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 介绍 亚洲运动会 地区性大型综合运动会
亚运会 全称亚洲运动会(英语:Asian Games,简写:Asiad)是亚洲的综合性运动会,为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地区性大型综合运动会,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亚奥理事会)主办,每四年一届。其前身是远东运动会和西亚运动会,第一届亚洲运动会原定于1949年2月在印度的新德里举行,由于主办国筹备等原因延至1951年举行,截止2022年共举办18届。其格言为永远向前(Ever Onward)。
第十九届亚运会
2022年5月6日,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向外界发布通告,宣布原定于2022年9月10日至25日在中国杭州举办的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延期举行。7月19日,亚奥理事会宣布,杭州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并经亚残奥委员会批准,杭州2022年第4届亚残运会将于2023年10月22日至10月28日举行。 2023年7月8日,第42届亚奥理事会全体大会上,经亚奥理事会执委表决通过,中国哈尔滨市获得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举办权。 发展历程
亚洲运动会的前身是远东运动会。1911年由菲律宾体育协会发起每两年举办一次,轮流在菲律宾的马尼拉、中国的上海和日本的大阪举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许多国家先后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和解放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随着战争创伤的平复人民生活日趋安定,体育运动也逐渐活跃起来。因战争而中断了12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又再次恢复举行。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亚洲体育界人士产生了组建一个统一的亚洲体育领导机构,以推动亚洲体育运动发展的愿望。 1948年伦敦奥运会举办期间,中国与菲律宾的体育界人士计划恢复远东运动会并与亚洲各国体育界人士商讨。 当时的印度体育界领导人古鲁·桑迪认为远东运动会不足以体现亚洲体育运动的水平和亚洲人民的团结精神,主张创办一个亚洲所有国家参加的亚洲运动会。 他遍访了来伦敦参加本届夏季奥运会的亚洲国家体育界代表,并邀请了13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召开了关于成立亚洲体育运动组织的筹备会议。 会议决定起草亚洲运动会的有关文件和章程,并确定于1949年02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办第一届亚洲运动会。涉及印度国内原因,这届运动会延期至1951年举行。 1949年02月,亚洲各国体育界代表在新德里召开会议,会上正式成立了“亚洲业余体育联合会”。该联合会后来更名为“亚洲运动会联合会”,1981年更名为“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 1951年3月,第1届亚运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当时只有489人参加。到1978年第8届时,参加人数已超过了4000人,亚洲运动员已成为世界体坛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中国更是世界的体育大国和亚洲的体育霸主。 2019年3月5日,亚奥理事会决定正式邀请大洋洲国家参加于2022年在杭州举办的第19届亚运会,参赛项目包括业余拳击、赛艇、棒垒球、赛马、击剑、手球和帆船比赛等。 会徽
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的第一代会徽的中间是1轮放射16道光芒的红日,象征着亚洲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着亚洲运动的蓬勃发展与迅速推广。
红日上方是国际奥委会的标志——奥运五环,下面写有“Ever Onward”,底部是“Olympic Council of Asia”的字样。 第二代的会徽设计于2006年12月02日。多哈亚运会期间公布新会徽的中央也是红日,红日上面盘绕着一条龙,下面环绕着一只鹰代表亚洲的团结并强调东方巨龙中国以及鹰所代表的阿拉伯国家在亚洲体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会徽下方是五环以及“Olympic Council of Asia”的字样,首个使用新会徽的是2007年亚洲室内运动会。
2006年12月底,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的官方网页上已经逐步换上新的会徽。 由于亚运会是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主办,如历届奥运会会徽必须要有五环图案一样,亚运会的会徽上也必须要融入会徽的中心图案一放射16道光芒的红日。
举办城市
亚运会的举办城市由亚奥理事会执委通过淘汰制投票得出,即如果所有城市在首轮投票中都没有
过半数
胜出,就将票数最低的城市逐个淘汰,以此类推,直至将剩下两个城市决出胜负。在投票前,亚奥理事会执委们还要对各申办城市进行全方面的考察以决定其投票意愿。
参赛国家及地
亚运会参赛国家和地区均为亚奥理事会成员,目前亚奥理事会共有45个成员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