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盒子美术馆:论少儿美术教育方法(三)
一、逐步深化少儿的体验和想象
少儿的心理仍在发展之中。感觉肤浅、简单、单一,只能对自己的现实感受产生心理反应,还不能对他人的感受产生共鸣,也不能确切地用语言描述感觉和认知,更不能把感觉进行升华。因而在教育中,要从儿童的直观感觉开始,教他们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述这种感觉,然后逐渐迁移到体验他人的感受,同时将感受上升到知觉和想象,教会少儿用语言将感觉、知觉、想象用语言进行描述,这样就使少儿由感受、体验上升到用概念来思考的理性思维。由此,少儿的语言就与感受、知觉和想象形成了对应关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美术创作中构思活动的其中一个环节:“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到美的发现”。
少儿有思维,但少儿的思维与成人不一样。少儿思维的特点是用感性思维代替理性思维,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以想象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内心视象的酝酿和孕育”,这是美术创作中构思活动的其中的第二环节。因而,在少儿美术教育中,思维的训练重点在于想象力的发挥,而不在于理性思维的练习。因为,即使少儿用概念在思维时,仍然要头脑中闪现相应的形象才能进行。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与老师的约束是相悖立的,老师的条条框框越多,则少儿的想象空间就越窄,反之则越宽,因此,老师在美术教育中,尽一切努力减少给学生的限制,让少儿的思维在无拘无束中弛骋,认真而自由地想象,自由地描述,在自由的想象中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认识生活。进而感受世界、感受人生、感受生活。
根据少儿的特点,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少儿感知客观对象、体验生活和人生,并教育少儿将这种感知和体验用语言文字进行描述,即用概念进行思维,从而使少儿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这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意象的形成”。由于少儿思维的特殊性,即使是用概念思维时,仍然离不开头脑中形象的再现。因而就要大力发挥少儿这一思维特点,让他们在头脑中大胆而自由地对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组合;培养,引导少儿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并提取出美术所需要的,并适合美术及自我表现的那部分体验,通过理解、组织、提炼,最终成为为自己画面所用的经验,完成对生活的艺术表达。
彩色盒子充分尊重孩子和知识,注重孩子们的思考和发展,以及艺术的重要性。同时,还要不断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挑战,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