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合心医院郝素平看口腔白斑怎么样?_口腔里的这个危险信号——口腔白斑
口腔黏膜白斑病是发生于口腔黏膜以白色病损为主的损害,不能被擦去,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不能诊断为其他可定义的损害,属于口腔潜在恶性疾患。国外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其患病率因调查人群不同从不足1%至大于5%不等。 北京地区曾于21世纪初对本市2018人进行流行病学筛查,结果发现口腔黏膜白斑的患病率为4.7%。口腔黏膜白斑癌变率为3%~5%,而口腔癌5年生存率仅为50%~60%。

发病原因及恶变危险因素
口腔黏膜白斑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其可能诱因包括吸烟、饮酒、口腔念珠菌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遗传因素、维生素缺乏等;此外,微循环障碍与白斑的发生发展也有一定关系。
临床上出现以下情况时,白斑更容易发生恶变。
1、临床表现为非均质型的白斑。非均质型白斑包括:溃疡型白斑、疣状白斑及颗粒型白斑。2、病理表现存在异常增生。异常增生以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异常增生。随着严重程度的增加,白斑恶变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3、发生于舌缘、舌腹、口底及口角联合区的白斑更容易恶变。
4、伴有微生物感染的白斑更容易恶变。白斑的发生可能与口腔念珠菌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同时这些微生物的存在也容易诱发白斑癌变。
5、病程越长,口腔黏膜基底层越容易发生病变,口腔黏膜越容易癌变。
6、不吸烟者,尤其是不吸烟的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恶变。因这类患者更难找到及去除诱因,所以导致疾病持续进展。
7、面积越大的白斑越容易发生恶变。

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长期不愈的口腔黏膜白斑病应做病理检查以排除癌变,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主要依据。临床表现:
1、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黏膜白斑好发部位依次为:颊黏膜、口角黏膜、缺牙区牙槽黏膜、舌、唇黏膜、硬腭、舌下区和牙龈。颊黏膜和口角黏膜皮损常呈对称性发生,口角黏膜白斑常伴发念珠菌感染,该部位单纯性黏膜白斑少见,常可覆盖痂皮。当其发生在口腔鳞癌的高危部位(口底、舌腹外侧、软腭)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2、黏膜白斑的范围大小不一,表现呈多形性,单发或多发。损害早期为淡红色,以后皮损可是小片界限清晰的蜡滴样斑,也可以有广泛的白色皮损。皮损可有绒毛样或乳头样膜,也可有不规则增厚和结节。有时表现呈网状,与下面粘连很紧,强行剥去则引起出血,境界清楚,质较硬,不易推动,增厚,反复外伤可引发溃疡。
3、通常无明显自觉症状,但部分患者主诉有发麻、烧灼感或刺激感。
4、晚期白斑可增厚,可产生浅裂口和小溃疡。通常无自觉症状,或有针刺激感或轻度疼痛。近期研究表明:有4%~6%黏膜白斑转变为恶性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