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Sci-fi】微观宇宙

2023-07-22 15:44 作者:小小布莱莱  | 我要投稿

据太空卫星的观测,大量类星团的物质朝向银河系猎户座旋臂方向奔来,他们有着恒星级的质量,却处于一种相对缥缈而无实体的存在。正是这些不速之客,持续给整个旋臂带来同一方向的加速度。太阳,在朝那个方向偏移;地球,也在运行轨道上产生了微小的偏离。

周雨微教授,是我的学姐,我平时更喜欢只称她名字,雨微。我和她在这里负责量子物理的研究,日复一日做着相似的微观粒子运动的观测和理论归纳。令我疑惑的是,国际安全协会竟然找上我们的实验室的门了。要说理论研究,我们已经快一整年没发过一篇文章了;要说应用层面,我们研究的粒子运动对于从远方飞来的星团来说别说是湮灭了,哪怕是驱逐都做不到,真的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关系。我和地球上大部分的人一样,根本不在乎;这星团要真的将地球毁灭也是宇宙尺度的时间的事情,至少与我们这代人没什么干系。

令我更疑惑的是,雨微竟然接受了这份任务。我对雨微的认知是,她是个实干派,也仅仅热衷于物理研究方面的实干,对于商业、政治,乃至人类文明等等工作以外的事情通通毫不关心,别说是地球毁灭了,哪怕是宇宙塌缩、世界重启都不会暂停她现有的理论研究。冥冥中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次与我们理论研究十分相关的事情,不然我真没见过她对分外的事情这么热情。

可是无论如何联系,我都无法将我们的研究和星团联系起来。我和雨微的研究主要涉及物质的组成。现代物理已经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而原子里又包含了质子、中子、电子等更小的粒子,接着更小的就是夸克了。以现代技术,很难搞明白比夸克小的东西是什么了,而研究夸克的构成更是天方夜谭。尽管如此,我们已经研究夸克等微粒快三年了,前两年我们还能在夸克的运动轨迹上做做文章,而自从一年前我们将重心放在比夸克还小的构成上,进度便一筹莫展。试验室最高倍的显微镜看夸克也只能看到一团迷雾。我曾经向雨微提到过修改研究方向的问题,但每次都会收到冰冷冷的回答:“等等,再等等……”渐渐地我累了。对于实验室的事情,我已经三个多月没有插手了,那都是雨微在负责,我这段时间大约是打杂度过的。

和协会成员的座谈会将要在五分钟后开始了,我看到雨微拿着一大沓讲义走向这些前来访问的官员,我也匆匆走进了会场。

“这可能颠覆了现有的物理学认知,可是无数的理论研究表明,宇观和微观是相连结的。如果我们把实体的大小比作数轴上的点的话,这个数轴是一个闭环,是诺比乌斯环一样无穷无尽的存在。”雨微向前来开会的协会成员解释道。

“这是个假设吗?这个假设也太大胆了!”我惊愕了。转过头,我望着演讲台边上黑板上积分符号右上角的无穷大符号陷入沉思。

“所谓的大与小并不是绝对的存在,就像东与西一样,都是相对而言的。譬如现在的你,站在那栋楼的西边。”雨微指向窗外的另一座高楼,“从现在起,你日夜不停地往西走,你会跨越欧亚大陆、大西洋,越过美洲大陆和太平洋,最终走到这栋楼的东边。相似地,假如你将自己的身体不断地缩小,你将成为这个世界中的巨人!”看着仍然迷惑的与会者,雨微娓娓地接着讲。

我大概明白了,假如这个假设是成立的,那么人类可以通过不断缩小自己,成为小世界中与宇宙尺度一样物体。可是,我们进入的微观宇宙与我们的世界又有什么关系呢?即使成为了另外一个宇宙的巨人,我仍然无法实现对我们现在所在宇宙的毫厘变更。更何况,那个宇宙是我们所在世界的真子集,是那么渺小的存在。

“我们可以派一个人,通过这条微妙的微观和宇观的通道,去和星团抗衡。”雨微说完这句话,全场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与会者纷纷上台和雨微握手,称赞她思维的超前性、计划的完备性。一位身着黑色西服,带着墨镜的男士走上前台,向雨微伸出手掌欲握手,说道:“虽然这很冒险,我也对人类现今对量子世界的有限理解并不抱乐观态度,但我是相信你的,你是人类,乃至整个地球生态圈能幸存下来的唯一可能了。到时候,我们的后代会替我们庆贺这仍然繁荣的一切。”雨微并没有伸出手来,她冷冷地回复:“相比拯救地球,这个理论的被证实才是更值得庆贺的。”与会者四五成群地低声讨论几句,然后便纷纷离场了。坐在前排角落里的我反而感到了莫名其妙,仿佛我才是那个门外汉。我了解过雨微和国际安全协会早有接触,关于这件事肯定也沟通了很久,可是我没想到所有人都对这个所谓的计划如此自信,仿佛这次座谈会仅仅是一个过场,一个计划实施的开幕式。

