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青山長绿封建王朝粉的扣帽子行为
事情经过是在有关明末清初的四川屠杀视频下,有人评论说地方只是打仗没有屠杀,我用张献忠为例子,说明地方割据政权不但打仗还搞屠杀。然后就有个id为青山長绿的人追着我吵,说我给满清在四川的屠杀开洗。此人吵完,马上拉黑,我对此评价为有贼心没贼胆。
以下是我驳斥青山長绿的言论,因此文中的“你”指的是青山長绿。 封建王朝粉是会扣帽子的。我有为你说满清屠杀感到愤怒,你可真牛逼,都能猜到我内心里去了。我驳斥的不是你的逻辑吗?你要是觉得我说张献忠屠杀有问题,怎么一开始不是拿有关张献忠屠杀的文献出来证明张献忠没屠杀呢?难道我的评论有提及到满清屠杀,为满清屠杀洗脱?明粉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反手就拿满清的屠杀多来论证张献忠屠杀少,不知道你的逻辑是怎么来的,逻辑这么差,先去读书练练好吗?再者,你用满清屠杀掩盖张献忠屠杀,我作为一个普通人,作为一个为当时被屠杀的川人感到悲哀的正常人,难道不能为你对张献忠屠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行为感到愤怒吗? 第一我敢说满清王朝是畜生,你敢骂明王朝是畜生?居然还为明王朝的籍贯制度洗?民户,军户,匠户世代不变,年年苦一苦百姓,王爷鱼肉百姓,这不是被你最爱的猪家王朝当作猪狗贱籍吗,难道他们是猪家王朝的主人?也对,在你这种人眼里,这些户籍不被明王朝当做贱籍,因为农民起义军都是满清的错,满清派来的火星兵,和民户,军户,匠户没关系。 再谈《蜀记》提到的屠杀人数,那你要全信我有什么办法,我也对你的智商感到很捉急啊。天津社科院研究员张献忠在《“张献忠屠蜀”与清朝合法性之建构》文中讨论张献忠屠杀时,引用了《纪事略》中王兆龄对张献忠的上奏,也和《蜀记》这段一致啊。《史记》还记载长平之战坑杀四十多万赵军呢,《晋书》,《十六国春秋》,《资治通鉴》还记载淝水之战前秦军队高达八万呢,骑兵就近30万呢。这些数据没有夸大嫌疑吗,难道就全盘否定是错的?辩证对待历史和史书都做不到? 你要是说只是因为一点人数夸大的错误,就全盘否定《蜀记》,那除了《蜀记》《纪事略》,还有《欧阳氏遗书》《张献忠陷庐州纪》《圣教入川记》《明史纪事本末》《后鉴录》《平寇志》《孤儿吁天录》《大西通纪》、《破山集》《蜀难叙略》《张献忠屠蜀记》《客滇述》《雅州受难记》、《汉嘉受害记》《五马先生纪年》《蜀破镜》《荒书》《山城纪事》《流离传》《劫后录》《绥寇纪略》《续编绥寇纪略》《滇蜀纪闻》《滟滪囊》《老神仙传》《广阳杂记》《明季南略》《井蛙杂记》《罪惟录》《蜀龟鉴》《蜀碧》等文献记载了张献忠屠川啊。 且不说这些,反清斗士王夫之的《永历实录》不也写了“献忠之在蜀也,杀掠尤惨,城邑村野,至数百里无人迹”吗?言辞虽有夸大,但不也反映了张献忠的屠杀赫赫有名吗?被《人民日报》评论为“与《中国通史》并列为当代史学界锻铸的两座文明丰碑”的《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也对此有论述:“由此推想,旧史书上述几起张献忠起义军杀戮事件的记载,夸大渲染之处肯定存在。但是,关于上述杀戮事件,有多种史书加以记载,而且除了细节的差异外,基本情况大体相同,这说明这些事件应是确有其事”,“由于张献忠之在四川大杀戮,具有反人民性的一面,这便使之严重脱离群众。脱离群众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张献忠之大杀四川人,成为其后来遭到丧命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看我发的原话“你不会以为那群人就纯打仗,没搞屠城吧。但拿明末张献忠来说,就在川渝杀了数十万[辣眼睛],那时候还是在南明手上。只能说封建王朝上层都是出生,和民族关系不大”。请问我哪句话说错了。纯打仗没搞屠城,错了?明末张献忠就在川渝杀了数十万,错了?我这人数也没夸大吧,郑光路的《张献忠剿四川真相》还夸张说近200万人口呢。封建王朝上层都是畜生,错了?就因为我说了句民族关系不大,就是给满清屠杀开洗? 根据滕邵箴的《清初汉军及其牛录探源》,1642年八旗汉军牛录编数为144,约为2.88万人,《圣武记》记为24050名。除此之外,”三顺王“和续顺公的人员,原则上未编牛录。入关后,吴三桂降清,清军构成汉人比例已经接近一半了。再看顾诚的《南明史》,弘光军队降清人数高达23万。《大义梦迷录》提到“其时统领士卒者,即明之将弁;披坚执锐者,即明之甲兵也”。我就想问问你,到进攻四川的时候,清军满人占了多少比例,蒙古人占了多少比例,汉人又占了多少比例?屠城的时候,清军难道只有满人参与了,蒙古人,汉人没参与? 最后,2010年的“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全国学术研讨会”里提出:明末四川人口的锐减由明朝政府军,起义军,地方武装的反复厮杀;土匪的抢掠;清军与吴三桂的厮杀;因经济残破造成的人吃人;瘟疫;因饥荒引起的逃跑与藏匿;统计的不准确等。 所以我说跟民族关系不大,何罪之有。这难道不是上层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的出生行为吗?不知道你急急匆匆,想反驳啥?逻辑混乱,以点覆面,难道你就只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