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都说"挨、帮(崩)、挤、靠",为什么要“挨、帮、挤、靠

2017-12-02 18:31 作者:知乐庵主人-知了  | 我要投稿

本文整理自八极拳贴吧,同名帖子。 

仅供一观。

若是能让诸君有所感悟,那为最好。


八极称之贴身近打、挨、帮(亦称为崩)、挤、靠,什么擅用肘法。
遍寻众多练家、套路、对接、实战⋯没看到这挨靠的踪迹!

挨膀挤靠,撕打顶撞,八大招体现得比较明显。

在公开视频中几乎难以见到这些技法的实践性效果,恐是知者不言,言者不尽,归根结底还是保守的原因。

随便揪一个人来问“你为何不用挤靠”,大致都会说“来不及”、“送上去给人揍的技法”之类,实为思想受限所致,直来直去惯了。

单以拳法而论,在现代搏击中直勾摆构成了立体型攻击网络,而传统武术习者在场上大多只会小刺拳贯彻始终,或是横抡一大片(如王八拳、牛角捶等),亦是受思想所限。

以拳论步,其理一也,步法单调,挤靠自然成了送上门给人揍的技法。

那么,问题来了!
诸多传武都讲近身而战,“打人如亲吻”一类的不用赘述,何以这八极讲挨傍挤靠呢?
如何习练这挨傍挤靠呢?或者说极拳为什么要挨傍挤靠?

说简单点就是为了控制对方,再出手打就容易。

挤上靠上你就发不出力来,你发不出力还打什么人?

这时我来打你就简单的多了,动手其实是讲距离感的,距离远你打不,距离近挨着靠着你发不了力。

怎么能更好的挨上靠上呢?

就是要两人多人盘功夫接拳,接拳是个好玩艺多练练好一步一个根头,常接拳练变化动上手自然就靠上控制你。

更重要的还是你得有胆量进身,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李书文公曾言:小子,他打你、你打他啊!


八极的接拳是习练“挨傍挤靠"之径,
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引人八极对接为必修课,大有故事和道理
挨者,近也;傍者,沾也;挤者,突也;靠者,跨也。
白话谓之近距离用己之中线重心,夺迫其位使对方离位失去重心的同时而击打对方,

也就上面所说的近身控制击打。

这挨傍挤靠,为啥八极独有呢?

咱再换个角度说一下,为啥挤靠,并非手短而是势节劲短。 

怎么个劲短?

因为这劲是受了枪的影响,叫督透劲。

练过大杆的知道,这大杆的基本功就是督杆子俗称扎枪。

督杆看似直出直进的,实质是杆身旋转进出,见肉分杆(枪)时有瞬间的加速度三催发力,并没有抖动大杆,但大外形看起来大杆子杆身颤动劲出杆尖。

这督透劲用在拳上就是近身发力。

过去有管八极叫磨脐八极的,磨转脐不不转,不管你怎么闪怎么挪只有搭上手才能打人只要搭上手就打就进就俟上就靠上,逢身侧进,翻身挺进,远用手近使肘不远不近双缠手,磨盘得围着磨脐转。

如打抱肘进去后就是督杆子劲倒人。

诚然挨傍挤靠是八极的训练和实战模式之一;
一趟盘功夫的对接,可以闪展腾挪的打着训练;也可以换傍挤靠骠着功夫练。

当然对于八极拳来说,闪展腾挪为下乘。

再换个角度来说,
这挨靠技术是古代战争单兵必须掌握技能之一;
当手执利刃格斗双方突进兵器内围时,擅长挨傍挤靠者胜算大矣!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宝贵的东西,别轻视别丢弃啊!
欧洲人这艺丢了五百年再往回找,多难啊!
有心者可参看记录片《溯源》,讲欧洲武技的。


按照搏斗时的距离来说,挨、移动中接近、傍已经近身了、挤肢体触碰、靠己发力了。

挤再说俗点儿,就是贴上了不留缝,目的是不叫你再发力。

靠实为靠打所谓贴身靠打如"挎打"就是点形的贴身靠打。

其实所有技法都是快打慢速度最重要,上边眼珠子插上下也进去了什么都要一个快字,俟傍挤靠技法一要有功夫二也与各人性格有点关系,"神枪李"就不常用这些技法上手就是打什么"正反掴子"硬爬山"不过两下完事了。

霍殿阁使用这些技法就多一些因为霍多不伤人以制为主只要贴上一抖擞人就出去了。

俟傍挤靠技法就是制人之法,玩的是距离感和控制力,关健还得功夫大靠桩拿物练,接拳靠打拿人练。

八极拳真动上手还真没有真进扑上去就往上挤靠的。


都说"挨、帮(崩)、挤、靠",为什么要“挨、帮、挤、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