我知道了,雨微在等,她一直在等这样的一个机会。


“看到这些微观粒子了吗?当我们将显微镜无限放大,我们将在其中看到我们的世界,甚至可以看到在这里交谈的我们。”当我回到实验室,雨微走过来让我看看显微镜下的一切,仿佛知道我的疑惑。显微镜的最大倍率下我看到的仍是那一团迷雾,这真的是我们的世界吗?有时候我怀疑雨微是否有着超乎人类的视觉和感知。

“我不明白,如果放大后的这个原子里是我们的世界,那旁边的原子里又是什么?”我问道。

“也是我们的世界。”雨微微笑着说,“你了解集合论吧。在涉及测度的实分析中,两个基数相同的空间是存在完全一一映射的。这个空间里的点和我们空间里的点都是可数集,无论从物理学还是数学上说,这都是自洽且合理的。这个空间和我们的空间完全一样,不,这就是我们的空间。”

我拼命地回忆起大学时学到的数学知识,却只能回忆起一点点眉目。不过我坚信雨微是对的,如果世界不是这样环状的存在,我真的很难想象比渺小还渺小,比巨大还巨大的东西是什么;他们像无限包裹的俄罗斯套娃一样,渺小的事物永远无法突破外层的壁垒与巨大的事物抗衡——那样的世界,太固化和可怖了。

“这样的理论的被证实是人类历史上除了相对论之外最伟大的发现了。”雨微说着,肉眼可见的微笑洋溢在她的脸上。“可惜到时候我应该已经在另一个尺度下了。”讲到这里,她的微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既欣慰又失落的表情。“倒不是留念这个世界,只是……”

我知道雨微迫切地想要证实微观宇宙理论的心理,我更明白她的失落是因为当她离开后,她再也不能在这个实验室里继续工作了,也不能讲这些理论和证明整理成论文而发表了。在我眼中,雨微对待一切事物都是绝对的理性;而这次,我反而看到当问题的锚头落在自己身上她那飘忽不定的顾虑和担忧。

雨微掀开实验台上仪器上盖住的遮尘布,那是一台球状的静电仪,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是由一层一层的外壳包裹而成的,每层的内外两层是由不同的材质组成的,一面是完全可导的重金属,而另一面则是在不同环境下可以变化电导率的半导体构成的。外壳并非彼此焊死的,反而是轻飘飘的彼此依附,仿佛轻轻一碰便会四分五裂,只剩下最中央的核心砰然坠地。“这是一台电导仪,是微观宇宙的入口。是这几个月我夜以继日地造出来的。”雨微说,语气中并没有对工作摸鱼的指责,反而满是欣喜。

“夸克看起来像一卷毛线球,原子看起来像一颗实心球,恒星一看就是一个球体,甚至是质量稀疏的星云也像一团椭球。棱角分明、分枝分杈的物体只有在我们这个尺度上能较为安稳的存在。而要进入微观世界,或者说宇观世界,这两者倒没必要区分了,人类得成为一个球。”雨微补充道。

“可是人类不是球形啊。”我说道。

“人类不是,人类依附自己由原子组成的躯体也无法进入如此微小的世界,但我们大脑提取的脑电波可以,它可以说是人类所有可靠而有用的精神依托,也是唯一的精神依托。”雨微顿了顿,“将把自己的思想组成的脑电波通过电脑提取出来,注入这台电导仪中。随着一层层外壳的掉落,我的脑电波会逐步进入仪器的最中心,那是一群被捕获的基态碳原子,每个里面有电子、6个质子和6个中子,再往里就是夸克。我的脑电波带来的能量应该会将它们激活,四处飞迸然后侥幸找到在微观宇宙中我们地球的位置映射。在这之后,用电波的能量——另一个尺度下星云级的能量挪动星团移动。”

