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吴起县:参观吴起革命旧址
陕西省延安市,有一个吴起县。相传,战国时期魏国名将吴起在这里屯兵,因而得名“吴起”县。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吴起,进入西北苏区,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吴起革命旧址位于吴起县城内的砚洼山南麓,县政府大楼正后方的一个小山坡上,规模不大,很不起眼。1966年12月,这里建成“毛主席革命旧居纪念馆”,后来更名为“吴起革命纪念馆”。2006年5月25日,这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始建于民国时期,最初为是当地宗姓富户的庭院。走进吴起革命纪念馆的大门,环境幽雅,干净整洁。右侧有一排窑洞风格的平房,整体坐南朝北,总共四孔窑洞,曾经是杨尚昆、叶剑英、左权、聂荣臻等人的住所。
平房将旧址分为南北两院,两院之间有过洞相互连接。南院为毛泽东同志的旧居,为一排坐东朝西的5孔土窑洞。其中,北起第一孔窑洞为警卫班住所;第二孔窑洞为毛泽东同志的住所,内部有土炕、办公桌和毛主席与贺子珍的照片;第三孔窑洞为卫生班住所;第四孔窑洞为刘亚楼旧居;第五孔窑洞为机要班住所。
北院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所在地,为一排坐东朝西的9孔土窑洞。其中,南起第一孔窑洞是林彪旧居,第二孔窑洞为秦邦宪旧居,第三孔窑洞为张闻天旧居,第四孔窑洞为王稼祥旧居;第五至九孔窑洞是其他领导同志和红军战士的住所。
林彪旧居也是中央政治局的会议室,内部陈列有石磨和石碾,原本是一座磨房。1935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吴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作了《关于目前行动的方针》的报告,讨论红军行动方针,回顾了长征的历程,宣告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在庭院内,窑洞对面,新修建的吴起革命斗争史陈列厅巍然矗立。这里展出革命文物60多件,通过当年红军用过的衣服、马灯、大刀、土枪、印章、公文包等物品,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畏艰难和英勇奋战的精神。
1935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离开吴起,前往甘泉下寺湾。1935年11月下旬,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西北,正式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