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职场人都讨厌的劝酒,和火车站捡硬币的本质是一样的,怎么应对?

2020-08-25 12:49 作者:富日记  | 我要投稿

职场新人都害怕和领导吃饭。

敬不敬酒,怎么敬酒,给谁敬酒,喝不喝酒,喝多少酒。

你以为是选择题,一不小心就是送命题。

这几天某银行员工被各家媒体报道,引发各界的关注。

这位员工因为婉拒了领导喝酒的要求,被另一位领导抽了耳光。

这位员工因为个人原因,无法喝酒,过去10年都滴酒不沾。

为了避免领导有意见,他还提前向支行行长进行了汇报。

这个操作也挺奇幻的,居然为了不喝酒专门汇报一下。

可见这位员工深知不喝酒的后果,还提前做了各种准备工作。

但这都无济于事,酒桌上,领导还是要求他把饮料换成酒。

他再次礼貌地表示不能饮酒,并道歉。

随后另一名领导指着他鼻子破口大骂,还扇了他耳光。

抽人的这位领导说:他自己喝酒过敏,但还是坚持喝。

这件奇葩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后,当事银行立刻做出回应,对劝酒的和抽耳光的都严厉处分。

这个事件让职场酒局的残酷,又一次真实地暴露在我们面前。

为什么领导要劝酒呢?

想喝就喝,不想喝就不喝,大家都轻松多好啊。

原因很简单,劝酒是一种服从性测试。

即使是再喜欢喝酒的人,喜欢的也是适量饮酒。

喝下过量的酒的痛苦,可能不只是宿醉一晚,头痛欲裂那么简单。

医学上已经证实,过量饮酒是各种癌症高发的诱因。

这些人当然不是不知道,每个人都对过量饮酒的害处心知肚明。

但正因为如此,逼员工喝酒,就成了测试员工是否听话的好工具。

水浒传中,那些想上山入伙的人,经常被逼着劫道杀人,作为投名状。

现代法制社会,当然不可能再这样做,于是劝酒就成了最好的替代。

而且劝酒还打着社交促进关系的幌子,隐藏了它“投名状”的一面。

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有背后的逻辑

特别是一些看起来很愚蠢的事情,一定有它存在的原因,极有可能就是服从性测试。

我听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在移动支付兴起之前,有个牛人公开分享了一个赚钱的小方法,就是去火车站捡硬币。

因为火车站人多,大家掏钱的时候,总有人一不小心掉出硬币。

而旅客们都赶时间,不会太注意脚下,所以可以去火车站捡硬币。

这个建议听起来当然像是一个思维实验,或者开了个小玩笑。

因为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虽然能捡到硬币。

但花这么多的时间精力,一定不划算。

大多数人听听就算了,有个小伙子真的去火车站捡硬币。

他两天时间捡到了3个硬币。

这和大家想的一样,从经济上看肯定不划算,但这个小伙子傻吗?

一点也不傻,他通过了这位牛人的服从性测试。

凭借服从性强和执行力好,这位牛人后来给了这个小伙子很多合作的机会。

很多恋人经常遇到另一半无理取闹,提一些非分要求。

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就知道了,这也是在做服从性测试

很多人看过这个小伙子劝酒被抽耳光的新闻后,都对这种职场劝酒的行为,深恶痛绝。

但这种通过劝酒来做服从性测试的行为,一定还会在职场长期存在。

好消息是创意型工作越来越多。

当服从性强和执行力高产生的效益不如创新能力时。

这种服从性测试就会越来越少了。

我们无法改变现状,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想方设法多学习,多思考,让自己更有创新能力。

当你有了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这时你就遭遇劝酒抽耳光的情况就少多了。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富日记原创,如转载请标明!



职场人都讨厌的劝酒,和火车站捡硬币的本质是一样的,怎么应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