“这不是赌吗?”我的内心如是想道。在微观宇宙中找到地球的位置映射,等价于在整个宇宙中找到地球,这简直比在大海中找到一只浮游生物更不可能。

雨微讲完便离开了,我知道她还有很多工作待完成,我也不忍去打扰她。我开始反思过去几个月,乃至从进入这间实验室开始便从来没有认真做过什么研究。曾经的高校毕业生如今反而沦落到荒废度日,真是可悲可叹,反而是雨微一直提携我、帮助我,也从未埋怨过我一分。相比仍然留在世界上,我更愿意离开。我并没有拯救世界的高远理想,也没做过什么英雄梦,但我不希望雨微离开她最爱的工作和生活。我知道,当静电仪完全四分五裂之后,就如同被打开盖子的瓶子里的空气一样难以被收回入瓶子之中一样,脑电波也再也难以被收集回肉体之中了;而移动星团更是会耗尽脑电波最后一丝能量——这对我来说并无所谓,而对雨微而言则是永久的别离。

我决定了,我要代替雨微进入微观宇宙,无论我成功拯救世界与否,我至少可以为雨微的未来工作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和帮助。

“少发些无用电信号,保留更多的能量‘活’下去!”雨微发现了我,用电磁波的方式向我传输了文本信号,而那种文本信号在我的感知下完全转化为了惯性思维下的听觉,而四周环境的电磁波则是转化为了惯性思维下的视觉。我接收不到雨微的情感信息,不知道她是否对我产生了生气或者其他情绪,但即使有也无所谓了。“感受到了吗?你的速度已经接近高能加速器中粒子的速度了!”雨微紧接着向我“说”。

我感受不到,我的人类感知在逐渐减弱,情感等在机体下被环境不断产生反馈的电信号在此刻失去肉体的情形下却产生了某种“用进废退”的变化,我拼命地不想遗忘关于哲学思想、物理理论的一切,而它们在我飞速运动的过程之中转化为更适合“运动”的方向信号。我是谁?我完全忘了,我感觉我就是我。

我丝毫没感觉到我速度的变换,尽管我知道肯定其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肯定我发生着能量的损耗,而更小的环境下我需要的能量是更少的,因此我可以并无怠意地朝着更小的微观宇宙缩小我的脑电波范围。仅仅听到惯性思维中的声音从沉闷偶然变成了尖锐。而这个过程又是如此的过渡自然,仿佛被堵住的水龙头猛地被冲开一样,然后水流速度从一瀑而下变为涓涓细流。我已经无法分辨我周围是微粒还是恒星了,他们做着和我相似速度的圆周运动。我此刻是蚁人,也是巨人。

那些四处运动的巨大物体应该便是那些被捕获的碳原子了,曾经它们那么渺小,而如今却成了这般庞然大物。当我将部分电磁波注入其中时,他便如同脱缰的野马般四处飞奔。我的脑电波被分散在了许多不同的碳原子之中,紧接着进入夸克之中,而每个碳原子,以及内部的夸克朝着不同的方向运动着。我如同被无数匹马分成若干部分,分布式地存贮在不同载体之中。这种感觉十分微妙,感觉只有一个我,又似乎有无数个我。

我试图向雨微发送电信号信息,朝着我来的方向和我可以感知的地球的方向。从我走来的方向看,我的能量已经骤减到完全无法识别的尺度之下了,而从我所在微观宇宙的猎户座旋臂方向而言,我是一个具有操纵“宇宙闪烁”般能力的巨人。我深知我来的方向的雨微已经无法接收到渺小的我的一切信息,可我希望微观宇宙中的另一个,不,是同一个雨微能够“看到”巨大的我。

就在此时,一部分的我似乎发现了猎户座旋臂的位置,并通过螺旋式运动停靠在其附近。我通过电刺激产生的推力推动着周围的物质——仿佛在扭动着我的躯干——将周围所存在的一切,曾经是原子、分子甚至夸克或者更小的粒子,如今已然达到恒星级尺度的每个巨星调整到保证宇宙间每个天体,也包括我所带来的电磁波推力、宇宙中原有的电磁波推力不受某一方向的引力而产生巨大偏斜的位置。

此时大片的星团似乎是一个整体。我望着它,它仿佛是有生命的存在,在朝我挥手问好。它也和我一样是人类的化身吗?它来到这个微观宇宙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我想要听到它的回答,可是却什么都听不到,我甚至接收不到任何信号,宇宙万物都在缄默中保持着亘古不变的运行规律。我想我也早已不是生命的存在,我现在的所思所想或者仅仅是曾经思维惯性的最后残余。我无法辨认我是谁,我的身体已然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融入到浩瀚而无边界的微观宇宙之中,我们的宇宙之中。


【Sci-fi】微观宇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