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碧学习实验Ep2】50天学习挑战day2:学习打卡+自学必知六宗“罪”

2019/4/12,day2(超过上限数,补发第二天内容。)
打卡签到晚来了点,因为存好的文章忽然找不到了,所以要重新写了。于是晚发了一天,晚上会发今天的内容。
先照例做学习汇报:
进度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6~9页
《普通心理学》:18~30页
《法理学》:10~23页
《微积分学教程》:9~24页
遇到的问题
问题是,拖延症犯了,不太想写日结。
反思
可能是这两天写文章,篇幅过大,耗费时间过多,休息不够造成的。
明日计划
阅读次序,页数,及时间分配——
《微积分学教程》:25~53页,把例题整理到本子上。不计时,见缝插针。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10~11页,同时复习书上所有的概念定义公理例题。(25分钟。不含整理题目时间。)
《法理学》:23~34页。(25分钟。)
《普通心理学》:30~45页。(20分钟。)
改进举措:控制每天文章的长度。尽可能提前写文章,节约时间,保持体力!
今天按计划来聊聊自学常见的几大误区:

虎头蛇尾——往往第一天学习兴高采烈,没学多久就因为难度,积累度,乃至最简单的没有耐心而丢一边了,所以老碧就有好多书都翻了一部分就没有再看了,别看我看起来看过很多书的样子,因为我确实看过很多书,但是,也就是看过而已,没有看多少,大多数书都沦为了我心血来潮查资料的工具书了;
舍本逐末——因为一两个细节的卡住而无法继续看下去,尤其常见于和老碧一样的强迫症晚期患者,一个小问题没搞定,或者一两句话没捋顺,就能卡几个月,结果好不容易这里想明白了可以继续了,且慢!这前面说的啥来着,我忘了,没办法,又得从零开始重复建设,于是导致的结果依然是,虎头蛇尾;
急功近利——不知道有多少少年和当年的老碧一样,天天上网搜索各路大神的学习计划,什么”一个月刷完七本专业书逆袭名牌大学“,又什么”学渣每天五十道高数题考研数学145分的“,看得人新潮澎湃,恨不得马上就去全都试一试,然而实际上,这些看起来无比诱人的标题,计划,真正拿来用了,往往就会陷入这个循环”这道题不会让我想想“”哎呀,这讲得什么嘛,看得我头大“”哎呀,不行了,头好疼,好困,我先睡一会“,睡好醒来发现”我去,这就一天过去了,我还啥都没学会呢“,听起来仿佛很荒谬,不过盲目跟进那些”诱人“的计划,结果不外乎如此,最终坚持了一个星期,自信心被全方位瓦解,于是,那些标题都可以改写成一个名字《史上最完美学习计划:七天从入门到放弃》,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
迷信权威——这个和上一个问题类似,大概是坊间总会有一些”大神“写的学习经验文,教材评点文,笑话!这种几十本教材做横向比较的,不是学科内尖子中的尖子来做,难道会是一共没看过几本书的老碧来做吗?这些”大神“往往会点评哪门学科最难最简单,哪本教材最难最简单,然后文章的读者,如老碧我,就天真的相信,“大神”说的简单是真的简单了,便买来“最简单”的教材一瞅,傻眼了,最简单的教材都这么难,不学了不学了;
轻视背诵——这个多见于理科的自学过程中,这么多年来,听多了的一个说法便是“文科要多记忆,理科更在乎理解”,于是许多单纯的小朋友便天真地认为,“理科就不需要背诵,看懂了就好”,然后便陷入了,看书都能看懂做题一题不会的怪圈;
贪多求快——出现在刚刚摸到一点自学门路的同学中,学习的效率一开始起飞,便急不可耐地吞下一大堆教材,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基础不扎实,可能书看了五六本,还没有人家扎扎实实学好一本书的学得好,比如老碧和老碧认识的一个姐姐的区别。

所以,这些误区是怎么造成的呢?
我们下一期来详细分析成因和解决方法。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