,这些大家真的已经融会贯通的知识点,一样也是我们考前半个月必看的知识点点。应对行测考试需要我们扬长避短,应对行测学习需要我们扬长补短,狠狠抓稳住我们的长处是重中之重!比如选词填空每年都会大量考查语境分析,大部分考生应该已经学习并掌握语境分析的基本方法,但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必须足够谨慎!
例题:声音由听觉加工,图像识别则由视觉分管。音乐和绘画是不同感官的艺术形式,应该没有相互________的可能。不过,有人却能“看到”身边的音乐,并且将旋律凝固到画板上。许多研究机构也正在进行“声音视觉化”的尝试,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也许就能从真正意义上_______音乐的“色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转化 表达 B.代替 展现
C.转换 观赏 D.替换 感受
中公解析:C。第一空,由“将旋律凝固到画板上”可知,此处表达的是将听觉的音乐和视觉的绘画进行形式转变的意思,而非以一个替代另一个,排除 B.D。第二空强调“机构的尝试”是“人们从真正意义上_______音乐的‘色彩’”的充分条件,其后文的主语为“人们”,即观众,所以第二个空应该是“观赏”而不是“表达”,故答案为C项。
忽视条件词、忽视主语的变化,很有可能会误选A,这两个常被忽视的细节你有没有放在心上呢?
(二)明确“可补”,补齐有希望变成“长处”的知识点
在行测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知识点听过见过学过用过,但是偏偏在应用的过程中忽对忽错,让各位有一种捉摸不定、似会非会的感觉。比如,选词填空的词语辨析,主旨题的选项分析,削弱、加强型的选项分析,类比推理常考考点,资料分析中平均数的增长率、十字交叉等。
比如资料分析中的“十字交叉”是最近几年的高频考点之一,相信各位考生也会认真去学习和研究。但如果对于知识点吃的不是很“透”,就容易出现错误。
例题: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长10.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
问题: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数占全国居民人数的比重:
A.不足40% B.在40%~50%之间
C.在50%~60%之间 D.超过60%
错误做法:

即城镇居民人数和农村居民人数相等,城镇人口占总数的一半,即50%,选择B或者C选项。
这么做错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弄清楚通过十字交叉最后求出的比例的含义——通过十字交叉最后求的出比例为部分比值的分母之比。
中公解析:C。问题要求的是城镇居民人数和全国居民人数的比值,与其最相关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因为人均可支配收入=

,所以本题需要用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指标进行十字交叉:

所求为9678÷(9678+8677)=52.8%,选择C选项。
所以想用好十字交叉,一定要牢记:通过十字交叉最后求的出比例为部分比值的分母之比。
希望各位考生在延期的时间里:一能通过反复的试题演练成功地稳定各自所长、真正形成条件反射、在考查上不会因为不谨慎而失分;二能通过专项知识点题目的训练真正补齐个别短处,使所长增多!
文章来源:http://jx.offcn.com/?bz
公职考试备考资料考点知识免费分享:https://w.1yb.co/N11eKLO0Q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